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读书记:诗·酒·陶渊明二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88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作者:史遇春
    三、酒·忧·达观(二)
    陶渊明多次在诗文中提及祖上的辉煌,其实,对于门楣的光大,他还是希望有所作为的。
    陶渊明对于禾苗的爱惜,其实,也是心理侧面对世事放不下的一个反映。
    对于岁月的流逝,而致人生渐老,他有惶恐、更有焦虑。他甚而惧怕死亡:
    “从古皆有没,念之心中焦。”
    他也有慕名之心: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对于功名利禄,他并不垂涎而视,他的想法,就如同前此的众多达人一样:丈夫在世,利国利民,功成不倨,身退而隐,所以他会说: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隐,是最终的人生目标,但是,必须是在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之后。正如曹子建所云:
    “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看看靖节的《闲情赋》、他的性情、他的爱意直在眼前,他的情感是多么丰富。
    看看靖节的《与子俨等书》,忧子之心,满溢行间,一片慈父音声,一片慈父心肠全在字里。他不是枯槁的朽木,他是活泼泼的血肉之躯。
    那么,陶氏就没有达观了吗?
    答曰:否。渊明自有达观处。
    达观在哪里呢?
    在于他的安贫乐道,在于他的守真如一、在于他对生死的通透之悟。
    这也是其人其诗为后世所称的原因之一吧。
    我觉得,渊明之可爱可敬,是在他能够守住本真,为世事忧,但不为世事所动。
    渊明心中有忧,他也有解忧的方法。当然,这方法不是饮酒,因为酒是不能够的。这里所说的解忧的方法,当然也不是行走于仕途,因为仕途上有许多污泥浊水,不能从心所欲,如果以仕途为解忧之法,这解忧之法就会成为招忧之源。
    毅然决然,归于田园,守住本真,紧抱心所认可的“道”,不为世事所动,这似乎是唯一的方法。
    “道”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现实总是让人无奈。你再怎么高尚伟大,你总要吃饭,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家之主,你要对自己的肚子负责、你要对妻儿的衣食负责,这就是矛盾。便是“道”在胸中,也不得不借助于酒来麻醉自己。这就是现实的凄凉与残忍。
    放达,放达在哪里呢?放达在“道”上。
    但是,许多时候,除了“道”,还有现实。
    当现实掩盖了理想,酒便成了诗的主题,于是,酒后的达观就隐而不见,一切诗酒之娱,往往都被目为是百无聊赖的自我慰藉而已。
    (未完待续)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