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011节:传奇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366  更新时间:15-03-19 15:4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先有朱棣以燕藩,起兵夺天下,后有藩王朱高煦等人造反。于是明朝政府对藩王的控制越来越超过前代。
    也许就是因为政治高压的存在,修行简便,许诺即身成佛的密宗,契合了,皇室贵族们的精神需求,而被广泛接受。以往明**古挖掘,所罕见的藏传密教法器。在梁庄王墓中大量出土。
    这正是当时藏传密教在社会上层流行的反应。具史书记载,明朝建国初期,采取保护佛教的政策。明朝皇帝多信奉佛教,尤以正统皇帝为甚。受其影响,梁王对封国内的佛事活动格外重视。他亲自谋划筹建了数座大型寺庙。
    为繁荣的宗教做出了贡献。不妨也可以说,梁王的礼佛信仰在一定程度上,让他淡忘了现实中的痛苦。
    大洪村的考古现场,梁柱陷入了沉思,虽然墓室的穹窿顶。有一局部处微下陷,但并未垮塌成盗洞,这无疑说明盗墓分子未曾进入墓内。在没有盗墓贼进墓的情况下,现代毛巾的出现,与西扇石门的神秘消失,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现代毛巾这个事,是这样的,盗墓贼在实施盗墓时,很可能用钢钎类工具,将此处凿穿了一个洞。这个小孔作为了炮眼,在把半条毛巾塞入炮眼堵住。此眼洞穿了墓顶的六层砖,炸药引爆后,其威力大减。只炸松了砖卷,形成不了大的通洞。
    却把那毛巾给冲入了墓室中,由于墓内积水,考古人员用抽水机排水。毛巾便顺着水流,被漂到了前室搁置。
    这样一来盗墓贼虽然位进室,毛巾却出现在墓里。
    解开毛巾神秘出现的谜团之后,清理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墓内积水,不少随葬品,因水漂而移位,漆木器和丝麻织物已经腐朽,上面还积有一层淤泥。
    工作人员只能用小竹签,一点一点的清除淤泥,再采取分块铲土的方法提取文物。清理虽然艰苦,他们仍然要仔细的观察,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就在此时梁柱从棺床的细节上发现,梁庄王与魏妃合葬,并非事先设计,而是后来为之。
    放置梁王的棺床是居中设计的。一个中轴线的中间,那么梁王妃的那个棺床,是接着他的边上,直接砌到西边的墙上去了。这很不对称,而且建材也不一样,一个是用石头做的棺床,另一个很简单,用砖直接砌的。
    可是梁王这个地方,由于没有这样做,他本来就是单人葬的,是后来接起来的,所以考古上来讲这不对称。
    不符合这个葬制,因此整个打乱了布局,一四四一年,不满三十岁的梁王去世。由于没有儿子继承王位,梁藩便遭受朝廷的除封。
    此时年轻的继妃魏氏,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失夫失国,悲痛万分。居然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梁庄王虽无儿子,却尚有两位幼女嗷嗷待乳。
    魏妃欲以死陪丈夫之事,传到了宫中。皇帝下达圣旨要她存留,这样一来她唯有奉旨行事。持家养孤,以慰亡灵。
    自此,梁柱从梁庄王的棺床,在后室居中的设置推断。当初构筑梁庄王墓时,是按单人葬设计的,但王妃在梁庄王去世后,自愿要求殉葬。只是因为朝廷不同意,才未办成。十年后王妃去世,才将她与梁庄王合葬于一墓。
    那么由单人葬改为双人葬的作法,会不会与消失的西门有关呢?
    梁庄王下葬完以后,是按照程序走完了的,两扇石门,包括后面那个自来石。全部都封死了,墓门砖。十年以后,王妃死后,朝廷批准王妃进入合葬。当然当初修墓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十年后还得打开,那么只能强行的把这个石门打开。、
    打不开要入葬的梁王妃怎么办,那只能撞破这个门。选择这个撞的位置,也只能撞西边,因为男左女右,撞开以后,这个档门石,和这扇破门都被搬走了。
    进去以后又只有一个棺床啊,慌慌张张地只能用砖来砌。
    破门而入,搭铺合葬,这样猜测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就算这样的假设成立,依然有一个无法解答的问题。那就是墓室撞破后,墓室不可能就敞着半边门。就此敷衍了事,这种探讨大胆设想固无不可。而小心求证更加重要。
    果然专家们在,墓门处的地上,发现了一块木板。一块黑乎乎的木板,就说明当时用了一个漆木门,来代替了这扇石门,还是把门关了。
    那么由于漆木在水长期的泡,又有空气,那个漆木门,就炭化了。慢慢的也就倒在了地上。
    至此半边门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由于梁王妃继续留在王府中持家养孤。之后分封到钟祥的兴王,得以泽地建府,结果不但有儿子。而且出人意料的登大统,成为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嘉靖皇帝。
    这样的因果是何等的不可思议,而又耐人寻味,和英早逝的梁庄王相比。魏妃的一生更是跌宕起伏,正直豆蔻年华之时,她幸运地从民女一跃成为王妃。
    然而八年时光,她未能为梁王留下儿子。面对亡夫魏妃欲随王去,却因圣恩不得不苟活于世。
    关于这位贞烈的梁王妃,史料上没有过多的记载。我们却能从细枝末节中,揣摩她鲜明的个性,六百多年后,考古工作者在她的棺床上发现了一份,镀金银封册。在这之上清清楚楚地记录了这么一段文字。
    “魏氏乃南城兵马指挥使魏哼之女,今特授予金册立为梁王妃。”
    于是在墓志上称魏氏为继妃,本是再正常不过的礼制。魏氏却对此深感委屈不满,为了捍卫自己的名分,她不仅在自己的墓碑上称自己为梁王妃。死之后还要带上朝廷的封册。
    在今人个性刚烈的魏妃未免过于注重名分。恐怕到了黄泉之下与梁庄王相见时,还要继续为正妃继妃讨个说法,争吵不休。
    对于今天成列在博物馆中的奇珍异宝,当时的梁柱根本不敢想象,这位默默无闻的梁庄王,一生中没有显赫的战功和政绩。
    死后又因无子嗣而被除封,墓园规格不高。一个绝世宝藏的开启,让后人细细品读了。这位古代亲王命运的跌宕起伏。
    流光溢彩的文物中,人们读到了梁王受宠之日的意气风发。从温润无暇的玉器中,感受梁王的儒雅气质,在闪耀异域光芒的宝石中,人们看到了郑和时代瑰宝的魅力。
    不过又有谁读到了梁庄王内心的心酸。
    我个人而言,如果可以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就是陪在墓中,我也心甘情愿的被黄土埋葬。我完全可以体会到魏氏要殉葬与梁庄王的心情。
    如果所爱的人,独自孤孤单单地躺在古墓中,我愿意扶在棺材旁,等待墓门关闭。哪怕就是他已经死了,但他的爱,依然是那么的炙热,以及我的真感情。我也心甘情愿地守候在他的身边。
    爱他就要生死不离,写着这一段传奇佳话,我脑海中出现了魏氏那伤心欲绝的情景。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