正文  听说过乾隆皇帝南巡,不一定知道乾隆皇帝南巡时的接待场面吧?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414  更新时间:19-09-12 12:2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作者:史遇春
    皇帝出巡,是国家大事,势必非常隆重。
    那么,皇帝出巡,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排场呢?
    或许,您会想到电视剧、电影、小说里的画面或者文字。
    可惜,你想到的那些,大都是经过加工的,里面大都添加了太多的想象和吸引眼球的成分。
    这里,就来讲一讲清人自己记述的乾隆皇帝南巡的一段杂记,可以此作为皇帝出巡接待排场的一个参考资料。
    根据这个参考资料,大家可以看一看天家的威风和气势,也可以看一看专制体制下大清帝国的铺张浪费!
    本文源自清代佚名氏《清代之竹头木屑》的《南巡杂记》一节,喜欢文言文的读者,可以自行翻阅原文。
    这里,就白话开谈了!
    先说时代背景。
    乾隆时代,号称盛世,这不是虚饰,也不是鼓吹。
    根据清代人的记述,那个时代的真实情况也差不到哪里去。整体而言,当时大清的国势殷实繁盛,不论国家还是民间、公库还是私家,都富裕丰足。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最是被公认为繁华。
    清高宗乾隆帝南巡,前后一共进行了六次。这一路走来,留下了不少逸闻趣事,“六下江南”,也为这位明星一般的皇帝增添了不少的风韵与话头。
    皇帝巡行,有以下看点和解读:
    一来呢,当地的百姓可以沾到恩泽,比如对当地建设的促进,比如对当地赋税的减免,比如当地官员为了迎合上意而给予民众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来呢,一睹天颜,自古至今,从内而外,几乎是大多数朝代、国度、种族里大多人梦想的事情;
    三来呢,很多原本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接近皇帝的官员,可能机缘巧合,在皇帝巡行时,就被皇帝接见,这也大大增加了官员的曝光率和晋身的机会;
    四来呢,皇帝巡行过程中,地方要做建设、要做典礼,这会产生了很多拉动经济的工作、工程,民众就有了做工的机会,商人就有了赚钱的机会,贪婪的官员们也就有了太多可以伸手的机会。
    基于以上,江南官场、民众希望皇帝前来本地巡行的殷切,完全是可以想象得出的。
    因为有前几次皇帝巡行时尝到的甜头,所以,到后来,期盼皇帝再来巡行的那种心理就更加急切了。
    为了接待好皇帝,江南地方上的官员、士绅都竭尽全力,绞尽脑汁来准备迎接圣驾的一切事体。
    接驾时,这些人想出的争奇斗异的名目、节目、器物等,真是让人眼界大开,也不禁让人惊叹他们的脑洞大开!
    这些特殊奇异的想法和作为,还真让人为他们的才干侧目!
    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时,天子所乘坐的御船快要到达镇江之前,粗粗估算一下距离,船只到达目的地大约还有十几里的路程。皇帝和随行一众臣子、侍从,已经站立御船船首,远远向镇江望去。只见船只即将停泊的岸上,放着一个桃子,这个桃子,硕大无朋。桃子的颜色呢,粉红处可爱,青翠处诱人。对此,船上的皇帝和一众人等,都在纳闷:怎么会有这么大,这么好看的桃子?
    御船快要接近镇江的江岸时,这边接待的人等,精确掌握时间,仪式便正式开始。
    忽然间,大量烟火齐放。
    一时间光焰四射,那燃放的烟火,就如同灵蛇挟着紫霞,将要升腾飞天一般,看得人眼花缭乱,其精彩,真是无法用言语可以描述。
    不一会儿,伴随着剧烈的声响,那巨大的桃子瞬时就裂开了。
    那巨大无比、颜色红翠可人的桃子开裂之后,众人才发现,原来,那桃子中别有洞天:
    在那桃子里面,正中竟然峙立着一个剧场,剧场的舞台上面,有好几百号人,他们正在演出为皇帝巡行而排练的新戏——《寿山福海》。
    看看,这新戏的名字都那么地吉祥美好!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插曲。
    据说,那个时候,江南各处的士绅、商贾等,都挖空心思地表现自己,想在皇帝南巡时,捞上一点油水、或者捡上一点以后混迹人间的资本。他们真是想出各种办法来,争着展现自己的奇思妙想,以讨好天子,加深圣上对节目的印象。当然,他们背后的目的,就是企图得到帝王对个人的青睐。这些人中间,两淮的盐商最有钱,所以,他们的表现也最突出。猜想,那时的盐商,和后来的石油大王、汽车大王、零售大王、互联网大王等等在各自时代的分量是一样的。话说两淮的盐商,为了在皇帝巡行时争奇斗巧,他们纷纷下重金招募各种奇人异士,但凡又一技之长,一艺之优,他们都不计酬劳的多少,下大本钱招揽这些才艺之士,请他们加入迎接圣驾的才艺队伍。
    迎接圣驾的人,会费尽心思地从各个方面打听消息,以揣摩圣意。他们得知,乾隆皇帝喜欢谈论禅理,巡行时爱和僧人们交流,这也就给了僧人们和皇帝谈话的机会。大家都明白,只要有机会和皇帝交谈,就有机会影响皇帝、说一些有利于某些人的话;也就有理由借着曾经得到天子亲见的经历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所以,这些官商士绅就招了一些有才学、对佛理有研究的人,剃光头发,穿上僧衣,在皇帝游览的地方预备召询,或者在皇帝需要谈佛的时候进送。如果这些备询的人真得到了皇帝的亲自接见,那么,士绅盐商们会要求他们一辈子做僧人,不能还俗,并以万余两银子作为酬劳。如果这些备询的人没有机会见到巡行的皇帝,那么,他们就可以自由安排,做僧人也成,还俗也可以,当然,即使这样,备询的人也可以得到千余两银子。所以说,那时江南的士子,只要稍微读点书,就不用为生活犯难,就不怕会穷困无路。
    还有,就是乾隆每次南巡时,地方上都要上演新的剧目。有的时候,因为南巡的时间通知地比较晚,时间仓促,地方上没有足够的时间编撰排演。于是,他们就延请当地的剧坛名流一起临时搭班子,紧急准备新写的剧作如《雷峰塔传奇》等。因为怕这些演员一时半会无法熟练演唱,所以,他们就用以前旧戏的曲子、腔调、节拍,只是把唱词换成新词而已。有时候,演员演唱时,忘了新剧台词,他们就还按照旧剧的台词唱,只要曲子、腔调、节拍没有出问题,也就糊弄过去了。
    地方接待过程中,皇帝乘坐的御船开行时,前面有两只船在开导,这开导船除引行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对着皇帝的御船演戏。两只开导船连在一起,并行前进,戏台就搭建在两只开导船之上,两船行进中必须疾缓同速,一样平稳,才能保证演戏顺利。据传,文襄公福康安从台湾凯旋而归的时候,他所乘坐的船只经过江南,江南的官商士绅也用同样的方法,表达对这位重臣的敬意。
    帝制崩塌已经百年有余了,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能不能找到乾隆帝当年巡行时的影子?
2022,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