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沇中求汐  楔子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70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皇族统治奔溃,天下四分五裂,各诸侯之间征战不断,小诸侯国渐渐被大国吞并。天启年间,天下局势日渐稳定,形成六国并立,东面临海为晋国,最南边是吴国,北面广阔的草原被蒙古各部占领着,西北有辽国,西面有西域各族建成的吐蕃国,夹在各国中间并拥有中原肥沃土地的正是我所居住的蜀国。
    蜀国已经有九十三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魏国,蜀国太祖皇帝孟宗曾是魏国的一员大将,又是魏帝的岳丈,深得魏帝信任,魏帝人到中年多病多疑,听信逆臣谗言,生怕江山落入权势熏天的孟宗手中,他想收回兵权,却是为时已晚,最后他采用宦官建议,刺杀孟宗,可惜刺杀失败,反倒被孟宗落了口实,借以清君侧之名,挥师北伐,不到半年就攻占了都城,逼迫皇帝下诏传位于他,江山终于改名换姓,刘家天下成了孟家的天下。
    当然孟宗能顺利登上帝位离不开我的曾祖父赵长殷相助,赵长殷是孟宗出生入死的兄弟,也是魏帝得力的干将,一直驻守边防,抵御北辽。孟宗起义后,休书给赵长殷,赵长殷二话没说,揭竿响应,魏国一半的兵权掌握在他们手中,很快大军南下,不费多少力气就攻占了都城。
    孟宗成了皇帝,我曾祖父功不可没,被封为忠烈侯,后又晋升为护国公,掌管全国三分之一的兵马,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此我们赵家风光无限。
    太祖薨后,曾祖父辅佐兴宗皇帝继位,又立了大功,兴宗皇帝把他亲妹妹羲和公主嫁给了我的祖父赵明山,并要加封曾祖父为王时,曾祖父去世了,祖父承袭了爵位,而加封一事也就不了了之。
    我们赵家四代单传,祖父就我父亲一个儿子,自然是舍不得他上战场,况且先帝也不愿意父亲带兵打仗。
    在一次与辽人的作战中,祖父英勇牺牲了,父亲赵之策成了护国公,他的兵权渐渐被皇帝架空,只空有爵位,做了一名闲散的国公。
    父亲从小熟读兵书,身怀武艺,立志报效朝廷,却苦于皇帝的忌惮,才能无处施展,抑郁不得志,只能把全部心思转移到我身上来,亲自教导我学习,史书、兵书、琴棋、书法一样不落,唯独不教我武功,或许他跟祖父一个想法。我幼时在父亲的手里没少挨打,到今日都觉得我的童年灰暗惨淡,直至我六岁那年,才摆脱了父亲的桎梏。
    那一年,多年未犯境的辽军突然打到了天险关外,不知道辽帝吃错了什么药,举全国之兵南下。朝廷派兵迎战,却没有点我父亲,派去的大将在守卫天险关的时候战死了,天险关失守,北面的三城落入辽人手中,朝廷告急。太子孟荀联合一半的大臣力谏父亲披甲上阵,先帝迫于压力,只好让父亲挂帅,统领大军挥师北上。这场战役整整打了一年,父亲收回了三城,把辽人赶回了乎尔汗河以北,并且与辽帝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
    父亲班师回朝,先帝亲自率领百官到城外迎接,殊荣无限。自此父亲重掌兵权,不仅仅是护国公还是大将军兼太子太傅。
    我七岁那年,先帝驾崩,太子孟荀继位,年号天启。
    父亲拥护太子登基有功,被封为庆王。父亲是本朝第一个外姓王爷,这种史无前例的荣誉引来了不少人的眼红和嫉妒,就在父亲受封的当天,宫里又传出一道圣旨,我被册封为元庆郡主,并且入宫随公主侍读,从此常住宫中,与皇子公主一起生活。
    我听到能进皇宫,同公主们一起玩耍,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想到再也不用胆战心惊的在父亲眼皮子底下过日子,便迫不及待的想离开家。
    终于盼到了进宫,母亲嘤嘤哭泣的叮嘱我照顾好自己,而父亲脸色凝重,似乎一点都不高兴我成为公主侍读,上马车前他叮嘱我遵守宫里的规矩。
    直到我长大,明白了很多事情,才知道父亲为何一脸的沉重,我风风光光的进宫,成了万人梦寐以求的公主侍读,其实是入了樊笼,成了皇帝牵制我父亲的一枚棋子罢了。
    父亲位列百官之首,皇子见了都要尊称一声王叔,可谓是权势滔天。外人看来父亲手握军政大权,随时都会谋反,碍于他们找不到谋反的证据,只是私下里集结起来猜测一番,发几句无伤大雅的愤懑而已。父亲为人大度,听到这些闲言碎语总是一笑置之,他的口头禅就是“时间能证明一切”。
    军人出生的父亲为人耿直,从不讲官面话,错了就是错了,因为他倔强的脾性,得罪了不少官员,连皇帝也不怎么喜欢他,因此在我进宫后的第三天就打发父亲去边关镇守了,皇帝在朝堂上语重心长道:“有庆王去坐镇北方,朕就放心了。”父亲当即叩首谢恩,乐颠颠的带了全家去天险关坐镇了,丢下我一人孤零零的呆在偌大的皇宫,与皇子周旋。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