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空间里的小招牌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47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空间装过几回东西,现在有了新变化。
首先呢,满囤摸着下巴,这个空间似乎很会管理收进来的杂物。
就拿他灌进空间的河水来说,水量足够填满一个游泳池,结果空间把大量的河水缩小成巴掌大的一泓——这泓水正清灵灵地悬在半空,上方还吊着一枚长条形的小招牌。
满囤心思一动,用心念取过招牌来看。原来招牌由绿叶裁成,一分长,半指厚,通体莹润,表面光洁,但却空无一字。
满囤摩挲着精巧的招牌,心想,自己不妨找根笔来,给河水写个说明,免得以后收进来的河水雨水多了,分不清楚。
谁想心念才起,绿色招牌上亮光一闪,居然自动显现出“村口河水”四个字来。
四个字大小不一:“村口”是两个黄豆大小的方正黑字,“河”字则有硬币大小,“水”字比河字略大一圈,但却是水青色,波光涟涟,竟是活的。
满囤不由睁大了眼睛,心说这倒是稀奇。一翻手,收回这张招牌后,又依次标记出猪草招牌、干柴招牌、土壤招牌和肥土招牌等十几样来。
招牌取名之后,功能进一步加强,不管取用哪样物资,只需调取招牌即可完成。而招牌底下的物品,无论原物大小,数目多少,统一收纳为一个巴掌见方。这样一来,空间中装入物品的数目就相当可观。
空间里已有十几样物品,基本照着原物的颜色深浅和纯净程度自动分类,依次排列。
清水在最上层,而肥土就因为颜色深褐偏黑而落在空间最下面一层。
满囤试着把肥土招牌提到猪草招牌旁边,空间却屡屡让它掉落回去。但把猪草招牌跟干柴招牌互换位置,就不受空间影响。大概空间会自动分类,同等级的物品可以在同一层面上自由调整。
于是满囤就尽量把食物集中放置在空间的东侧,其他的放在西侧。由于物资太少,南北两侧空无一物。
看到这里,满囤多少有些无奈。尽管这两天他在努力收集,奈何山村穷困,收集来的基本上都是饲料、柴火跟肥料,对改善他家的餐桌起不到什么作用。
不过,既然已经用空间开垦出将近三亩大田,他就有了希望。
田里只要种上庄稼,就能带来收获。至于种什么庄稼,满囤得跟王氏商量。
虽说在新田被发现之前,想种啥庄稼,理论上,他有那么点儿小自由。可惜,现实残酷。
种地得先有种子,而他手里就正好没种子——不仅没种子,他还正好没钱。
想他王满囤年轻力壮,要放到上一世,挣个种子钱真不叫个事儿,哪怕他啥也不干,光在街上散个步,都有可能捡上一两个硬币,凑够一包种子钱。
可眼下的环境全不由他。
王家毕竟处在大山里。村民们还碰巧都跟他家一样,一样的种田养猪,自给自足,彼此间连草棚顶的屋子跟破家什都相差无几。就算他绞尽脑汁,也难做成哪怕一毛钱的交易。
想到这儿,满囤一整天都在心底叹气。
等吃罢晚饭,收拾妥当,他就乖乖坐到王氏身边儿,跟他娘聊种地的事儿。
按理说,种地自然是算着天象,家里缺什么种什么。
就满囤自己而言,不管是眼下还是以后,他就缺粮食,他愿意种粮。但他开口跟王氏商量的,却是种菜卖菜的事。种菜时间短,王氏还能依了他的意,要是他开口跟王氏讲他要种庄稼,王氏准得立刻叫他拿着书本提前去开学。这叫曲线救国。
当然,他也真是打算种菜来着。
不过,在王氏的眼里,种菜只是随手的事儿。自家院里的边边角角,随便找块儿地来,拿石头一围,顶多再搭个架子,足够了。一听满囤说打算收拾一块儿大田出来种菜,她心里多少就有点儿不赞成。
反正这辈子她就从没听说过有谁家不好好种地,反倒一门心思要种菜的。地里种粮才是庄稼人的正经事儿,种菜简直是闹笑话。
如果她拿出一亩地来,让满囤学种菜。哪怕她儿子是个不会种地的新手、哪怕他闭着眼胡乱来、哪怕天时不济风雨不顺,可那毕竟是整整一亩大田,种出千把斤菜来根本不成问题。
到时候,搭上功夫收回来的菜往哪放?
千把斤的菜,全家人可着劲儿都吃不完,菜又放不住,多出来的拿给谁吃?村里头任谁家也不缺菜吃。
拿出去卖就更不可能了。虽说他们张家口村离镇上不过十里地,可。荣岗镇本身就是个偏远得不能再偏远的穷镇。
真正肯买菜的人都住在山那边儿连河市,离荣岗镇差不多七十里地,王氏这辈子也没去过一次。
家里只有一辆破板儿车,能把菜运出去?简直异想天开。三十里泥巴路,比砖头还结实的菜也能给礅碎喽。菜又不是粮食,脆生的很,经不住路。
所以王氏就提前把这些话挑到明处。
满囤一听,反而觉得更应该种菜了,他当然不怕路远——他有空间。种的菜往空间里一收,走远走近没有差别。
其实,如果能有别的选择,他也不乐意种菜。
他有他的无奈——王氏一直操心着他学费的事。打昨个儿起,他就发现王氏把猪圈里两头猪给隔开了。喂食的时候,给其中一头大猪喂的是精料,喂完后还又给它添了一把玉米豆。
满囤能理解王氏的苦心,她这是指望着把这一头猪喂肥了,多卖几个钱,好给孩子们凑学费。
满囤绝不打算重新读书,但他还不能直接跟王氏说。说了王氏肯定得生气,肯定不依着他来,说不定还会立刻把他送走。
所以他只能指望着开学前这两个月的时间,先种种菜,拿出些成绩来,慢慢打动王氏,再一点点改变她的想法。
不管怎么说,把菜种出来,送进城里卖,多少能给家里挣一份收入。
据他所知,八十年代的城里都有国营粮店,卖粮食根本打不开销路。
卖菜相对来说,就容易得多。
只要站到大马路牙子上,对着上下班的人民群众一吆喝,凡是菜好价公道,包管一会儿功夫就能抢光。
不好的菜叶子还可以留着喂猪。
自从王氏已经听着他的话,回绝了收猪的贾大树以后,每天看着王氏一边喂猪,一边发愁,对他来说,也是件压心的事儿。
一家人全都盼着猪长肥,但猪长肥了,还要靠王氏自己拉车往镇子上送。猪越肥,路上拉着就越辛苦。小十里的山路有多难走,就是想想满囤也挺心酸的。
这还得是他们家真能把猪给喂肥了。
家里的花猪如果每天只靠着王氏那一把玉米豆的加餐,就是有心想长肥也没客观条件啊。除了菜叶子,满囤还得另外想办法找猪食。
饶是重生过一回,面对这样复杂艰苦的环境,满囤也在心里小小地叹了口气,山里生活真是不易。
想来想去,满囤打算试试种萝卜。
萝卜长得快,好管理。萝卜缨子也能当菜吃,也能当猪食,顺带节省他打猪草的功夫。
只不过,普通的白萝卜短时间内长不出来。但有一样,夏天里红缨缨的水萝卜,水肥适宜的话,只要20来天就能收获。
满囤就跟王氏商量着去谁家寻些水萝卜籽。
王氏从来不种水萝卜。红皮白肉的水萝卜个头小,耗水多,也就天热这会儿能当个小菜,吃着一点儿不实在。
王氏的看法代表了张家口村所有村民的观点,所以不但他家没有种子,连着周围的几个村子都找不出一户有种子的人家。
想要萝卜籽儿,必须到镇上买。那就上镇上买呗。满囤拿定了主意。
既然小子这么认真地想种菜,王氏就点头同意了。在她眼里,暑假这会儿,儿子只要肯安心呆在家里,是种田也好,是读书也罢,都随他意,别闯祸就成了。
同意归同意,可还不放心:
“三儿,你这可别一个人摸着往镇子里去,路不好走,跟着年纪大点的后生一起,娘才放心。”
“行,我知道了。娘你别担心,我先跟他们几个镇上有亲戚的问问。”
于是,上镇子里买种子这件事就商定下来。
#
第二天,满囤带着冬至,牵着黄牛,往后山的田里去的时候,也不过早上六七点钟光景。
小四哼哼唧唧地又央告着想去捉青蛙。
满囤咂咂嘴,昨天的炒青蛙辣得过瘾,如果没有王氏私下的教训,他肯定会再带着他弟去抓它三五回。
但王氏跟他有言在先,要是再敢领着他弟去抓青蛙,就别想再下地,立刻把他送到学校里去关着。
王氏当时说这话的时候,也就是担心他们夜里出门儿不安全,随口一说。但满囤一听王氏有送他离村儿的苗头,心里一下就紧张起来,脸上就没能藏住。
王氏几乎在同一时间也反应过来,原来她三小子怕这个,立刻开始拿着下田的事跟她儿子立规矩。
“娘不让下河抓青蛙,抓了你哥就得挨打。”满囤吓唬小四。
小四还是很心疼他哥的,赶紧改了主意:“哥,那咱们抓兔子吃,好吧?”
小四一提兔子,满囤嘴里就流了口水。昨天吃的青蛙,算是他在末世苦苦挣扎两个多月后,头一回尝到肉味,又体谅着自家小兄弟们平日吃得苦头多,克制着自己没怎么动筷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是炒一大锅青蛙全给他吃,那也没多少肉,以他馋肉的程度,只有拎着烤兔腿儿大口大口啃个过瘾才叫解馋。
小四还在撺掇他哥:“哥,昨天铁蛋把新弹弓给我送来了。”
“柱子这人倒是说话算话。”满囤点点头。
虽然重生成了王满囤,但是,一村儿的乡亲他一个也认不出来。借着冬至跟铁蛋因为抢麻雀打了这么一架,他才算知道了柱子跟他弟。
不过,就这么一个照面,也看得出柱子不是实实在在的心性。
小四见他哥皱眉,还以为是不高兴他收铁蛋的弹弓,赶紧替自己解释:“哥,我可没白拿,我给了他两只青蛙。”
满囤看见了自家地头,于是低头吩咐小四:
“你哥这两天要拉牛犁地,你乖乖地找个阴凉地儿玩儿,不许跑远。”
“你要是听话,就能吃烤青蛙。”
“哥,你不是说娘不让咱们抓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