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篇  第六十一章 推倒比重建来得简单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840  更新时间:17-09-21 19:0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叶承眼神坚定的盯着下首坐着的人,道:“以一个村落为例,我们这栋小楼并不是无偿给的,我们用土地换。我们买下其中一个人的土地或者换也可以,给与他第一栋小楼当中同等面积的房间。当然人家为什么肯换?因为我们这栋小楼要用最先进的技术,让小楼更加舒适。
    所有窗户都用的是玻璃。
    烧火不再靠木柴,而是我们挖好的六栋小楼共用的沼气池产的沼气。包括客厅当中的照明也可以用沼气而不用蜡烛或者煤油灯。沼气池我们可以定期组织人进行维护,每年收取一定费用,而这个费用肯定比用蜡烛这些便宜。而这个沼气池维护的工程我们可以承包出去,这样我们的工作量就会更小。
    卫生间用的是冲水马桶,管道直接通往沼气池。而沼气池除了可以生产沼气,还有农家肥除了供给这六栋人员使用外,人家还可以集中往外卖,然后分钱,一举数得。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干净整洁的房子外面建好了,只要用地换,人家有什麽理由不换的。”
    “可外面花了这么大的代价换地有什么用呢?”王旅长继续提问。
    “王旅长依旧这么犀利。那么我问王旅长一句话,如果是这样的房子您愿意住吗?”叶承反问道。
    王旅长想想这个倒是比在家方便,至少不用闻茅厕里边的臭味,道:“还是可以考虑的。”
    “所以连王旅长都愿意考虑的问题,对于普通的百姓应该更有吸引力。那么六栋建完之后,谁说我们不可以继续建,就用之前我们换的土地。我们用的建筑材料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材料和人工都相对便宜,这无本的买卖我们为什么不做?
    当然这六栋的房子我们不是无偿给灾民的,我们这个是廉租房,房租便宜,只要家里有人在打工就能付得起,每个月不过是一个银元,可以先住后代扣。后期要买房子的时候,这批人也优先购买权,付一部分,剩下一部分可以签订合同,用做工来抵扣剩下的房费。当然中间我们也收一部分的利息,但是肯定要比民间贷款要低。
    我们甚至可以搞预售,有谁要买就先拿定金,等建起来之后再付全款。只要这个产业建起来,那么带动的不只是我们军营里的现金流,还会富裕我们这块的百姓。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建房子需要人工,那么人们打工就能赚钱;其次我们那些材料,这些材料总也要人去挖取,那么这又是让人赚工钱的好去处。有人做工就肯定有人能够买的起房子,现金流活了才能带动我们西南护法区经济的繁荣。百姓生活好了,我们更强了,我们才更有立身之本。”
    “但是这么多人都去打工了,这些农田又有谁来侍弄。关有钱不行,粮食不够也会后患无穷。”张毅团长问道。
    “这个问题也很好。我们不可能所有的土地都拿来建房子。当良田收归军队所有,那么我们就把良田集中管理。购买沼气池里的肥料,不知道在坐的人有没有务过农?这沼气池里面的肥料是经过发酵的,比普通的粪肥更具备肥力。
    另外,据我所知,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用机器对平原地区进行耕作,效率更高且更能及解放生产力,在有粮食吃的同时能保证民众做工的方式赚取更多的钱,以实现温饱。而我有渠道能弄来农用生产机器,就看你们信不信了?
    等我们资金再充足一点,我们甚至可以请有经验的老农来改进粮食种子,让种子有更高的产量。当然这是后话。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好吧,叶承又一次让所有人震惊了一次。当初腹诽叶承和梁方知关系的人内心吐槽:梁腹黑可真够能耐的,找了个男人,还是这么厉害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推倒重建比改造来得简单。这次是很好的契机,希望在做的诸位能够抓紧这个可以让我们一飞冲天的机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我们没有资金流,即使武器再强悍也是没办法走得很远。希望各位能够支持。”叶承最后鞠了一个躬,才退场。
    之后就是梁方知的主场,分配任务,发送指令。各个临时小分队组建起来去完成各自的任务,一时间军营上下都忙碌。只是依旧井井有条,士兵们也都还在每天积极的训练,一刻都不敢懈怠。
    修路的是一拨人,建六栋的是一拨人。叶承提出让梁方知把这两拨人的分工进行确定,之后术业有专攻。在经济上叶承总是很具备发言权的,梁方知迅速采纳了他的意见。
    第一批的六层小楼的土地是直接和农户用50个银元一亩的价格换来的地,即使不住在这些个小楼里,他们也可以和村长申请新的地建栋不错的小楼。所以这些农户都喜笑颜开,高高兴兴的捧着银元去了。
    等第一批的六层小楼建起,叶承让人安排当地农户进行参观和试用,然后提出一个银元的价格一个月,并说明政策允许先住后扣。
    农户们很显然没有见过这样的房子,窗明几净。农家小院一般是木头制成的窗子,纸糊的窗户,只要是阴雨天都看不清屋里的情况。可这里都是玻璃的窗户,只要外面有点光,里面总是能看清楚的。打开窗户往外一看,乖乖,这六楼也太高了点,连气味都好闻的狠。风流动起来都不觉得热。
    还有那抽水马桶,也是前所未有的,试用过的都说没有味道,比自家的院子都要干净,只是废水的狠。
    水的问题更有意思,旁边每家每户都安装了一个滑轮,直接连着个从河里引来的池塘,上下就能把水打上来,再简单不过了。
    烧火做饭的玩意更神奇了,只要“啪嗒”一下就能开出火的灶台。说沼气池前些日子已经运了粪进去了,发酵出来的气体就能烧火也没什么味道。说这个灶台每个月都会派人来检查一次,如果有问题会免费给换,一年100文的护理费。
    还有天花板上有一盏像煤油灯一样的东西也是用这个沼气来点的,不要的时候扣上帽子就可以了。煤油灯旁边还有几块铜镜,一点煤油灯整个屋子都亮堂了。
    按照农家人心里想这个就是天堂,而且一个银元每个月和100文每年的护理费是真不贵,但是农家人还是舍不得,所以当场表态要租的人几乎没有。
    叶承不着急,现在天气好又暖和,棚户区住人也能勉强过。等过几天大雨一下,这些已经有能力在赚钱拿到工钱的人,为了家人也会选择住进来的。
    果然正如叶承所料。三天后似乎又是一个新的台风作怪,只是这回比较小,只是阴雨连绵。有一些孩子甚至大人身上都长了湿疹,小孩子最经不得这些,再皮实的孩子都开始闹腾。
    李大牛是个外来户,当初逃难来的,住的一直也是村里给的一个茅草屋,没有多余的土地了。但他是个熟练工,每个月都有两个银元。他媳妇每个月也能赚一个银元。家里当初逃难其他兄弟都死了,他就独自负责赡养老人。
    夫妻两人本来想挨一挨,等攒够了钱再去老舅那里借点,好得建个院子安置一家老小。
    可这天一下雨,棚户区太潮了,老父亲身子骨就开始发痛,比往年还严重,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关键是棚户区还潮,白天好不容易要睡一觉,隔壁孩子一哭又醒了。而且自家的小女儿才刚满周岁,白嫩的小胳膊上都是疹子,养得不行。去看了大夫也说是太潮惹得。
    李大牛和媳妇一商量咬咬牙就决定租政府那里廉租房,比外面的房子贵了一倍,但也大了一倍。父亲和母亲一个屋,他和媳妇一个屋,儿子女儿一个屋,住的舒坦,而且住高一点不潮又舒爽。
    而且他们每个月除了租房子要一个银元,上工有饭吃,省下一些粮食也够一家老小吃的,几乎不花钱。这样他们一个月攒两个银元。等攒了三十个银元付了首付之后,房子就算他们的,之后每个月再付一个银元再付100个月就可以了。这些他租之前都细细问过,而且人家说了肯定是有工可以做的,不然他们收不回钱他们也糟心。
    所以他们就没有再顾虑,果断的租了。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