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五章、廷前问罪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585  更新时间:17-11-16 20:0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严正清大悲大喜之后,突然受到这样的质问,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但就在片刻之后,他就似乎意识到什么,望了望站在殿陛之下的宰相文丞志。只见宰相风度依旧,一切仿佛泰然处之,严正清这下心里有底了。
    “臣有罪!”严正清就这样昂首朗声地认罪了,这下大出众人意料。
    这个死猪不怕开水烫,光脚的不怕他穿鞋的老赖皮,让有心维护的皇帝一时倒也不知如何处置了。
    谢绍文面露得意之色,决定乘胜追击,一击到底,上奏道:“祭酒既然已经认罪,就请陛下将其伏法。先罢黜现职,再下狱问罪,以正国法。”
    “老臣不服!”在旁人看来,严正清似乎还想挣扎,“我若有罪,谢大人也有罪。今日若之罚我一人,老臣不服!”
    他还想倒打一耙,这倒让谢绍文略感意外,猝不及防之下情急道:“休得胡言,我有何罪!”
    严正清挺身道:“我若因妄议获罪,那谢大人则该以无所作为问罪。同殿为臣,人人皆有匡正朝政得失之责。尤其是御史都察院,防患于未然,更是本职之责。前日舞弊事发,不闻谢御史事前有一语预之。如今臣民有怨,御史不以上达,反而倾力堵塞言路,岂非失职。况且,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今日御史中丞因直言怪罪老臣,老臣不过一老朽而已,死不足惜,只恐绝天下之望。这难道是国家设立御史中丞的初衷么?又或者御史大人另有什么居心,老臣就不知道了。”
    皇帝凝眉道:“所以,你这是要弹劾御史中丞么?”
    谢绍文一听,虽有些吃惊,但并不觉得有什么威胁。严正清的话虽然言之有理,但也未免牵强,舞弊案自己并未涉事其中,御史虽说有匡正得失的责任,但御史又不是神,岂能料事如神,这算什么罪过。
    “臣确有失职之处,然断不敢堵塞言路,只一心为国家社稷而已,还请陛下明鉴。”以退为进是成熟政治家的惯用套路,谢绍文当然知道这时候不能硬挡。
    “臣等以为,谢大人所言,不无道理。请陛下明鉴!”谢绍文手下的御史们纷纷站出来为这个老上司求情。
    皇帝踌躇了一会儿问道:“丞相以为如何?”
    文丞志俯身奏道:“两位大人都言之有理,老臣不敢妄议。只是前几日得了一物,不敢私藏,特面呈陛下。”一边说着,他一边从袖领中掏出一封信件模样的东西。
    “呈上来!”皇帝有些好奇,急命太监过去取来。展开一看,皇帝不觉忿恨,原本平静如水的脸色一下涨得通红,近乎吼道:“反了,反了,这是真的吗?哥舒曜!”
    哥舒曜拾起一看,是一封枢密院的内参公文。哥舒曜显然已经看过了,只扫了一眼就立刻回禀道:“因为事涉军方,枢密院循例要有一番调查,所以。。。。。。。”
    “所以是真的喽!”皇帝从哥舒曜微微点首的动作中,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更加愤怒。
    “好你个谢绍文,你果然是居心叵测呀。这种事情你竟然也干得出来,亏得朕这么多年来这么信任你。来人给我拿下!”皇帝亲自下令,殿外的御林虎贲立即应声入内,一把按住了谢绍文。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老臣无罪呀。老臣无罪呀。”谢绍文脸色惨白,被这突然的反转给吓得顿时慌了神。
    “无罪?你看看那是什么东西?”皇帝愤怒得将那份内参公文扔到了谢绍文的面前。
    谢绍文拾起一看,立刻傻眼,不知所言。只是嘴中一只呢喃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原来这份枢密院的内参公文是一份关于此次皇子遇刺案的调查报告。这就是传说中军方确认的最终结论。
    刺杀发生后,当地驻军迅速抵达案发现场,发现还有一名刺客只是昏死过去,还有气息,就被驻军带回救活。枢密院的调查军士到达当地后,就接管了这名刺客,并对其进行了审问。这名刺客先是不打自招地自称是光王王府的府兵,受命刺杀武威郡王,身上的衣甲还有光王王府的印记。使者不信,哪有刺客行事会在自己的衣甲上留下这么清楚的记号。于是继续严刑询问,那名刺客实在扛不住,这才招了。原来是御史中丞主谋派的人刺杀陈叔轩。
    “你还真是用心良苦!特意嘱咐刺客,不要真的杀死皇子。只要丢下几具死士尸体,就撤回来。你这是一石二鸟,明着是对付武威郡王,实际上是冲着光王呀,结果是两个王一起完。你是不是觉得,虽然衣甲上有记号有些不合情理,但已经死无对证。舆论谣言也会指向光王,即使被人看破,反正没有证据说明你参与其中,起码是一笔赔不了的买卖。”皇帝一语道破了谢绍文,恨恨地说道:“可惜呀,天意如此,天意让一个刺客苟活了下来。你这个可恶的家伙,皇子都敢刺杀,竟然还厚颜无耻地在这大言不惭的说什么国法。”
    谢绍文没有理会皇帝对他的指责,脑中一直回忆着整件事的过程和细节,因为他始终觉得哪些地方总有什么不对,但就是说不出来。突然,他眼睛一亮,幡然醒悟,直勾勾地盯住了哥舒曜。
    “是你”对着哥舒曜说完,谢绍文转身奏道“陛下,真的以为这是天意么?莫名其妙御林军一下变得那么神勇。神勇也就罢了,还能这么不偏不倚地把刺客刺得恰到好处,昏而不死。莫名其妙当地驻军竟然就第一时间赶到当地救下那个快要死的刺客。莫名其妙这封枢密院的内参公文的到了丞相的手中。陛下,这是有朝中大臣要栽赃嫁祸我呀。陛下!”
    是呀,这么多的莫名其妙串联在一起就真的不是莫名其妙了。皇帝自然第一时间意识到,或许谢绍文真的是被栽赃陷害,而陷害他的人恐怕就是这份军方内部报告的始作俑者。不知觉地皇帝冷眼斜视哥舒曜,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也不为自己辩解。
    “陛下!”文丞志的一声呼唤一下将皇帝从无尽的疑惑和猜忌中拉了回来。只听文丞志说道:“臣以为谢中丞所言也不无道理。但终归并无真凭实据,以此暗指朝中大臣,只怕有失公允。而公文附带有刺客供状,虽不算证据确凿,但也并非空口白话,谢中丞恐怕难避嫌疑。谢大人位居三公,有公正人心之责,唯须清白之身才能背负人望,以立朝廷公正无私之形。臣建议不如暂请谢公退居寓所,待有司裁清事实,再复职不迟。请陛下圣断。”
    这是要逼谢绍文下野呀。这时他才明白,那天哥舒曜表面上是和自己结盟对付宰相,实际上却是和宰相一道坑自己。政治真是险恶呀。
    “臣附议!”果不其然,在哥舒曜的带领下,光王一系的朝臣纷纷表示支持。倒严一下变成了倒谢。
    “嗯,朕准了!”皇帝没好气的批准了。
    就这么一败涂地么?谢绍文当然不甘心,突然想起了严正清,谢恩后回头冲自己亲信的一个御史使了个向严正清的眼色。只见,那名御史点头后出列道:“陛下!严正清谤议国政也应治罪!”
    但只见严正清听后,缓缓从袖口中也掏出了一样东西。竟然是一片犯九罪而不罚的丹书铁券。谢绍文这才一拍脑门大呼上当,他给忘了,这老家伙在靖嘉之乱的时候,因为不辞劳苦地追随王室,平定祸乱后,皇帝特意赐给平乱有功的一班功臣以此铁券,难怪他认罪得这么痛快。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