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忆 第三十八章 木偶(上)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655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疯乐园》
木偶
自从见过卡本老爷子之后,肖宇凡的校园生活就变得丰富起来——通常,他会和威尔士等人一起研究软件,而除此以外他还经常光顾“禁区”,当然,维克托也是如此。至于卡本老爷子,他总是会迸出一些好玩的想法,或者做出一些好玩的东西,而且,他很乐意让其他人参与进来。
于是,在卡本老爷子的实验室里,他们一起改良了3D打印机——使用合成金属制成了一块水冷底座,并且在其边缘加上了滑轮,这样一来,配合挤出器便可实现旋转拉丝;而除此以外,卡本老爷子又用机床打造了钛制的加热装置和拉丝器,因而,配合一整套的水冷散热系统,这台机器便可以使用一些金属材料了。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那些用金属材料所打印出来的零件,在冷却后总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形。而这与整个运行过程有关——因为,当加热至发光的金属丝被挤出时,之前的金属丝已经快要冷却。那么,除非能一直保持底座与周遭空气的温度都接近于挤出的金属丝,否则,就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如果仅仅是要保持温度接近,那对于卡本老爷子来说并不难——他完全可以制作一个高温密封舱,然后把整台机器都封起来。只是那样的话,用来制作密封舱的材料会需要很大一笔费用;而且,考虑到整体的发热、散热,想必也会带来更大的能耗。
因而,这个问题困扰了他们一些时间,直到,卡本老爷子灵机一动,便想出了用激光加热的办法。“啊!有啦!额呵,额呵呵,就这么办!”
于是合计之下,三人又一起设计并且制作了八支机械臂——首先,每条机械臂都有三个伺服器控制,实现了任意角度的翻转;然后,机械臂末端还安装了推进式电机,实现了伸缩功能;再者,顶端都安装了功率可控的激光发生器,实现了可变温度的传输;最后,这些尺寸不一的机械臂都被安装在了,与底座中心同轴的八条环形轨道上。因而,不论是横截面,还是Z轴的延伸,八条机械臂都可以分工对材料结合面进行梯度导热。这样一来,配合着热能传感器,以及肖宇凡所编写的程序,整个打印过程都被数字化的控制了起来,于是,整台机器所打印的金属零件不再走样。
“哦!我们要给他取个名字!”机器试运行成功时,维克托高兴得蹦了起来。
“R2D2!怎么样?”肖宇凡想到了《星球大战》。
“不不不,那个太呆板。”卡本老爷子摆了摆手。
“太呆板……”维克托摸了摸下巴,“哦,叫哨兵!”他想到了《黑客帝国》当中的机械乌贼。
卡本老爷子看了看那八条机械臂,“啊,嗯,”吧唧吧唧嘴巴,“这个太冷血。嗯,也许欢乐一点的名字更合适。”
“欢乐?”肖宇凡一时想不出来。
“喔,有了!”卡本老爷子一拍脑袋,“叫戴夫号!”
“戴夫号?”维克托满脸疑惑。
“啊,是的,就是那群缺心眼的外星人所驾驶的脸先着地的戴夫号飞船!额呵,额呵呵!”
“哎,我知道那部电影。”肖宇凡反应过来。
“啊,就它了,就它了!我什么也不管,嗯哼,嗯哼哼!”
于是,名字确定之后,两个年轻人乐呵起来,但卡本老爷子却仍然没有满足。
“卡本先生,你不高兴吗?”肖宇凡问道。
“喔,我当然高兴,”吧唧吧唧嘴巴,“不过,这是可以预料的。”
“可以预料?”维克托疑惑地看着老头子。
“啊,就像人类学会了直立行走一般,嗯,那注定会诞生马桶。”
“什么?卡本先生,你指的是什么?”肖宇凡糊涂了。
卡本老爷子捂着嘴巴笑了笑,“啊,年轻人,你的身体结构,注定坐着会更省力气,所以……嗯哼,嗯哼哼。”
一言之下,肖宇凡恍然大悟,“您的意思……马桶的诞生是必然?”
“哦,是的,这是因果规律。除非地心引力改变,大自然让人类进化出了不一样的身体结构,噗。”卡本老爷子发散着邪恶的想象力,“啊,所以我们不过是改良了马桶,但这并不能引起质变。”
“Holy……”维克托呆了片刻,“这么说来,我们要做到让人们可以躺着……”
“嗯哼,嗯哼哼,你看,维克托已经明白了。”老头子坏笑着。
但这时,肖宇凡突然想起了一些有关联的问题——9月6日,莫拉格学院就“科技发展趋势与问题”举行了辩论赛,当时,参赛的学生来自学院各系,而除了现场的学生以外,未参赛的学生们都可以通过个人终端观看到赛况。自然,这吸引了不少热衷于此类探讨的学生,肖宇凡也不例外……
……
“我希望看见一场公平的竞赛,不可以吐口水,不可以咬人。”第一场比赛的主持人,是莫拉格学院表演系的主任。他以拳击裁判的开场白,和大家开了个玩笑,因而语音刚落,现场便发出了轰轰笑声。
“那么,我们先请出今天的两组参赛队伍。”主持人摊开双手,于是两组人马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分成了两列纵队走上了舞台。因而,各自的后援已经用声浪开始了竞赛。
主持人挥手示意安静,“呵呵呵,热血沸腾的年轻人,”笑了笑,然后看向了左边的队伍,“嗯,告诉我,你们团队的名字?”
“先知。”队长是名女生。
“喔,充满能量的名字,很好,很好。”语毕,主持人又看向了右边的队伍,“嗯,那么,你们团队的名字?”
“轰隆隆!”队长大声说出了名字。
“啊,很响亮的名字。”主持人揉了揉耳朵,“好了,那么,你们愿意发誓,不论是贫穷,还是疾病,都会永远珍爱对方吗?”语毕,现场又发出一阵哄笑。“哦,抱歉,我不由自主想起了年轻的时候。”笑了笑,“呵呵呵,都请入座吧。”语毕,两组人员都笑着入座了。“嗯,我想你们两组人员,应该早就知道了今天的题目。”
“是的。”
“我们知道。”
主持人看向现场的学生,“嗯,我们知道人类的发展一直都被能源问题所困扰,所以,今天的课题就是——世界能源问题与发展趋势。”停了停,“关于解决问题的方式,先知一方认为,应该通过控制能源损耗来解决;而轰隆隆一方则认为,应该通过扩大能源产出来解决。嗯,我们请双方畅所欲言吧,”摊开双手,然后看向先知,“第一轮,你们有30秒时间。”
于是,先知组的组长点了点头,便开始说道:“关于能源问题,我们认为无度的开发与消耗,必将会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而人类社会在此基础上所增长的经济,也迟早都会归还于自然。可以想象,到了未来的某一天,人们用来治理环境所消耗的资金将会远远超过之前所积累的财富,而真正到了这时,恐怕再也难以挽回昔日的家园。所以,我们认为必须通过技术和材料来控制能耗,让人类社会对自然的索取达到……”
“时间到。”主持人打断了先知组,于是又看向了轰隆隆组,“接下来,是你们的30秒。”
“事实证明,自然无情却仍然无法阻止人类的扩张,这是智慧的象征,而人类的历史,它本身就是一部征服自然的历史。所以,我们认为只有提高能源产出才能延续人类的未来。而当前,世界各国也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也许不久之后新型能源就会问世。那么,关于这个问题,历史和现状都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语毕,轰隆隆组的发言人向主持人点了点头。
“嗯,刚好30秒。”看了看时间,又抬头看向现场的学生,“那么,两组的立场已经各自明示。但我想,光靠语言是不足以令人信服的,所以接下来,我们请双方拿出各自的数据,用事实来说话。”示意先知组发言。
“我们不同意轰隆隆组的说法。”先知组的二号队员直接展开了攻势,“如果历史和现状是绝对正确的话,那么当前各国的经济不会倒退,政府也根本不用拨款进行环境治理。”导出一份电子数据放到了大屏幕,“这是一份2010年至2015年的各国经济数据与能耗数据,其中蓝色线条代表能耗,红色线条代表经济增长,而绿色线条则代表环境治理的支出。我们知道各国的发展都是通过逐步增加能耗来刺激经济增长;再通过之后增长的经济来弥补之前的环境创伤。然而,对比这三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红色的线条在渐渐接近绿色线条,也就是说,同期增长的经济已经越来越难支付当时的环境成本,而这样的趋势又让人们不得不扩大能耗。所以,这其实是陷入了被动,陷入了恶性循环,而且还是在有资源可取的前提下。那么,我们不难理解整个‘系统’为何会崩溃,也就是2013年的灾难,而且我们知道,不可能会有取之不尽的资源。”语毕,发言人向主持人点了点脑袋。
“嗯,有力的数据。”停了停,“确实,人类增加能耗,是为了发展经济。但谁也没有想到,原本占主动位置的人类,会反过来被牵着鼻子走。”看向摩拳擦掌的轰隆隆组,“当然,我希望历史不会重复。那么,对于今天各国政府同样的动作,轰隆隆组会有什么样的见解呢?”向轰隆隆组摊开手掌。
“先知组的数据并不能代表什么,因为,这类膨胀后坍塌的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明白经济发展的脚步本身就是难以控制的,除非在同一时间段内发展出了与之配套的新型能源。”轰隆隆组的二号发言人也扔上了一组数据,“可以看见,原始社会阶段,人类以钻木取火的方式认识了能源;农业社会阶段,人类以农具和家畜来利用动物身上的能源;而工业社会阶段,人类才真正开始了对能源的探索。然而,每一阶段的经济都会经历数次坍塌,但最终都会伴随新能源的问世而稳定下来,并且进入新的文明阶段。那么,关于2013年的全球灾难,我们也完全可以归结为经济坍塌的节点,同样,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有新型能源将经济稳定下来。”
“嗯,宏观的视角,十分令人折服。”看向现场,“那么,让我们进入自由辩论的环节,每组轮流发言,时限30秒。”示意先知组可以发言。
“轰隆隆组的数据只是揭示了人类的‘悲痛’史,而那更多是出于贪婪,并非是智慧。那么依此类推,我们便可以得出结论——在过去的时代,人类社会都只是小面积经济崩溃,并没有影响至全球;而当下,自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也不再是神话;那么,且抛开经济方面不说,如果不加以对能耗的自控,恐怕在人类发展出新型能源之前,全球环境就已经崩溃。”
轰隆隆组接过麦克风:“你们在质疑经济发展的规律,但遗憾,历史已经告诉我们那是不可控的。所以,人类必须在全球环境彻底崩溃之前发展出新型能源,而事实上,各国的科研已经初具成果——比如,空间太阳能理念;比如,反物质能源理念。”
“首先,驳回你们的第一句话,因为,如果各国没有采取能耗控制,那么我们早已经生活在了恶劣环境中。也就是说,它根本是可控的。接下来,如果反物质能源可以实现,那么它必然与核电站一样具有危险性,并且有过之而不无及。而至于空间太阳能,它必然在供能上会有所局限,那么,这仍然说明能耗控制才是最主要的解决方案。”
“好吧,回答你们的问题——关于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这其实是在2013年灾难后重建的成果,而并不是能耗控制的表现;同样,这也说明了你们的主张完全错误——你们要明白,如果经济的发展根本是可控的话,社会的发展过程就不会上演着类似的历史。那么,既然你们例举了全球金融危机,请准许我们反问一下——人类为何没能避免它?”
“好!犀利!”“好样的!”现场传出轰隆隆组的助威声。
“人类可以避免金融危机,也可以控制能源的消耗。你们提出的问题,仅仅在于人们愿不愿意这么做。而关于这一点,是因为各国之间充满了竞争——军备竞赛或者经济竞赛所导致。那么回到2016,请问轰隆隆组,你们认为重建的开支,是否属于环境治理的成本?是否符合我们之前所说的——积累的财富归还于自然?”
“喔!有力的还击!”“精彩!”这次是先知组的声援团。
轰隆隆组意识到对方抓住了把柄,于是相互商量了一下,“假如2013年没有爆发灾难,那么可想而知今天的环境会更糟。我们认为,这足矣说明环境治理和能耗控制根本是徒劳,而经济与环境的坍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里,你们揭示的各国之间的竞争,就是有力的证明。因为,人类脱离不了竞争,这是自然的法则!”
一言之下,现场沸腾了,“轰隆隆,轰隆隆……”
“你们回避了我们的问题,并且很好的解释了,什么叫强词夺理。当然,如果你们坚持的话,你们认为更大范围的环境坍塌也是理所应当的吗?或者,你们能保证在灭顶之灾来临之前,人类肯定会发展出新型能源。否则的话,人类就会直接回到石器时代。那么,再说到竞争,你们不是一直主张征服自然吗?为何现在又认同自然的法则?为何不想一想,那些军备竞赛、经济竞赛、政治竞赛换来了什么?而那些竞争本身,是出于智慧还是贪婪?”
“先知,先知……”现场的声浪盖过了轰隆隆。
轰隆隆组迟疑了片刻,“我们相信历史的规律,所以,我们认为在更大的灾难爆发之前,人类必定会发展出新型能源。”
“啊,不说征服自然了吗?”向现场耸了耸肩,于是台下的学生们发出一片嘘声。“好吧,你们换种说法无所谓。但是,如果不控制能耗,你们怎么证明,新型能源一定会在下一次灾难之前问世?”
一言之下,轰隆隆组无言以对,而台下的两帮声援队伍已经开始了争执。于是,主持人走到了舞台中央,“哦,哦,不可以咬人。”
“我没有咬人。”傻孩子居然回答了,于是周围的人笑出声来。
主持人摆了摆手,“好了,所以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他一句玩笑将些许火药味抹去,“哦,抱歉,这激动的场面总是让我想起一些陈年旧事。啊,你们可千万不能告诉我太太。”语毕,现场终于恢复了和平。因而,看气氛已经不在紧张,主持人便宣布了先知组的获胜:“让我们祝福他们,哦,也祝福你们,祝福所有人,呵呵呵。”
就这样,第一场辩论赛结束了。而接下来的第二场比赛,学生们又围绕着交通问题展开了探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而那些阡陌交织的道路,正是它的血管。然而今天,随着各国的城市化发展,交通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于是,又是一场激烈的辩论——其一组认为,应该依靠道路扩建与规划来解决问题;而另一组则认为,应该淘汰私人交通工具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因而,有谈到道路规划应参考自然界的设计——可以参考河流,它不管是分流,还是汇聚都没有红绿灯;或者,可以参考植物的根系与叶脉,那也是同样的道理。这里,该组还强调了路面的宽窄规划,应当严格遵守分形几何——主道的宽度应该接近,甚至等同它涵盖的,所有分支道路的宽度总和;然后,任意道路的边缘都应该设置临时停车带,并根据毛细血管的分布,在停车带上按照一定的距离设置出入口;最后,但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都必须建成人行天桥,这样,便可完美解决当前的问题。当然,如此的规划必定要花费巨额的成本,不过,后期的维护费用却是非常低廉。并且,除了可以提高交通效率以外,还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只是,考虑到各国城市已经成型,怕是没有人愿意大刀阔斧的对城市进行这般改造。
或许,另一组的说法更加实际,他们认为——私人交通工具的运行,相对于公共交通来说,并没有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增加了事故的发生率,以及交通的维护成本;而在城市道路饱和的情况下,私人交通工具甚至还会带来副作用,也就是道路堵塞。那么,如果仅仅是为了刺激汽车产业的发展,或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恐怕,在造成难以回头的局面之后,交通的维护成本,甚至整个社会的维护成本将会不断增加,并在将来的某一天,完全超出之前所获取的利益总和。
也就是说,理应控制,并逐步淘汰私人交通。而便利的公共交通才是未来的方向。这里,该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他们认为,各国政府应当鼓励汽车厂商研发公共交通,甚至,将厂商纳入社会运行体系,并依靠公共交通运行的收入来支撑所有厂商的运作。另外,他们还设想了一种组合交通工具——那是一种很灵巧的交通单位,只能容纳一人;它平时都停放在固定的站点,在那里,它可以自动补充能源;而一旦在有乘客入座,并为其设定好目的地之后,它便会自动导航驶向目标地点;这期间,在有道路重合的部分,它会与其他的单位首尾相接,就像拼接的火车一般,而到了分岔口时,它又会脱离“火车”独立运行;于是,当把乘客送至目的地以后,它会自动导航回到最近的站点;而整个运行过程的管理,包括站点的配备,都是交由人工智能来负责。
该场辩论赛可谓是相当激烈,因为,双方至最后也未能分出胜负,但学院方面认为,他们的观点都有可取的地方。于是,在该课题的辩论上,两组队员都成了赢家,并且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那么,接下来的第三场辩论赛,便是关于全人类的核心问题了——粮食。
因为,不论是过去,还是今天,该问题都是重中之重——在古代,谁有粮食,谁就有兵;在现代,谁缺粮食,谁就在经济上处于被动;而站在全人类的视角,我们知道全球粮食的产量,是不足以养活全世界的人口的,所以,几乎每天都有人饿死;然而,粮食的收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然环境。
那么,如何平衡这一问题呢?两个参赛组给出了不同的意见——有说严格控制人口;有说用技术战胜自然。但两组人员并不否认对方的观点,于是最后,他们的意见居然统一了起来——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严格控制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