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情怀我的梦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41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时间仓促,转眼一个学期又快到了底。
仔细想来,这些日子竟没做什么可以留下印记的事,一门心思也不知飘去了哪。
待到渐渐安稳下来,大半学期已经飞逝,哀痛不已。
其实无外乎是惊觉自己即将大四,离踏入社会工作更近一步而不安。
可以理解,毕竟我是个胆小的人,为未有完全准备的事忐忑再正常不过。也因这份不安,心绪杂乱,再没了以命赌梦的豪气和果敢。
处在这个无限接近抉择的岔路口,勇气摇摆不定,让我迟迟不肯动身。
龟缩起来,不愿剖析,不愿评判,也无法动笔。
时间一拖再拖,拖到我几乎没有反抗的力气,我才终于,做了决定。
从前我总是试着给出面对生活、梦想、现实的种种建议(所谓心灵鸡汤),后来发现这样的建议其实能给的很少。其一是我还不够这种资格(毕竟我的阅历仅限于此),其二是每种生活态度都是人意,无法评判高下,更不论对错。所以我干脆回避这样的写作,转而谈自己。一切都是我的态度,我的决断,与他人无关,与读者更无关。这样,我只写自己,也少了那么些心理负担。反正就算我对自己毫不留情,带对或带偏,承受的也不过是我自己,如此甚好。而如果恰巧有人能在我这番自言自语中找到自己的态度那再好不过,如果不能也无须在意,因为这实在就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罢了。
其中就比如我做的决定。
我一直在梦想和现实这个论题里不断徘徊。然后随着年龄增长,看过各种不同对梦想的诠释,我却越来越说不出这两个字。有种隐匿的,羞耻感。
而也就刚刚,我好像忽然想明白了,梦想和现实到底为什么会被摆出来作为几乎相反的词义。
无外乎是实现与否的问题。
梦想是不被实现的,现实是可以实现的。简单说起来,也就这样的区别。
然后这个问题结合我现在的处境,也就可以被如此诠释——是否要把真正喜欢的事作为自己的职业。
梦想,真正有兴趣喜爱的事情。
现实,职业,赚钱的工具。
那在谈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有个喜欢的事。
其实我不止一次听过我不同的朋友对我讲,他没什么喜欢想做的事,即使那个人很优秀,学习工作都非常完美。依然如此。所以当我曾经以一个学渣的身份听到他对我说羡慕的时候,我内心没有自得,没有嘲讽,而是深深的同情。同时我也觉得,这种同情比自得和嘲讽更要伤人,所以我不讲,他也继续做他优秀的人。
徐志摩说:“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这句话在这里同样受用。
我对自己讲: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件事而忘了自己,不求名满天下,不求价值千金,不求舍我其谁,甚至不求精益求精。只求在此之中,一心一意,尤抱赤忱。
也所以,我拒绝将它作为职业,而是化为一种情怀,倾心以赴。
这并非是宿命,而是我的选择。
有人可能会觉得天真,有人或许还会觉得憋屈,有人不甘,也有人无奈。这些人都是我。
面对这些那些的情绪,我是这么想的,也是如此说服自己——
我想,如果我的作品能以最符合我心意最自由的姿态出世,那将会是最完美的结果。
无须被市场捆缚,也无须因各种规定而强行扭改。
不必,什么都不必。
以最原始的姿态自由出世是种幸运,就算没有,也无所谓。
人活得太艰难了,面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都要给出不同的脸面、不同的态度。是了,为了生存。
我可以接受,但我不允许这样的虚伪永远控制住我。
所以在这样一种作为情怀而开始的事上,我将绝对保留我的全部意志,任性又骄傲,固执又疯狂。
无所谓的,因为生活不易,我总要坚守些什么才能时时看清自己的本性。
不去做一个被生活调教的,如同行尸走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