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  004章 法之卫意,在乎君政【废】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313  更新时间:17-02-11 16:4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一日早晨,萧父早朝回来,便愁眉苦脸的。
    怀薇悄悄地推开书房的门,轻轻地踩着小巧的绣鞋,蹑手蹑脚的走了进去。
    “薇儿?”萧父抬起头。
    怀薇行了一礼,“父亲为何事烦恼?不如与女儿一说,或许能帮上一些忙。”
    萧父叹了口气,将其中的原委讲了出来:“皇上刚登基不久,根基未稳,却急于求得治国之道。为父知道,陛下与为父不和,却没想到,当着朝上几百官员的面,让为父难堪。若是明日说不出治国之道,父亲的脸面何存?”
    萧父看向怀薇:“薇儿,父亲知道你从小天资聪颖,虽说女子不能涉政,但就当帮父亲一把,好吗、?”
    怀薇冥思了一会儿,压低身子在萧父耳旁低语了一阵,也不知说了什么,萧父高兴地连声称“好”
    翌日……
    御书房。
    御案前站着一名男子,身材伟岸,肤色古铜,五官轮廓分明而深邃,犹如希腊的雕塑,幽暗深邃的冰眸子,显得狂野不拘,邪魅性感。
    卓尔不群英姿,天生一副君临天下王者气势,不自觉得给人一种压迫感!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
    “臣萧衍参见陛下。”
    元枔抬了抬手:“爱卿免礼。”
    “怎么样?爱卿可想出政策了?”
    萧衍缓缓道来:“回陛下,臣认为,可套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治国。其一,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
    其二,便是法律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其三,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因此秦朝宰相商鞅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其四,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法之卫意,在乎君政,政之所为,在乎一道。”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