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海洋之心 第二部 人鱼的巢穴  02海底隧道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765  更新时间:14-08-04 17:1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小赵,你笑什么?”博士问。
    “我想您的实验终于有曙光了,值得庆贺!”我言不由衷。
    博士却很高兴,他呵呵了半天,自顾自傻乐。
    我看着幽深晦暗的海底,心想:这里要是没有一个密道的话,就凭我们这么走下去也走不到尽头啊!
    “小赵,你一定在奇怪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走吧?”
    是的,我承认了。
    “其实早在20年前,就有一批年轻人提出奇思妙想,想要寻找人鱼的巢穴,他们利用现代的高新科技,在大洋,就是这个魔鬼三角区的底部建立起通道,这条通道从没有人能成功回来过,传闻它通往人鱼的巢穴……而且我们的潜水艇也无法在这么深的地方前行。所以,当我们听到你提出人鱼的巢穴这个概念后,我和D教授都很激动。你也奇怪我们为什么只一人带着一个氧气瓶就敢潜入那么深的地方吧?不错,我们是有补给的。我是20年前海底轨道工作的主持者之一。而且,人类如果放弃一样东西,是可以做到在水里呼吸的。相传,这是人鱼的秘法。而且,它,那只刚成年的人鱼并不是我们发现的第一条人鱼……早在20年前,我们就发现了人鱼的踪迹!是的,多么值得激动,当时我想,总算熬出头了。可是,那条人鱼很快脱水而死。我们既没破译它的语言,也没足够了解它的习性。人鱼学,一门新的学科便是从那时起立项的。可是很快,我们从死亡的人鱼的脑部和心脏中获得了两条小鱼。便一直养着,随便研究它们的习性。三个月后,其中一条顺利蜕变成为人鱼,而另一条则以死亡告终。我们才知道了人鱼的大概成熟期和幼生期。然而……”博士呛了一下,仿佛思考要怎么对我说。
    “它死了?”
    “不,它又变成了那条小鱼,并从此再未变化为人鱼。我们认为人鱼的变化是某种契机。而直到它的心脏卵化出幼生体,它便宣告死亡。而由它心脏卵化出的幼生体,我们称为幼生体A。即是现在这条。实际它并不是我们捕获的,之前也有许多事没跟你和艾伦他们说清楚。这条人鱼啊……是养不熟的。”
    如果确由博士所说,那我就想不通为何迪娜要叫我小舅子?小舅子是老婆的弟弟。而嫂子这个说法是我随口乱诌的,嫂子是哥哥的妻子。
    可见,博士没有说实话,至少,没有完全说实话。
    不过为什么相信一条人鱼也不相信博士呢?尤其那条人鱼有着和人类等同的智商。
    我自然也不会跟博士内扛。只是,非常聪明的换了个话题。
    不管她或者他的目的是什么,我都没有自大到认为自己是关键性人物,更没认为非我不可。毕竟,少了一个人,世界照样运转。
    不过,想想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想起来令人发悚。
    然而,接受了7年异生物和科学训练的我,还不是十分懂得应付阴谋诡计。
    可我知道目前最可以相信的只有我自己,或许还有那条人鱼,我不是孤军奋战!也就是说,我不是一个人!可是它算人吗?或许是一个人与一条人鱼这样诡异奇葩的组合。
    嗨,小家伙,我该说幸好还有你吗?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人鱼好似感应到了我的呼唤,它长长的勾爪钩拖住我的手,我便任它,由它。丧尸在人鱼身后亦步亦随,它反复勾住人鱼的爪子,又被反复甩开。正当它们要开始利齿对决时,博士开口了——
    “你知道吗?小赵。那条人鱼,即幼生体A对你很依赖呢。”他这样说。
    “所以我应该给予它温暖的亲情?”我调侃了一句。
    “不是,我是说——说真的,小赵,你没有一点儿被这种化学物质打动吗?”
    “请原谅,您的意思是指……?”
    博士似乎陷入了狂热中,“跨物种的爱情啊,这种化学成分多么奇妙啊!你知道吗?有人说,这种化学物质只能维持短短18个月,在人类之间。”
    “久了会腻的。”我同意道。沉默片刻,我继续说,“可是这能说明什么?你见过与大猩猩进行深入非友谊行为的饲养员吗?同理,我和人鱼,人类与人鱼,完全不对等。不可能。更何况,我是个科研工作者。您说这话是对我的侮辱。”
    “好吧,换个话题……上次我发觉人鱼有一种波,能使一切机械停止运转,那么问题来了。问题是我们如何能在那种情况下启动水箱的降水功能呢……?我觉得人鱼的生物波对附水性机械没有作用,因此……”
    我们兴致勃勃地交谈着最新科技前沿的发展。就在这时,一片磷光打破了我视野的极限,冲入无限的界限中。
    那是一架列车,高轨运行,它的外形与人类世界的地铁很像。但是又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潜水艇的功能。那道滑轨极限的亮着类似白炽灯的灯光,比磷光要亮数倍,甚至数十倍的灯光,完全照亮了这个深洞似的隧道。
    它此时就停在我们面前。
    “20年了,白首20年啊!”D教授似在感叹,她与威尔逊博士对望着,似乎从对方脸上都看到了惊喜。
    “对了,博士,您就只带了我一个研究成员吗?艾伦呢?”我问。那个单纯的小伙子要是看到眼前这幅壮丽的奇景该多么惊喜啊!
    “艾伦啊,他来得稍微迟点,他还有几个大洋专家在距离我们300米远的后方呢。我们得等迟一些才出发,因为我们要等他们一并进行这次考察。”
    艾伦他们很快来了,一起来的还有两位女士和三位男士。容我一一介绍。
    女士A,来自联邦上层的海洋研究员,有着若干个世纪以前的东方血统,也有一个非常东方的名字:孟夏。现年38,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她的相貌非常富有女人味,显得特别甜。同时在行为上干脆利落得不像女人,是个非常老到的科研者。
    女士B,华尔纳女士,42岁,老练的研究者。
    男士A,豪斯先生,35,与我一样是个矮胖子。他甚至比我还矮些,我估摸着他才162。请原谅一个矮子的攀比心吧。
    男士B,谢尔顿先生,48,长得油光满面。
    男士C,夏尔,27,一个小伙子,比我大2岁这样。
    我25,从18岁起在异生物基地训练。那里相当于一所大学。无论哪里都是一所大学——这是我的训练员教给我的。
    下面说说我的一般状况,也就是经历——我有个完整的家庭。不是单亲家庭,也不是同性别家庭,而是一个非常普通,完美的家庭。我的父亲最喜欢的就是动物世界,他是一名建筑师,也是一名工程师;而我的母亲则是一位科学研究员兼科幻小说作家。我无忧无虑直道18岁。所有一切都被我父母安排好了,我只要在他们愿望的道路上前进就是最好的。然而,我偏偏不。我富有反抗精神。如果我早知道现在会这样,我在18岁的时候就不会选择去什么异生物研究饲养基地,而是踏踏实实的,幸福无知的完成我的本科课程,兴许将来还可以读个研究生。
    我现在想到过去的幸福生活,那段有人管,有钱花的日子就感到很怀念。当然也不是说我现在就没人管,没钱花了。这些,我不缺。我缺的是一种所谓的次序。而过去的日子显然是东方式的井然有序。
    我很想念过去的桌椅和书籍,还有严厉又慈祥的父母。但是,这些都不在我身边了。我感到,是的,孤独。赵刚,傻瓜,你孤独一人。我自嘲着。冷不妨一个湿漉漉,粘糊糊的鱼吻贴上了我的耳廓。那条人鱼分叉的舌头在我耳洞里搅和。F……法克!这感觉……
    虽然在海洋里,那个吻湿漉漉的感觉实际上说来是不存在的。可我就是有湿漉漉的感觉。我们进入车厢时,假如那是车厢的话,还存在胶水粘着耳朵的感觉。人鱼在刺眼的白炽灯下,眨了眨眼睛,针孔大的瞳孔缩了缩,露出个龇牙咧嘴的表情,我想,它在微笑。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