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推理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593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你说什么?”刘小玲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子谦他是自杀?”
    不仅仅是刘小玲,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相信,这竟然是我对这个案件所下的结论。如果子谦是自杀,那案发现场诸多不可思议的线索,以及多日来我与王警官的推理论断,则显得是那么的滑稽可笑。
    “我记得你说过,郭子谦没有自杀的理由!”陈筱抢过刘小玲的话。
    我听完的问题,喃喃说道:“郭子谦,有自杀的理由。”
    “什么理由?”刘小玲迫切地问道。
    “刘小姐请不要着急,我会把子谦自杀背后的一切真相,都说出来。”我一边安抚着刘小玲激动的情绪,一边缓缓地将所有线索串起,说出了我的完整推理。
    “在我看来,所有的侦破推理,就好比是一个拼图游戏,而所有的线索,正是整幅拼图中的一块块碎片,只要能将这些碎片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好,谜底自然而然就会浮出水面。侦破过程,就是寻找、整理这些碎片的过程。而在整理这些碎片时,第一块碎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般的杀人案件中,作为案件关键突破口的第一块碎片,往往是杀人动机,通过杀人动机的侦查可以排除掉绝大多数的嫌疑人。因此,在子谦死后,王警官和我便全力调查诸位可能毒害郭子谦的动机。而与此有关的,就是刘永强先生留下的那份奇怪的遗嘱。
    于是,让我们进行一下分析,如果说这份遗嘱是导致郭子谦死亡的原因,那么谁的嫌疑最大呢?
    首先排除的,自然就是刘永强本人,既然遗产是在刘永强死后才会被郭子谦继承,刘永强根本不需要杀害郭子谦。除非,这里面还有其他一些未知的原因,但是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发现。反而从众人的口中,我们得知刘永强对待郭子谦,比亲生女儿还要好,如果说在座各位中,谁的嫌疑最小,那一定是刘永强。
    其次排除的就是是陈筱和我,我们两人赴郭子谦之约到船屋作客,与刘家的遗嘱,丝毫没有任何关系,自然也不会杀害郭子谦。
    而接下来,问题就出现了,下一个能够排除的是谁呢?似乎其他的各位,都与刘先生留下的遗嘱有关,谁都有可能,通过重新分配遗嘱而获利。也就是说,其余的几位,都有杀害郭子谦的嫌疑。”
    “案发时,陈先生与我都不在现场,这总可以排除嫌疑了吧。”张志耀急着为自己撇清界限。
    “请听我继续分析,张先生。”我礼貌地请张志耀不要打断。
    “的确,如果从作案时间分析,张志耀先生和陈科文先生,丝毫没有嫌疑。”听到这里,张志耀松了一口气。
    “但是,这也不能排除,二位假借他人之手,杀害郭子谦,而从中获利的可能性。毕竟二位,确确实实通过新遗嘱,获得了不少利益,这怎能不让人怀疑呢。”
    张志耀稍微缓和的神情,再次显得凝重。
    “不过,在我看来,无论张先生,或者陈先生是如何假借他人之手杀害郭子谦,都不应该是最先怀疑的对象。”我将眼光从张志耀身上,转移到祥叔、祥嫂身前,“因为他们二人,根本无法完成杀人这一过程。因此,当日在现场的祥叔、祥嫂、还有刘小姐,才是嫌疑最大的人。”
    我示意情绪激动的刘小玲,少安毋躁,继续说道。
    “据我所知,祥叔和祥嫂,跟随刘先生20多年,对刘小姐和死者毕恭毕敬,我时常在想,这一切,会不会是他们夫妇刻意伪装出来的模样,而实际上在他们内心中,一直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遗产呢?”我仔细观察着祥叔夫妇的神情,祥嫂轻轻地靠在祥叔肩上,用着一种近乎仇恨地眼神看着我,祥叔紧紧握住她的双手,不停地安慰她保持冷静。
    “但是,我立刻就否定了这个推理。其一,祥叔夫妇来自于福建乡下,承蒙刘先生收留,在此工作,因此二人一直对刘先生心存感激,不太可能去杀害刘先生的养子;其二,新的遗嘱中,祥叔夫妇并没有获得更多的遗产,杀人动机不足;其三,归元堂20%的股权,对于这对夫妇来说已经是一笔巨大的数字,如果说二人急于获得遗产,那被害之人,就应该是刘先生、而不是郭子谦。因此,我大体可以排除了祥叔夫妇的杀人嫌疑。
    于是,就剩下来郭子谦的未婚妻,刘小玲小姐了,她会是杀害未婚夫的凶手么?从遗嘱的重新分配来看,刘小玲的确具有重大的嫌疑。然而,我实在无法相信,这么一位漂亮的女士,会为了遗产杀害自己心爱的恋人。至今我仍然无法相信……
    就这样,我陷入了困惑,如果说,刘小玲也不是杀害郭子谦的凶手,整个案件之中就没有凶手存在了。那郭子谦的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然而,此时令我不解的,不仅仅是郭子谦的死,似乎刘家上下,都充满了未解的谜团。”
    “什么谜团?”陈筱问道。
    “就是刘永强的遗嘱。”我缓缓地将头,转向陈筱,她正用疑惑地目光瞪着我,眼神中充满了茫然,于是我解释道。
    “首先,在我眼中,刘先生身体异常健壮,根本就不需要在这个时候立遗嘱。而且,为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绝大多数的遗嘱,都是隐秘保存的。但是刘先生的遗嘱内容,却是众人皆知,这又是为了什么?同时,遗嘱的内容也令我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为什么刘先生将75%的遗产留给了子谦?我和王警官就遗嘱的疑问,一一询问过众人,得到的回答是,刘先生为了报答当年子谦父母的救命之恩,而立了此遗嘱。同时为了令子谦安心,进而将遗嘱公布。
    但是,这样的回答,却无法说服我。众所周知,郭子谦与刘小玲计划在明年成亲,到时候子谦就是刘家的合法继承人,此时再立这样一份遗嘱,不是多此一举么。况且,子谦死后仅仅三天,刘永强再次修改了遗嘱,且不说这一举动是对死者的不敬,但从遗嘱本身,这未免也过于草率了。”
    我的双眼扫过众人,最后停留在陈筱身上,深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就在这个时候,我想到了陈筱的一句话,顿时茅塞顿开,似乎找到了解开这些疑团的头绪。”
    “我?”陈筱惊讶地说道,“我说了什么?”
    “我记得,当我们案发的第二天,你在我的房间中曾经说过……”
    “什么你的房间……”陈筱的脸涨得通红。
    “就是你敲门喊我用午餐的时候,你说你觉得这一切太过于喜剧化,四年没见的同学,应邀前来作客之时,主人却离奇中毒。这一切,似乎更应该是发生在侦探小说。就是这一句话提醒了我。”
    “那你又想到了什么?”陈筱问道。
    “郭子谦为什么会死在我们面前?于是我就想,如果说,凶手要杀害郭子谦,自然是要选择在人少的时候动手,为什么反而选择在我们到访之时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其杀死。除非……。除非是需要我们替凶手本人制造不在场证明。
    然而,当我继续调查下去时,却发现是死者在亲手布置着一切。
    从一开始,就是子谦本人邀请陈筱与我到船屋做客。我想,在那时候他已经做好了自杀的准备。起初我想,子谦与我们四年未见,邀请我们到家做客也并不唐突,但现在回想起来,就算是大学时我们感情最要好的时候,子谦也从未跟我们谈到过家里的情况,这次邀请就显得有些奇怪。或许,先在外面聚会是比较恰当的做法吧。
    如果说,这还算不上很奇怪的举动,那第一次登门拜访,子谦留我们在船屋过夜,未免也过于不自然了吧。
    然后是晚餐前,子谦特意让祥叔把位于小姐房中的钢琴搬回书房,并且在晚餐后,将刘小姐、陈筱和我留在客厅,而自己和刘先生上了书房。现在看来,这些看似平常的情形,都是郭子谦为了最后的自杀演出,而事先布置好的舞台。”
    我缓缓结束了分析,书房中顿时陷入一片沉寂之中,所有人的思绪,都回到了6天前的夜晚,正是在这个房间,子谦弹奏着萧邦夜曲,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知过了多久。
    “还有,那封遗书是怎么回事?福尔马林又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所你说的疑点,这些又将如何解释?”陈筱的问题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陈筱的疑问,切中了整个案件中最关键的地方,正如我先前所说的,如果郭子谦要自杀,他完全可以选择更为安静的、更没有痛苦的方式。同时,他应该留下一封正常的遗书,告诉众人,他为什么死去。但是,郭子谦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了最为不自然的方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你说的没错,这也是让我一直以来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我将目光转到刘永强身上,继续分析这些疑团。
    “到这里,我就要问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说,子谦在我们面前自杀,是他自己一手策划安排的,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为什么要选择陈筱和我,来作为他死亡的见证人呢?然而,我并没有把握回答这两个问题。我只能尽可能地按照子谦的思维进行分析,试图获得一丝线索。
    于是,我回想起大学时与子谦的接触。我们都是推理研究社的成员,经常开展侦探解谜的活动,而我总是有幸比众人抢先一步推算出答案,而子谦也因此,经常取笑我为周大侦探。想到这里,我便做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假设!”
    “什么假设?”陈筱问道。
    “我在想,子谦是不是希望我能够透过他的死亡,发现某种特别的信息呢?子谦自杀的背后是不是有着更深的秘密?而这个秘密,是否可以解释子谦自杀的原因,以及刘永强那两份奇怪的遗嘱呢?”我停留在刘永强身上的眼光越来越锐利,嘴角微微上扬,我发现自己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要将这秘密公诸于众,“幸好我不辱使命,终于发现了这个惊人的秘密。”
    书房中顿时一片骚动,在场的诸位似乎都无法相信我所说的一切。但我依然充满了自信,我相信我的推理,是不会错误的。
    “我刚才曾经说过,侦破案件最关键的突破口,就是要找到第一块碎片。而这个案件中的第一块碎片,就藏在子谦的这封奇怪的遗书中。”我从口袋中取出一张白纸,慢慢读到,
    “在广阔无垠的星空下,
    请掘好我的坟墓,让我安息!
    我快乐地活过,我无憾地死去,
    生命的最初,已是终结。
    起初,我怀疑这是有人以子谦的名义留下来的假遗书。但是当我确定了子谦的死是自杀后,我立刻想到,这首诗是子谦留给我的重要线索。当我回头再次将重心放在这首诗上时,终于发现了它的含义。”
    “这首诗说明了什么?我一定都不明白。”陈筱疑惑地摇了摇头。
    “你再仔细想想,其实这一点都不难。”我看着陈筱陷入沉思,不等她想出答案,立刻说道,“这首诗,分为上下两句,让我们从上句开始分析。
    在广阔无垠的星空下,请掘好我的坟墓,让我安息!
    很显然,后半句从坟墓、安息这两个词语,我们可以得到死亡这个信息。那前半句呢?在广阔无垠的星空下,指的又是什么?如果我猜测得没有错的话,这指的是死亡的地点。但是,这个地点是在哪里?在哪里能够看到广阔无垠的星空呢?”
    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想答案应该是海上。”
    我看见陈筱的眼光放出了光芒,我知道她已经判断出了答案,于是对着她微微一笑。
    “至于下半句就简单了,它表明了时间。我快乐地活过,我无憾地死去,生命的最初,已是终结。在生命的最初,是什么时候呢?郭子谦出生于1976年,我想,生命的最初指的正是这个时间。
    现在,我们将1976年,海上,死亡这三个关键词语联系在一起,麻烦张先生,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想到了什么?”
    我突然将问题丢给了张志耀,这位脸色苍白的老头全身震动着,我听见他的声音已经颤抖:“我没想出来是什么事情……”
    这当然是一个无力的谎言,但我并不急于拆穿他。
    “既然张先生想不起来,那就由我代为回答吧。”我又将目光移回刘永福身上,他的身躯依然屹立不动,我暗自赞叹道:这是一位多么坚强的男子汉。
    “郭子谦这封看似奇怪的遗书,是想告诉我们,他选择自杀离开人世的原因,这一切不可思议事件的最初起源,就在1976年8月21日夜里,发生的一场海难。而发生海难的船只,正是当年他的父亲、船长郭桓仁、大副刘永强、二副陈科文、船医张志耀所在的闽福号客轮。我记得,正是张先生告诉我这场海难的。怎么现在你反而想不起来了呢?”
    “一时间没想起来。”张志耀的额头,渗出了几滴汗珠,沿着脸颊向下滑落,为了不让人发现他的手足无措,张志耀不敢拿手去擦。
    “我以为张先生的记忆力一直非常出色,因为你清清楚楚地记得,海难发生的时候,子谦只有6个月大。然而,几天后,当王警官问起陈科文先生闽福号海难一事时,却发现陈先生对此次海难的记忆显得非常的模糊,甚至连海难发生的时间都含糊其词。先是说1978年前后,后又说是刘先生到鼓浪屿定居的那一年,似乎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而记忆不清。可是,身为船上二副,像闽福号海难如此重大的事件都会记忆模糊,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陈科文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一言不发。
    “于是,为了能够查清楚闽福号海难的真相,我和陈筱专程到档案馆,翻阅了当年的旧报纸,不料,却从报纸的报导中,发现了一件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
    “什么事情,怎么我没有发现?”陈筱惊道。
    我没有理会陈筱的问题,只是缓缓从口袋中,取出了几张旧报纸。
    “这几张报纸,都刊登了当年闽福号海难的报导,让我简单朗读一遍。”我翻开第一张《晚报》,“这是8月22日,就是闽福号发生海难的第二天的《厦门日报》。‘惊天海难,闽福号深海触礁’,只有简短的海难情形描述。”
    我读罢第一则报导,又翻开第二张:“这是8月22日的《晚报》,作了进一步的报导。‘闽福号触礁沉没,船长下落不明’,各位请注意这篇,还有下一篇报道。”
    我又翻开了第三张报纸:“这是8月24日的《厦门日报》,这篇报道,讲述的是刘永强先生,在海难时英勇抢救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光荣事迹。”
    我将三张报纸朗读完毕,然后将其交给王警官,让众人传阅。
    “正是这三篇报导,令我对这次海难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疑惑,也对张先生、陈先生关于海难的叙述,产生了怀疑。我记得,张先生曾经跟我和王警官提起过,郭桓仁夫妇将子谦交给刘永强后,一起跳入海中的壮烈情形,相信王警官和我在听了您的叙述之后,都深深地记住了那一幕。”我回头,问了一直以来默默不语的王警官,“是不是,王警官?”
    王警官依然没有说话,只是点头表示认可。
    “按理说,当时在最后一艘救生船上的乘客,都将清清楚楚地看到这动人的一幕,而这郭桓仁的壮举,将成为正面的英雄素材,被报纸传颂。然而,在这一系列闽福号海难的相关报导中,除了第二篇报导中涉及到船长郭桓仁下落不明一句话,却丝毫没有提及郭桓仁。这不免让人心生怀疑。
    然后是第三张报纸,请大家注意这篇报导上所用到的字眼。首先是‘……中国**员刘永强,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带领闽福号船组人员……“,请注意这里的‘带领闽福号船组人员’,还有后面‘……正是在他的正确指挥下……’,‘……刘永强夫人一直在船上陪伴着他……’
    报导上所提到的,全都是刘永强,而张志耀先生,只不过是把刘永强的光荣事迹,套在了郭桓仁的身上。我想问张先生一个问题,究竟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而产生的记忆模糊,还是张先生刻意在隐瞒闽福号海难发生时的一些事情呢?”
    张志耀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我知道他也无法回答。
    “我相信,以张先生的记忆力,远不止于将刘永强和郭桓仁两人混淆在一起。张先生显然是不愿意让我们察觉闽福号海难时某条重要线索。可是,这条重要的线索,又跟郭子谦的死有哪些必然的联系,以至于张先生要如此刻意的隐瞒呢?
    当我们再回到闽福号的这几篇报导上的时候,有个问题一直从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在海难发生时,为什么一直是大副刘永强,而不是船长郭桓仁站在指挥岗位上,带领闽福号船组人员进行抢救?为什么在整个海难的过程中,由始至终,没有出现船长的身影?在这紧要关头,郭桓仁究竟去了哪里,又在做些什么?这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谜题。”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