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88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纵横之战胜出的是盖聂,卫庄从未隐瞒此事。但盖聂扔下到手的鬼谷子之位,携着卫庄的恨意,不顾而去,自此龙入江河,销声匿迹四年。
四年当中,盖聂遍游六国,察其施政,观其为仁,没一处满意。怀着最后的希望到了咸阳,被提早得到风声的秦王政截住,盛情邀请之下,决定答应——他自己也对秦王政的不少观点表示认同,尤其是,治国须要施行律政,而乱世更需重典。
此后的九年里,盖聂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一心一意辅佐七雄之中变法最早亦是最有希望的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求贤若渴的秦王政多番寻求,方得此良才,一夜促膝长谈,论尽天下大势,发现两人思想非常契合,秦王政因此欣喜若狂,万分珍惜。盖聂被视为左臂右膀,给予极高的尊重和地位,特别准许在内廷佩剑——这在那种环境里,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开始,反对盖聂的声音不绝于耳,被大权独揽的秦王政悉数镇压。
奇的是,无论遭遇举世非难或是幸得普天赞叹,盖聂都是那样一副不冷不热的样子,仿佛外物已与他毫不相干。他只默默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修正律法当中过于严苛乃至残暴畏民的部分,比如随军出征时对着一张兽皮地图苦思冥想如何取胜并最大限度减低伤亡。
其余的,他不会分出半点注意力去关心。
那个时候,他的眼中只剩下了天下,国家,和苍生。卫庄最爱的,最恨的,偏偏都是这一点。
爱他独醒的淡漠,恨他放弃的决绝。
------------------------------------------------------
彼时秦已统一四国,就剩燕齐。盖聂本可名垂青史,成为辅佐明君的千古功臣,天下庶民的崇敬与畏惧唾手可得,故友荆轲却带着樊於期的项上人头和一幅画着督亢城池的地图,来到秦王政面前。
盖聂是第一个悟出荆轲真实意图的人,所以他竭尽全力阻止两败俱伤的局面发生。于他而言,秦王政不能死,六国的统一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不能毁在当下;荆轲更不能死,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是真正明白自己所做究竟为何的,那就是他。
至于小庄,他们相似,但深入就会发现,其实对方很陌生。
或许不是不能理解,而是不愿理解。
“阿聂,我一直说要和你比剑,你一直不肯。没想到吧,这里会是我们的生死战场。”荆轲一如既往,嬉皮笑脸。
盖聂不语,沉沉面容底下掩藏不住的悲哀却出卖了他的内心。
银光滔滔,当冰冷的剑锋划破皮肤,荆轲马上就感觉到了——酥麻与刺痛混合,很快传遍全身。
他的剑刃上,喂有剧毒。
荆轲后退几步,想要靠近堂中的大圆柱,但还没走到,就已慢慢仰面倒下,嘴角勾着一朵欣慰的笑:“阿聂……数年不见……你长进不少啊……大哥我……我比不过……你了……”手指不肯放弃似的,紧紧捏着滑落的剑柄:“替我……天明……天明……”
那是秦王政第一次,在盖聂的脸上看见疑惑不解,至惊慌失措。
荆轲逐渐没了气息。
“来人!将刺客拖出去,悬首城门之外!替他收尸者,立斩当场!”
盖聂撩袍而跪,拜道:“陛下请闻。臣聂,现需敛葬故友,求离朝而去。此后陛下如何处置臣之一命,聂绝无怨怼之言。”
秦王政的神情高深莫测:“你这是铁了心,非做不可?”
盖聂没有抬头:“是。”
秦王政的手指一下一下敲着龙椅的扶手,嗒嗒嗒,敲得众臣几近魂飞魄散:“御前侍卫盖聂,朕念其多年护卫,忠心可表,天地为证。堂上失言,不予计较,还请太医替盖侍卫诊疗,以祛今日一惊。其余人等,有事速奏,无事退朝!”
盖聂依旧跪着,不过直起了腰,听到秦王政的拒绝,也没有一丝反应,就像这是意料之中一般,让人看不透他在想什么。
翌日,宠冠六宫的丽妃自缢了,秦王政最疼爱的王子天明不见了,城墙上的人头和底下的躯体一并消失了,盖聂也离开了。
秦亡后,有被遣返回家的宫女回忆,秦王政听闻侍卫报告盖聂出走,只是喟叹一声,垂了眼淡淡道:“发通缉令,如果他肯回来,就取消。如果不肯,就一直放着,赏金中上。还有,死者不要,谁敢提了盖聂人头来见朕,叫他去九泉之下报道!”
红莲说这些人生与死的时候一直很平静,只有谈及卫庄才会激动起来。或许在她眼里,乱世里的人命比草芥还要价贱,也是,他们根本没有那个精力。弱肉强食的世界,保护自己,并努力向上爬,才是最重要的。
而她真正察觉两人之间汹涌澎湃的暗流,是在墨家机关城。
之前她虽腹底存疑,为何卫庄事事与盖聂逆向而行处处试探挑战,盖聂却一直避其锋芒不与其相争甚至达到了隐没于朝的地步,但也只是以为卫庄身为性格极端的鬼谷弟子,不过想藉此逼迫自己图强罢了。
秦国丞相李斯请动流沙首领出山,理由又是盖聂。
卫庄充分发挥一怒而诸侯惧的鬼谷气势,不出一周便攻破墨家多少年一直固若金汤的要塞。
偌大一个机关城,一声师哥一句小庄,藏有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仿佛天地之间,唯余吾二人。
那种诡异的气氛,绝非她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