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苏轼对房产的处置与态度:东坡的房产故事一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08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作者:史遇春
    一
    苏轼的故事太多,说都说不过来。今天,讲一段东坡居士对房产的处置与态度,以小见大,看看这位大文豪的悲悯情怀与豁达气度。
    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公元1135年)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65岁的苏轼从流放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北归,选择在阳羡(今江苏宜兴,宋属常州)定居。
    苏东坡喜欢阳羡,有词可证:
    《菩萨蛮·阳羡作》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随物外游。
    有书仍懒著。水调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
    据说,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苏轼时年48岁。
    因为阳羡山水给苏轼的好印象,加之其他考虑,北归后,苏轼来到了阳羡。众所周知,苏轼是从海南流放回来的,故而,阳羡的士大夫都害怕和苏轼交往,不想沾染上是非,影响了自己的人生和前途,大家都明里暗里地躲避苏轼。这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对于这位人生多经波折的老人来说,已经是惯常的状态了。
    在阳羡,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现实,对苏轼避之唯恐不及。有一位名叫邵民瞻的读书人,他对苏轼很敬仰。这次苏轼来到阳羡,邵民瞻就以苏轼为师,跟从他学习。苏轼也很喜欢这位读书人。
    65岁的苏轼虽然年迈,但是,他的游兴还在,且未尝少减。空闲的日子,苏轼就拄着拐杖,和邵民瞻一起走过长桥,探访阳羡的好山好水,以为玩乐。苏、邵二人,这一老一少的二人的交游之中,有学问的授受,也有歌诗的往还,还有潜移默化的身教言传。
    邵民瞻很关心苏轼在阳羡的生活。经苏轼首肯,邵民瞻打算帮苏轼在阳羡置一处房产。经过多方考察,邵民瞻为苏轼找了一个很好的宅子,他很希望老人家能够安心定居在阳羡。
    这所宅子价值五百缗(一串铜钱为一缗,一串值钱一百文)。苏轼当官,不是那种搜刮民财的污吏,加之官场多风波,所以,他到老也没有存到多少钱。这五百缗钱,对苏轼而言,多少还是有些困难的。苏轼倾尽所有,才凑够买这个房子的钱。
    买了新房子之后,苏轼找了吉日,就搬进去住了。
    在新宅子里住了没多久。有一天,苏轼和邵民瞻晚上出去散步,以观赏这阳羡的月色。
    两人走了一小段路,来打附近一个村庄边上。村子里传来一个妇人的哭声,苏轼仔细听了下。以文人对事物观察的敏感、以老人对世事人情的经验,苏轼听出了这位妇人的哭声及其哀切。这时,苏轼对邵民瞻说:
    “邵生,你听见有妇人在哭泣吗?”
    邵民瞻答道:
    “先生,我听到了,确实有妇人在哭。”
    苏轼叹了一口气,说到:
    “听这妇人的哭声,极其哀切,也不知遇到什么大的困难了,竟然如此伤心。”
    一生多年为民父母,苏轼永远怀着一颗爱民的赤心。听到这哭声后,苏轼对邵民瞻说到:
    “不行,我得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未完待续)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