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自行车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57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自打上次的鸿门宴之后,周老大对丁伟客气了许多,甚至还会有一些商业往来,在安明商会的刻意宣传下,丁伟的几乎成了安明县的名人,也在李涛的推荐下,担任了安明商会的会长,原来的会长是李明,就是李涛的植物人大哥,当初李涛成立商会的时候就是以他大哥的名义,自己虽然担任副会长,但所有的事情都是他自己在操作,丁伟的名声在外,由他担任会长,会有更多的商户加入商会,事实也是如此,自从丁伟担任了会长,安明商会一天天的壮大了起来;
    丁泽秋和马武在过完了最后一红领巾的暑假之后,也将成为一名初中生,照过小学毕业的集体照之后,大家相互赠送礼物,还有很多关系好的同学抱头痛哭,诉说着这六年来的回忆,倾诉着各种肉麻又尴尬的话语;
    当开学之后,却发现,当初互道珍重后,洒泪告别的同学居然有很多被分到了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早知如此何必哭个天昏地暗,短暂的尴尬之后,有继续快乐的玩耍了;
    其实安明县城里的有三个小学、三个初中,两个高中,初中的师资力量差异不算太大,因为都是义务教育,也没有什么重点之分,所以去哪个初中完全是按你家在哪分配的,当然也有离的很远的学生,分到哪个初中都无所谓了,反正也是住校;
    但从地理位置来看,都愿意去离家比较近的学校上学了,原来安明县里只有两个初中,一中、二中,由于一中的地理位置和师资力量相对比二中好,稍微有点关系的都能分配的一中,所以导致一中的生源比二中多了近一倍还多,为了方便郊区和农村的学生上学,县教育局在南郊又盖了一个初中,起名叫南郊中学,简称郊中;
    丁泽秋和马武的家是机械厂的盖的工人村,在南郊附近,自然被教育局划分到了郊中,虽然离家也不太远,但每天都背着书包走两遍也是个苦差事;
    所以在小学的最后一个暑期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骑自行车,每个学生基本上都会有一台私家车,自行车可以代步,也可以载重,沉沉的书包足有二十斤,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每天背着走几公里,不亚于解放军叔叔的负重跑了。
    如果某工厂下班了,你会看见从门口涌出的自行车大军,一个个的都是采用这种类似于花样滑冰里的“燕式步”的上车方式;当然如果习惯了也不是什么好事,经常会有在接孩子放学时,孩子在后座坐好后,正在和同学老师说再见,突然家长一个“燕式步”上车,一腿把孩子从车上蹬到车下的情况发生。
    关于自行车还有很多技术要领需要掌握,比如自行车链子掉了怎么办,车铃不响怎么办等问题,我就不一一说了,因为本书不是介绍自行车历史的,如果感兴趣的同学请参考《自行车维修速成》进行学习。
    丁伟自从生意走向正轨之后,经济水平提高了不少,在上初中之前,给三个孩子每人买了一台当时很流行的六档变速山地车;
    吕剑、宋刚和李战飞也嚷嚷着要父母买山地车,再被臭骂了一通后,也得到了自己的座驾,不过李战飞得到了他爸那款二八大拐,而吕剑得到了一台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的、除了轱辘不转哪都转的**;宋刚最惨了,他的那台自行车,几乎能没有的东西都没有了,连车闸都没有,如果要减速的话,除了用双脚叉地以外,就只能用鞋底踩车轱辘进行刹车了,因为没有自行车瓦盖,就是俗称的挡泥板,在下雨天的时候,不能骑,否则前胸后背的衣服和裤子上全是甩的泥点子。
    自行车要定期保养的,除了补充一些润滑油之外,就是洗车了,丁泽秋他们几个的山地车自不必说,有点脏了,就会用小抹布招呼;
    李战飞更是要保持车圈的银光闪闪,肯定要经常擦的,就连吕剑的**,还会滴点油之类的,只有宋刚的车从来都不保养,经过几个雨天,车子已经脏的不行了,宋刚也不擦车;
    宋佳佳都看不过去了,因为两家还算有点亲亲,走动也比较多,所以宋佳佳在擦自己的自行车的时候,要顺便替他把这台泥车给擦了,但却让宋刚坚定的拒绝了,用他的话说:“千万别擦,全指着这点泥呢,要不这破车早散架子了!”
    郊中的位置在南郊偏西,地理位置相对差一点,但老师都是一中的,所以学生也不少,虽然是计划生育政策中命大的一代,但祖国的人口基数大再加上八零后的父母没有丁克的概念,能生的都生,谁照谁差啊,屁股大的生儿子,屁股小的生闺女呗,反正都是一个孩儿;
    每个年组才六个班,但每个班级都有五十人左右,就因为人多,班级里的大部分矛盾都跟空间有关系,同桌的两个人划线,你越界了我就照你胳膊一格尺,好,等你不小心也越界的,我在找你胳膊肘一铅笔,不扎你冒血也让你疼一阵子;
    前后桌也有空间的矛盾,放学之前都在地上画道,明天来了你桌子出线了,再给我挪回去,不挪?那我就让你桌子一天都两条腿着地;
    当老师喊完上课这两个字后,壮观的场面就来了,班长喊起立,然后每个同学都要站起来,而且要快,你站慢了说明你不尊重老师,但是快速的站起来在拥挤的教室了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同学要站直凳子就要后移,凳子后移,桌子就会失去水平,桌子失去水平,那么书桌里的书就会噼里啪啦的掉出来,所以每节课老师喊完上课之后,都会有很多“过界”的同学在地上捡书。
    丁泽秋和马兰被分到初一二班,而马武被分到了初一一班,两个班级相对;新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几个小伙伴莫名的兴奋,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
    初一二班有56位同学,在安排座位的时候,老师是按照身高安排的座位顺序,丁泽秋虽然还正在发育中,但身高在班级里已经很高了,自然就被安排到了最后一排;
    其实丁泽秋也愿意坐在后面,每天他都要手捏指印,让金印和木印的能量沿着脉络运行几次,尤其是木印,他发现每天运行几次木印,可以很好的调理自己的身体,这种开小差儿的动作当然不能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了;
    马兰的座位离他不是很远,学习之余,丁泽秋最喜欢盯着马兰的背影,他对于两个人的感情还是很模糊,不过他从小就觉得他的生活里不能少了马兰,只要能看见她,自己心里就特别踏实,马兰要是伤心了,那他会比马兰更难受,随着年龄的变化,他觉得这种感觉好像就是同学们起哄的时候说的谈恋爱。
    虽然五十多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但是那个年代十多岁的孩子没有什么贫富的概念,自然都在同一个平面沟通,所以没有两天,班级里的同学都熟识了起来,虽然有的同学还记不住对方的名字,但已经开始嬉戏打闹了。
    学校有一排平房是学校的宿舍,专门为家在农村或者离学校特别远的同学准备的,八零后的孩子都是散养的,别看只有十几岁,完全可以在陌生的地方生活;
    学校的四周的配置很齐全,有一些人先富起来不是靠运气的,早在学校开始建设的时候,什么五金店、商店、饭店、游戏厅就已经陆续开起来了;开了两三年后,学校门口的生意更是好的不得了,学生的钱是最好赚的,而且初中生的自控能力还不强,有点钱不是搭在游戏厅里,就是改善伙食了。
    初一的生活很平静,学习对于丁泽秋和马兰来说并不难,但马武的成绩却不怎么样,他也不担心,因为他的体育成绩非常优异,完全可以作为体育特长生,特招进任何一所高中;
    初二的这年,第一批入校的学生已经上了初三,面临着考高中,学生也有压力,而还有一些觉得自己根本就考不上的,也不想浪费那脑细胞,干脆就不学了,反正自己念完这一年就进入社会了,就放肆了起来,打架就是宣泄压力和扬名的桥梁,;
    每个班级都会有比较团结的几个人,你班看我班不顺眼,我班看你班来气就打吧,所以打架就成了家常便饭,经常打架的几个人就会成为学校里的名人。
    弄得学校也很头疼,这些学生都是初三的学生,开除吧,就把学生的前途毁了,找家长吧,家长说了几句态度挺好,但孩子却是屡教不改,所以老师见天的教育,教育的烦啦,有一个叫刘浩的同学居然把老师也给打了;
    刘浩被开除后,就混迹在学校门口的游戏厅和饭店,虽然不是学生了,但却是学生里的老大,初三的几股学生势力都让他给收并了;有很多学生都是他的小弟,连宋刚都是他的小弟之一。
    他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妈妈在他三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再也没回来,刘浩的父亲经常借酒浇愁,喝醉了,就打一顿刘浩,拿他出气。这样的家庭,让刘浩知道只有自己打得过别人,自己才能不挨打,所以小时候就经常打架的他,也没少挨他爸打,他爸打完他了,他就去和别人打架,打别人出气,打完人他爸知道了,回来又是给他一顿揍,如此的恶性循环才让刘浩形成了一个畸形的人生观。
    已经成为名人的刘浩更是老师经常教育的对象,直到有一天,他刚刚被他爸揍了一顿,正合计找谁撒气呢,老师来了,刚教育了没几句,刘浩就抄起凳子向老师砸去,这一砸,除了把老师砸进了医院以外,还砸出了一纸开除证明,不用说,刘浩他爸更是在老师面前,把刘浩打的鼻口窜血;
    不过开除还是要开除的,刘浩在家呆了几天,几乎天天挨揍,后来他也不在家呆了,想离家出走,但还没有地方去,自己熟悉的地方就是郊中了,所以就在郊中门口一呆,没有钱就勒索学生,开始也只是吃吃饭,后来认了一个当地流氓当了大哥,收上来的钱得上供,所以自己花的钱就不够了,就让自己的小弟在学校里勒索学生,如果有不给的,他就出面教训一顿,有的老师看见也不敢管,因为刘浩的小弟确实很多,而且这小子也有过打老师的劣迹。
    

    作者闲话:

    (现代的年轻人基本都告别自行车了,大部分都开着车,还有一部分在挤地铁公交,当然还有一些人是骑着电动车出行的,马路上虽然有自行车道,但经常被机动车占着,经常会有机动车把自行车道的人刮到,明明不占理吧,还对着行人一顿嚷,我有时候就会去劝架,劝行人别生气,谁让他开的是机动车呢,开机动车的当然就爱激动了。)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