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说书人的故事(二)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85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好说歹说,秦观总算是说服了朝孤冲借兵,但开渠做水利并不是随意看看书就有了,源头是哪里,渠往哪里引,哪里不方便挖渠,等等等等,都是要考虑的。
但好在朝孤冲曾请了一位叫宋应的先生,这位先生通晓地理水利,交给他应是不成问题。
但秦观却为另一件事犯了难。
那日为了说服朝孤冲借兵挖渠,灵机一动想出了曾在书上看过的水车,但秦观却并不精于工事制造,水车也只是见过大体是什么样子,
就算找到精于制造的木匠,没有图纸也是不行的。
秦观愁得头发都白了几根。
再加上城中饥民众多,递上去审调救灾的折子迟迟不下,更是让人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
这日秦观与陈师爷在后院书房中翻找水利书籍,忽然就听见外面一身巨响,接着闯进了一个人。
只见这人从脸侧到下巴都是浓密的胡子,生得五大三粗,看起来煞是吓人。
秦观却见过他,是朝孤冲身边的副将,叫郑佛。
拱一拱手,秦观将他让入上座。
郑佛大咧咧往哪儿一座,直接抱怨起来:“你这衙门是真穷,我本想让人喊你一声,结果一个人也没有,这门也破破烂烂,我一推就倒了。”
几句话,就把自己踹坏了衙门大门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秦观苦笑。
郑佛从袖中掏了半响,掏出本册子来,说道:“将军叫我带这个给你。”
秦观接过打开一看,发现竟是水车的图纸,连细节都画得清清楚楚。
“将军说像你这种愚昧书生想必想也不懂农务,便叫了宋应先生画了这个。”
秦观想这朝将军事儿办得地道,就是话说得实在不好听。转念又想这宋应倒是个人才,不知道朝将军怎么把他招揽到身边的。
还未细想,郑佛又说:“朝将军又让人运了五十石粮来,不是军粮,是朝将军自家仓库里的。”
秦观还未来得及谢,又听郑佛说:“不白送,明年若是丰收了,还给朝将军,还要有一成利。”
这粮解了燃眉之急,秦观自然不会说什么,因秦观这里没衙役,郑佛还留了一队兵在这里帮他看守粮食发粮。
虽来到平乐县一切都棘手,但好在朝孤冲多有照拂,好歹能熬过去。秦观每日忙着征募民夫,木匠,处理县务,还要不时去查看水利进度,
忙得脚不点地,但因朝孤冲抽调的部分年轻力壮的兵力,再加上本县也有年轻劳力,好歹在春耕前,平乐县大半都能便利取水,连之前那个贯穿全县还不时干涸见底的乐河都满了上来,不再黄澄澄的可以淘出泥沙。
春耕快到,朝孤冲派人送了种子来,又帮了秦观一把。
转眼入夏,平乐县已是不同往年的欣欣向荣。
县衙内院是秦观住的地方,府衙内又进了的四名衙役,比起其他县,是寒碜了些,但好在平乐县民风淳朴,甚少杂事,又有朝孤冲镇着,与上面官员往来不多,
再加上秦观自己有书童秦青照顾,也不显人手局促。
这日傍晚,秦观躺在府衙纳凉,手里捧着一盅绿豆汤,闭眼微微微小憩。
外面传来通报声,竟然是朝孤冲来了。
秦观立刻将手中的碗放下,出门迎接。
朝孤冲这次来穿了一身鸦青深衣,长发束起盘好,比起戎装少了一份肃杀,多了一份儒雅,腰部配了一把剑,不像个将军倒像个行走江湖的侠客。
将朝孤冲迎了进来,秦观于下首立着,二人聊了些杂事。
譬如平乐县今年似乎会有好收成,水利的修缮。
朝孤冲忽然话锋一转,问道:“秦大人觉得宋应此人如何?”
秦观脑海里浮现起此人的相貌,年纪不大,一把山羊胡子,看起来倒也睿智。
“是个人才。”
朝孤冲笑道:“比你们这些迂腐书生有用多了。”
这话说得一点都不给面子,秦观也只能尴尬地应是。
“宋应是前朝宋瑜宋太傅家的三子。”
秦观一愣,想起宋瑜因是忠心耿耿的前朝遗臣,一家早已被现在的萧帝杀的杀,流放的流放,不知怎么还会有个三子在朝孤冲身边。他更不明白的是,朝孤冲为什么要说这个。
朝孤冲却没有继续让他想下去,只是道:“今年收成之后,秦大人还欠我五十五石粮。”
一提这个,秦观就把宋应的事抛之脑后,想着东扯西扯,原来是来讨债的,这才入夏不久,也讨得太早了。一边在内心吐槽,一边笑道:“一定的一定的。”
转眼天黑下来,秦观也不好把朝孤冲往外赶,让书童多加了两个菜,又去收拾了客房出来。
夏季潮湿,多的被褥也未晒过,摸起来有些涩手,还有股霉味,想必躺进去也不好受。秦观有些歉意,朝孤冲倒不是很在意,说道:“打起仗来幕天席地的,
哪儿有这么多讲究,天色不早,秦大人去休息吧,不用管我。”
次日一早,秦观因外头喧闹比平日早起了半个时辰,打着哈欠走出去,看见朝孤冲在不大的院子里练武。
初夏早晨还不是太热,朝孤冲去半裸着上身,汗水一道道滑了下来,几个衙役在边上叫好,连秦青这种沉默寡言的兜在边上笑着拍手。
秦观一边内心疯狂吐槽打杂耍的打到衙门来了一边非常捧场的叫好,朝孤冲见秦观披着衣服起来了,便收了剑向他走来。
朝孤冲因为练武,身材非常好,宽肩窄腰,秦观想着自己的小身板儿,有点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