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美人如玉  第十二章 西厢悲剧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677  更新时间:16-02-08 23:2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且说那日,伏枫带着洛冰从后门离开,伏枫虽不忍阻止洛冰结识贵人,但却内心惶恐不安,楼主匆忙的让二人离去,仿佛预示着什么。待洛冰酒醒之后,伏枫未免再次出现像今日那样的风波,便耳提面命,让洛冰近段时间务必老老实实的练戏,早一点把这西厢记剩余的档子演完,就早一点离开离都这是非之地。不得不说伏枫公子深谋远虑,但是还未等伏枫等人离去,变故便发生了。
    元稹所作《莺莺传》,其中张生与崔莺莺相许终身之后,张生却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而作者却以借张生之口,反诬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甚至以"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美化张生无耻的行径,故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其文比其人,元稹诸如此类言语,甚为后人诟病。改变过后的西厢记更为贴近作者的生平,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崔莺莺和张生的相遇相知;第二部分是二人的离别和张生为权所迫取相国之女为妻,第三部分是张生妻子亡故之后,再寻崔莺莺,却物是人非,青梅已成他人妇,最终相爱成空。对古人来说,可谓是争议非凡啊。
    一时之间,因为西厢记引发的茶余饭后的话题数不胜数,有人感慨张生的痴情,也有人愤恨崔莺莺的嫁人,也有人说这种私相授受本就于理不合,也有人说青梅竹马的爱情令人惋惜……
    与此同时,一并泛滥的是西厢记中那精美的戏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下西凤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罗袂生寒,芳心自警。想着你废寝忘餐,香消玉减,花开花谢,犹自觉争些;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月圆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
    走在路上,时不时的都能听人来上两句戏词,与好友评判一番西厢记的结局,再在心中回味一番。人们对西厢记那是又爱又恨。
    伏枫本来也是希望西厢记有个完美的结局,但洛冰对此的解释却是,一来作者本身就有歪曲事实的情况存在,无论戏里戏外,张生既已娶妻,那便是违背了承诺,爱情已经蒙上了灰尘,况且妻子丧期未了,就去寻找前情人,良心何在,而崔莺莺伤心欲绝又到了年纪,只有一个老母亲,又怎么会违背孝道,去等一个负心汉,这个故事里两个人将彼此的青葱岁月作为美好的回忆封存,才是最好的办法。二来,大团员的结局比比皆是,来个悲情的更能吸引人,这么一来才能赚到更多的钱,不是吗?
    伏枫看着大街上、茶馆里人人都在谈论西厢记,西厢记已然成为帝都第一大话题,无论西厢记风评是好是坏,人们对两个演戏的人的评价却是极高的,不禁对洛冰又一次的刮目相看。
    一日,安王风冥之与人亭楼小聚,便听那人谈到最近风靡全城的西厢记。那人见安王爱听,便将此戏从头到尾的讲给安王听。安王本来已经将那琉璃公子忘了个七七八八了,听人一说,那点小心思又蹭蹭蹭的往外冒。等那人讲完之后,便顺水推舟的同意一同去看戏。这个路人甲自是喜不胜喜,当下便包了最好的厢房等着安王看戏。
    安王像是从未看过这戏一样,从头看到了尾,看着伏枫与琉璃二人在台上眉来眼去,看着那二人驳了那么多乡绅权贵的信物,眸色一次较一次深。
    路人甲看那安王喜欢,却按兵不动,本想借自己的手把二人请了去,好讨安王欢心,结果信物是日日送日日退,眼看着到了二人登台的最后一天了,便起了心思怂恿安王自己上,好歹也是自己把安王拉来看的戏,这媒人礼肯定不会少了自己的。
    安王也亏耐得住性子。你们不是喜欢和我玩躲猫猫的游戏吗,那好,本王便陪你们玩。这西厢记确实不错,那张生对崔莺莺确实有情,但私相授受,还是两个伶人,呵呵,这不是要滑天下之大稽,让天下人耻笑,为了你们好,本王今日就做这个棒打鸳鸯的大恶人吧,论权势谁有本王有权势,本王就不信你们敢拒绝本王。本王今日倒要看看,你们是情重要,还是命重要。嗯,安王略一思量,便解下身上佩戴的象征王爷身份的安字令牌招来下人,说道“送给那张生!“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