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蔡京千里寻米芾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94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蔡卞看着蔡京有些强硬的气息,有些害怕,也放下了碗筷。
两兄弟先后放下了碗筷,蔡李氏有些疑惑:“怎么了?京儿,卞儿,食饱了?还是不喜欢食?”
“娘亲,我食饱了。”蔡京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回了蔡李氏一句话。
“娘亲,我也食饱了。”蔡卞也跟着回了蔡李氏的回话。
“嗯。”蔡淮放下了碗筷,看着没有人再动筷,便招呼人将饭菜撤了下去。
“娘亲,玉屏跟了你多久了?”蔡京转头看了看玉屏,又看了看他的爹。
蔡淮猛然听见这么一句话,觉察到原来蔡京是真的听见了。不过顺而想了想,也没觉得有什么,也不开口了。
蔡李氏虽然疑惑蔡京的问话,但还是依言回答:“从我过府,就跟着我了,今年是有七八个年头了吧。”
“哦,既然是娘亲身边的人,总归是细心的。那儿子就跟娘亲讨了她去,照顾儿子的衣食起居。”
“哦,可是,你那里不是已经有了墨娥了吗?”蔡李氏不至于舍不得一个丫鬟,只是不明白蔡京为何突然要讨一个大丫鬟。
“嗯,以后,阿卞若是常常去我院里,墨娥一个人照顾不来,多一个人也不至于忽略了阿卞。”蔡京拿蔡卞当作借口。
“嗯,也好,那玉屏你以后就去京儿的院子里了。”蔡李氏对玉屏交待。
玉屏惊疑不定地看着蔡淮,但是蔡淮转过了头,不与他对视,更不可能为他说话。
看着玉屏竟敢这样大胆地无视自己的娘亲,蔡京内心有些火,重重的咳了一声。
“墨娥,我柏华院的规矩,你今天就好好教教玉屏。”
墨娥跟在蔡京身后,应了一句“是”。
对于玉屏这种人,墨娥心里是看不起的,但是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他也不能说什么。
蔡京将蔡卞送回了庭竹院,自回自己的柏华院。
下午蔡京练习用毛笔写字,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不顺利,但是慢慢地就好了。
蔡京看了看自己的手,感叹了一声。
新的人生,开始了。
四年过得很快,蔡京八岁,蔡卞七岁。
天下文章,蔡京胸中自有沟壑,决定准备出门四处游学。
拜别了父母,蔡京带着蔡卞,录植和两个护卫,除了汴梁城。
第一站,蔡京没有任何迟疑地选择了一个地方:濮州,四岁的米芾一家供职的地方。
蔡京决定去探讨一下,米芾的精神病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和米芾交好多年,他一直都有这么一个疑惑。
从开封府到濮州路途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出门游学,蔡京并不赶路。
一路一边游山玩水,一边考察风土民情。
直到临近濮州城,蔡京才有些急切了。
千年未见的故友,现今是何模样?
越是焦急,速度也不见快,心中就更是烦急。
“唉,人活的越老,就越像个孩童,看来古人诚不欺我!”想到米芾现如今也只是四岁的幼童,着急的不行的蔡京有些自嘲。
终于,车到濮州,安置歇息自有录植和护卫安排妥当。
蔡京便携了蔡卞,身后随着一个护卫上了街市。
东看看西看看,蔡京已经改不了千年养成的习惯,他现在对看东西兴趣很大,并且热衷于在内心吐槽。
他把玩了一块玉石,示意身后的护卫结账。他将玉石装入锦袋,挂在蔡卞的腰带上。
他看着蔡卞,在他的引导下蔡卞弃文从武。想着终于绊倒了一代贤相,最近听说大将军狄青也过世了,等到仁宗皇帝也挂了,这个王朝的气数也就尽了。
去寻米芾是他来濮州的第一件大事,第二件大事就是考察这里的风土人情。毕竟濮州是个出人才的地方,官员贬职也多发往这里,是个结交不世出文人的好地方。
一个朝代是否强盛只有三个标准:君要贤,臣要能,百姓要有钱。
赵祯贤能,范仲淹、欧阳修都是贤相,而繁华的宋国都城看得出来百姓富足。
米芾父亲是武将,却养了米芾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书画家。蔡京想笑,却也不知道该笑些什么。
蔡京带着蔡卞在集市上逛得累了,就回了客栈歇息。
“录植,你带上我的名帖和我爹的书信递到米将军府上。”蔡京取出启程前要蔡淮写的举荐信和自己的拜帖,准备第二日就过府拜访。
录植应了,自去。
劳累了许久,蔡京让店客上了洗澡水,梳洗过后就躺下睡了。
一觉醒来,天色已暗,叫了些饭菜在房间里,兄弟两个一起用了晚饭,各自休息了。
来拜见米芾的父亲,蔡京存了彻底绝了蔡卞从文路的心。
收到蔡京的求见信,米芾的父亲米光辅有些疑惑。对于蔡淮家,米光辅是很有些印象的,书画世家,长于见文。且不说祖上,单看这一代,蔡襄书画汴梁城常与苏轼相提,隐有第二之意。蔡京蔡卞年纪虽小,却都是长于书画,隐见大家之风,坊间城二兄弟为少年才子,他日或可赶超苏轼。所以对于此二人来拜帖求见,米光辅有些搞不懂他们来见自己一个武将作何?
“老爷,蔡氏两兄弟求见。”下人来通传蔡京兄弟到的声音打断了在正厅沉思的米光辅。
“快请,顺便去把小少爷带来。”蔡氏兄弟只有八岁,自己膝下有一小儿四岁,同样喜好书画,小孩子之间应当更有交流。
“蔡京拜见米将军。”
“蔡卞拜见米将军。”
“唉,不用多礼,快坐。”见到了眼前的两个少年,米光辅才觉得自己的想法还是过早了,两个小孩子到底该如何交流?
“多谢米将军。”蔡京又回了一礼,携了蔡卞坐于米光辅下首。
“不知两位小公子来见我老夫是为何事?”米光辅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
“是这样的,米将军,我兄弟二人来此是想要投军的。”蔡京拱手,回答道。
“啊?投军?二位公子年纪尚幼吧。”米光辅看着蔡京。
“嗯,京今年八岁,弟卞今年年方七岁。尚不到投军年纪,所以想来米府跟随将军学武艺和兵法军策。”蔡京恭敬应道。
“有二位公子父亲书信,老夫本不该多加推脱,只是不知公子为何想要投军?”这才是米光辅所不能理解的。
“如今我大宋,面临西夏,辽和金国的威胁,虽兵多将广,却因为文人治军,导致对敌失策。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保家卫国,所以我兄弟二人才存了前来投奔的意愿。”
“好,好,好,小儿有如此志向,真乃大宋之福啊!”米光辅开怀道,八岁孩童讲出这么一番道理,真不简单,看样子真是不能小瞧了孩童去啊。
“那米将军是答应收下我兄弟了。”
“唉,叫什么将军,我与你父同朝效命且虚长尔父几岁,二位公子不弃且叫我一声伯父。”
“那,多谢米伯父收留。”蔡京顺意改了称呼。
“谢过米伯父。”蔡卞随后。
“爹,谁来了啊?”屋外跑进来一个小孩童,穿着颜色靓丽的衣服,五彩斑斓像个花蝴蝶。不用说,自是米芾。有时候蔡京实在想不通在书画意境上有如此高的造诣的米芾穿衣风格为何竟是如此别具一格。在人冲到眼前的时候,蔡京微微弯了弯身子,将米芾熊抱了起来。
“哎呀,真是不好意思,小儿顽劣。”米光辅嘴上说着不好意思,脸上却满脸红光,显然是对儿子喜欢的紧。
“正是小少年,多动动总是好的。”蔡京抱好了在自己怀里乱动的米芾,突然想起了前世自己第一次被罢官落魄时候来看望自己的米芾。那时候意志消沉,米芾的到来给自己带来了些许的安慰,两人在船上面对着清江月光华痛饮却是心情更是郁闷。对于米芾,他蔡京却是实在不忍拒绝的。明明知晓他爱书画成痴,还故意拿出珍藏的王羲之书法给他看。真是一点都不出自己所料,他要赖掉自己的书画。拿出来就存了要给的心,却还是忍不住逗逗他,没想到他竟然抱了书法真迹站于船头,扬言不给就跳下去。那天,自己和在船头的他对视了许久,在他快要忍不住的时候才妥协,不过那一腔烦闷也因为他这么一闹散了个干净。回忆到了这里,蔡京冲着怀里的小儿微微一笑,前世的事情能忘的都忘的差不多了,没想到与他相关的事情倒是记得十成十,连表情都回忆得那么生动。
米芾坐在蔡京的怀里,瞪大眼睛看着他。过了一会儿,伸出手指头戳了戳他的脸,明明是第一次见过的陌生人,米芾却蓦地有一种引为知己之感。隔了千年的时光对望,今生你还愿意与我诗酒论书画吗?
这个答案,蔡京想知道,米芾也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