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风一杯酒 第八十九章 未惹凡尘(中)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73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司泽之的书房里总有淡淡的熏香。他对这个东西讲究得很,最偏爱的是鹅梨香,却嫌它太过清甜,又加了些其他清冷的香料,调出了天下独有的味道。
李半非倒是分不出差别,只觉得都挺好闻,也很适合司泽之。
架上每本书的名字、位置,李半非大约都记得,可他一本也没看过。他为了练武可以不眠不休,可以隔着几里一箭射中敌人眉心,唯独对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束手无策。偶尔起了兴致翻来一看,除非司泽之在一旁给他讲解,不然他翻了两三页就会放回去。
“今天翻了五页,我真是稳重了不少。”李半非心道,很满意地把书塞回原位。绕到司泽之身旁,“你看什么呢?”
“新入门的弟子名录。”
“今年还真不少。”李半非摸着下巴,咋舌道。
自古以来,人皇一脉的贵族都有沟通天地的神力,若贵族的神力共算作一石,则以天帝独占九斗,其余贵族平分一斗。人皇贵族依靠这天赐的神力,称霸五族,合并九州,开辟了属于人族的东朝。
可近几十年,九州的平民之中也陆续出现具有“神力”的人,虽远不及人皇贵族那般强大,却也足以胜过寻常的武士游侠。随着这些具有“神力”的凡人越来越多,黎民百姓开始称呼其为“修士”。
这一石神力,竟多分出一斗赐予众生。五族皆赞誉天帝恩泽赖及万方,天帝高居龙椅,笑而不言。
东朝六百一十三年,天帝降旨,从贵族和国人中选取修士入府培养,为天帝效力。
在此从前,人皇贵族对“修炼”并没有成系统的规划,有的只是先辈们口耳相传的经验之谈。圣旨一下,由祭酒主笔,将前人浩如烟海的经验、琐碎的理论一一理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顺成体系,按专攻不同分为五系正道,并分设五府为:破军、道法、文渊、回春、临渊。
短短九年,五府已初具规模。无论是天赐神力的贵族,还是共分神力的国人,都能比以往更迅速得步入修炼正道,皇城的武力威慑到达顶峰。
司泽之作为国子监的嫡子,也参与了五派秘籍的编撰。现在作为文渊派的司掌,整日忙着训练门下弟子。
司泽之埋头于书本,顾不得他。李半非在书房里这看看那瞧瞧,最后趴在桌边摆弄案头上的折扇。
“你说你这扇面长得都差不多,看着不嫌烦吗?”
“你府里的兵器,长度相差一寸就能有几十把,你用的过来?”
“那东西谁嫌多啊。”李半非正色道。
司泽之失笑,笔下不停,似是无意间问道:“昨日朝上,天帝封李司马为雁北诸侯,何时启程?”
李氏兄弟平定了多年的雁北叛乱,立了大功。原来的诸侯已经被杀,雁北封国让天帝一道圣旨改姓成“李”。李半非的兄长李衍作为最大的功臣,从皇城卿大夫一跃成了诸侯。
“就这几天了。”李半非托着头,斜眼看着司泽之娟秀的笔迹。
“你年纪轻轻就接任司马,撑得住吗?”
李半非打了个哈欠:“雁北被我们打得跟群羊似的,各方诸侯估计也没胆子造反了。接下来几年我也就是入驻破军府,天天指导门徒,跟你的活儿差不多,没什么撑不住的。”
笔尖一顿:“的确,从李氏铁骑和柏氏剑林,到如今的五府坐镇,这怕是皇城六百年来最强大的时候了。”
多年以后,李半非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总遗憾自己没有在意:司泽之的声音一如往日平和,眉头却微锁着,好似方才所言并非发自肺腑的感慨,而是欲言又止的疑问。
仲春,天帝在城北宗岳峰举办祭祀大典,将雁北诸侯易主的消息上告先祖,为家国祈福。
祭祀大典当天,破军府的晨练依然雷打不动。李半非在演武场紧盯着每个弟子的动作,根据他们的传统,但凡有弟子动作点不对,就要一板子砸下去。
司泽之来的时候,正赶上李半非跟最后一个弟子过招,毫无悬念地把对方踢出了几丈开外。
“给我起来!不能打还不能抗打吗!”李半非恨铁不成钢道。
“都什么日子了,还不给将士们放个假。”高冠华服的司泽之摇着折扇走来,与演武场的气氛格格不入。
“所有的将士都是这么训练出来的。”李半非叹了口气,“真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话还没说完,看着对面的司泽之,李半非忽然来了兴致:“诶,咱俩打一把?”
一旁的弟子起哄道:“将军,您欺负文臣啊!”
李半非哂笑一声:“小屁孩懂什么?”
行军打仗,文渊自然比不过破军。但单挑就不好说了。
“来,司舟,让他们见识一下。”
司泽之摇头:“李观,你是不是忘了辰时有祭祀大典?”
“反正提前去也是无聊,正好你来了,天时地利人和,让我领教一下。”
“那……失礼了。”文臣微微欠身,淡笑道。
“等会儿。”李半非朝他扬了扬下巴,“外袍脱了。”
“哦?”折扇抵在唇上,司泽之玩味地看着将军。
作者闲话:
读者交流群,646753148,欢迎小天使们来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