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锁长命 第四十章 发家史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92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越州是金满堂发家之地,当初金满堂单枪匹马来到越州,主要是看中了沿海一带盛产珍珠,就像断龙镇那般,越是靠海吃海的地方,对于此类物件就越是不在意。
对于渔民们来说,这些圆滚滚的小玩意不能填饱肚子就算了,有的时候一袋子的价格还不见得有一条鱼高。
而金满堂出身士族,自然知道内陆那些高门大户的权贵人家对于珍珠这类稀罕玩意的疯狂追逐程度。
只是,虽说去越州这里倒卖珍珠是一件不错的生意的,可这个想法并非是金满堂一人能够想到的。越州城中,每天往来都有几十个商贩都在做着同样的生意。
也亏得金满堂心思活络,而且能够吃得来苦,抹得开面子,每天天不亮就跑到渔民家门口守着。短短数月,好好一个白嫩嫩的公子哥儿,硬生生的晒成了一个黝黑精瘦的汉子。
再加上金满堂也算有点脑子,和越州城最好的珠宝工艺作坊定下契约,收购的珠宝中有五成送到作坊中加工出售,作为供应商,赚的的利润,金满堂得三成。虽说是让那工艺作坊占了大头,却也逐渐结成了最牢固的交易链。
再者,金满堂手上剩下的五成珍珠也并非直接倒卖,在其他州县联系小作坊制造,也就弥补了他损失的这些利润。
就是这样,金满堂前后算算,也是小赚了一笔,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同时也因为他为人豁达,价格公正,不知不觉便有了一批愿意跟在他身后做生意的兄弟。
只是这样的生意,金满堂做了两个月之后,便放弃了,倒不是说他受不了那份苦,主要是竞争的人太多了,金满堂初来乍到,比不得其他人脉络广根基深。若是碰到断龙镇“雕琢斋”那种,连加工活都揽下来的,他根本就没有多少油水可以捞了。
再者,金满堂已经从这条珍珠链中抓住了一条商机。
目光重新回到珍珠身上,虽说这些珍珠都是从捞上来的贝壳中撬开得来的,但也存在优劣之中。
颗大圆润而有光泽的,那是上等货,却都养在大型的贝类中,处于深海,不易捞得,早市上,渔民卖的最多的都是有些小瑕疵的中等货。
而那些颗小无光泽的下等货,即使觉得可惜也只能同那些没有用处的贝壳一起随手扔掉了。
而金满堂看中,恰巧就是这些被旁人认定无用的下等货和扔掉的贝类身上。
------------
金家作为大士族,藏书自然丰富,而且金满堂的母亲柳氏,出身书香门第又是柳家的嫡长女掌上明珠,嫁过来之时,除了那些金银珠宝之外,还有两大箱珍贵藏书。
金满堂犹记得在他小的时候,柳氏尚未病逝,闲暇无事便喜欢抱着金满堂坐在书房中,拿一些志趣话本读给他听。
柳氏的声音清雅而不失柔和,一句一句,清晰的传入金满堂耳中,即使无心去听,长时间下来,脑子中却也留得一些印象。
金满堂至今还隐隐约约记得,在母亲读诵的某本书中,对于珍珠有这样一句描述“…凡珍珠必产蚌腹…经年最久,乃为至宝…”
既然珍珠是这样在贝壳中养大,那是不是意味着那些下等珍珠其实只是没有长好,若是给它们一定的时间,必定会长成上等货。
但是,将这些贝类重新放回海中养殖是不可行的,毕竟这大海不是他金满堂一人所有,那么唯有自己开辟一方水域自行养殖才是方法。
抱着这样的想法,金满堂派人四下搜买那些被丢弃的贝类,同时买下了越州城城郊一片泽地,开辟了一方鱼塘,便将那些贝类养于塘中。
只是,养虽养了,作为尝试,金满堂并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些珍珠才能真的养好,而等待的这段时间,自己和手下的那些兄弟也不能眼巴巴的坐吃山空啊。
于是,金满堂的目光又落到那些被取了珍珠的贝壳和这片新开辟的鱼塘上来。
一个月之后,在越州城闹市区中,专门经营海鲜吃食的“海天阁”开张了。
按道理说,在越州有不少这样经营海鲜的酒楼,但是,唯有“海天阁”的海鲜最为新鲜,价格最为公道,关键是人家除了卖吃的之外,定期还会有说书人在这里说一些当朝的奇闻异事,而在这期间,“海天阁”会免费供应茶水糕点一份。虽说茶只是粗茶,糕点也只是点心铺卖不掉的次等货,但架不住人家是免费提供啊,又能听人说书,又能有免费东西吃,有便宜不占那是傻子!
当然,其他店家也有效仿的,可惜这个时候“海天阁”的名声已经打出去了,金满堂也是知趣的,逢年过节会特意准备几份厚礼送到越州县府中,县丞拿了好处,自然也不会为难他,反而因为“海天阁”拉动越州城的消费及对周边的影响,把它当做自己的一个重要功绩,为此还亲自上门光顾了几次,吃完之后,赞不绝口,还不时在同僚和属下面前提及,于是算是有了靠山的“海天阁”的生意也就越做越红火了。
短短数月下来,这“海天阁”便将金满堂当初投资的那些本钱全部赚了回来,同时还净赚了不少。
生意越做越大,自然也就不能满足越州城这一家“海天阁”了,于是在越州下面的小城镇中,金满堂也开不少分店,这其中也就包括断龙镇那家把容修吃拉肚子的“海天居”了。
--------说明-------
这章有些乏味,本身也不擅长写发家史之类的商业东西,简单看看就行,昨天连叔抽了,今天把两章合并,晚上发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