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农场的记忆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489  更新时间:15-01-01 00:3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3)
    刘阔的家境在别人眼里看来,足够他们几代人挥霍的,他满可以什么都不做,就吃喝玩乐。但是刘阔深知,父母的钱来之不易。刘家的家业并非是祖上传下来的,都是刘光德一点一点打拼积攒下来的。刘阔小时候住的是土房,那个时候,他的生活跟寻常人家的生活没有什么不一样,甚至还不如别人家的生活。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就是母亲在院子的菜园子里种菜,父亲到处倒卖旧货,而他们家的本质上,就是农民出身。
    九几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倒卖旧货赚了一些钱,就开始做起了小本买卖。因为夫妇俩任劳任怨,吃苦耐劳,攒下了不少钱。1996年的时候,刘光德最终还是把目光落回到了种田上。内蒙古这个地方,别的没有,就是地多,黝黑肥硕的黑土地,种什么都长得非常好。经过了多方打探,刘光德最终选了距离他们家有400公里之遥的白狼镇。
    那会子,白狼镇说是镇,其实就是个人口相对密集点的小村子。那个地方很穷很贫困,人口稀少,所以地就非常便宜。刘光德拿出了所有积蓄买了一块没有开垦过的荒地,准备大干一番。
    那个时候,地理的草几乎都一米高,草丛里到处都是宝贝,野兔子、野乌鸡、傻狍子等等,随便开个车进入草地,都能赶出来一堆小动物。
    刘阔第一次到农场的时候,他也就十岁左右。那个时候,开出来的地还不是很大,还有很大一片草地。他在那片草地里,曾看到过无数让当时的他觉得新奇的东西,最令他难以忘怀的,是一只类似大鹰的鸟禽,他至今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记得那大鸟俯冲下来抓兔子,刘阔亲眼见到,那只大家伙张开双翅,竟然快到两米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经十好几年过去了。那时候的山区景貌已不复存在,留下来的是一望无际的麦田。总面积是两万四千亩,单靠这片土地,刘家每年就有三四百万的收入。看着好像不少,但是要是按照种地的收成来说,这些钱真的不多。两万四千亩的土地,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租给别的农户种的,一年的租金就是一百来万,其余的部分才是他们家自己种出来的。
    有了些钱,刘光德就开始做些别的生意,在江苏,刘家投入的不少钱开拓出一块房地产事业,近些年,事业蒸蒸日上,农场上的那每年几百万的收入,对于刘家来说,已经成为了极小份额了。但是这块产业是根基,是不能荒废的,且农业的潜力无限,所以刘光德还是希望能在农业上取得一些大的成效。可是,这些年,刘家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危机,那就是工人惰性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直接影响刘家经济收入的最大毒瘤。
    人都知道,种地是靠天吃饭,这几天,老天爷十分给面子,风调雨顺。刘家地里的粮食产量那是任谁都看着眼馋的,可是就像麦浪说的那样,长得好不算什么,收进仓子里的才叫金子。每年一到收粮的时候,他们家那36个工人,就一个个跟要死了一样,慢吞吞懒洋洋。结果他们是吃得最好,拿的薪水最多,但是干活的效率最差。一年到头,有一半的粮食都因为收割不及时,白白地砸在了地里头。
    刘光德想要辞掉工人,可是呢,这年头,雇一个长工比登天还难。而且你即便是雇佣来了,也保证不了这个工人就比你现有的要好到哪去,毫无办法,就只能这么硬挺着。
    几年前,刘光德把目光放到了地产生意上,而其妻子裴敏,则是一心想要做餐饮生意。两口子折腾了大半辈子,也是实在不想再操心农场的事情。没办法,这摊生意就只能交给他们的独子刘阔。
    当这个决定落地的时候,刘阔还在北京军校里读书。那个时候,他本来已经做好了打算把今后的人生都留给那套绿色的军装,但是一切的一切,都像是一场玩笑般,随随便便地发生了。
    刘阔一边开车,一边想着这些年他在部队的那种生活,心里还是有些不好过。不过人生是不容许人回头的,既然事已如此,他便也没什么好感慨的了。现在,对于刘阔而言,如何整治农场的懒散风气,是他的首要任务。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