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会  第一章 团圆1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38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自燕王朱棣谋逆得手,篡位自封永乐皇帝后,便有意迁都。永乐元年于顺天府兴建北京,美其名曰“行在”。后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第二年,也就是永乐十九年改称北京为京师。虽于洪熙初仍称行在,但正统六年罢行在之名,定为京师。至此,都城于百姓之口,或称北京,或称京城,也叫京师。
    至于京畿之地,北京仍属顺天府管辖,而南京周围则属应天府,有明一代,两京京畿之地为直隶,故而又称南北直隶。
    八月的京师,整个北直隶的秀才都来科考。
    按大明制度,乡试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为正科。一旦逢新皇帝登基等庆典加试则称为恩科。
    今年是丁卯年,正值乡试。
    乡试也叫省试,南七北六十三省的秀才到各省的布政使司衙门科考。南北直隶秀才自然到两京应试。
    一旦乡试考中,秀才就可摇身一变成为举人。这时就不再是穷酸秀才,而是有了举人出身。
    所谓出身,就是可以出仕为官,只要有人保荐就可进入官场,由此便不再是白身。
    即使没有做官的举人,百姓见了也要改叫老爷,在地方上也成了有势力的人物。
    有了举人出身的书生来年三月就可到京师参加会试,会试中试之人,可以参加廷试,也就是殿试。
    殿试考中者分为三甲。
    三甲并非三个人,而是许多人。
    第一甲三人。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此三人赐进士及第。
    二甲有若干人,赐进士出身,这就要差了一些。
    三甲也有许多人,则赐同进士出身,这要更差一些。
    考中状元并不是说从此平步青云,状元初入官场授翰林候撰,是从六品的小官,按品级比七品县令大,却没什么实权,仅仅是一个编书匠而己。至于榜眼、探花则授编修,还要降一等,为正七品。二、三甲考中的书生同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虽然出身高了,但连官都不是,只是些有工钱的翰林学员,算进翰林院深造。早晚管饭,平日有些纸钞钱,一月三锭银子,工部也安排住处,也算还好,只是养家却太困难了。庶吉士每隔一段时间来一次考试,其中成绩优秀的,才能干状元、榜眼和探花做的工作,当个六七品的小官儿去编书。
    可见,按照制度,读书人要熬出头有多不易,即使考中状元也没有多大用处。
    不过……这是按照制度的,实际上谁会按着制度来?
    只要你有关系,考中庶吉士马上就可外任知州知县,比状元做修撰还美,如果会巴结上司,用不了几年就能进府里为官,还编得什么书?
    于是有了出身就有了一切,好处大大的。
    这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真义所在。
    至于你要严于律己,做一个真正有操守的儒学之士,那就不要来科考了,这里不适合你,不然就只好在翰林院混一辈子了。
    乡试考期定在八月,分三场考完。
    第一场在初九,三天后,也就是八月十二是第二场,最后一场在八月十五,恰好中秋节考完。
    这段时间秀才们是不准出来的,吃喝拉撒全在学政安排的考场内。
    科考完毕,秀才们就等待放榜。
    究竟自己中了没有?不知道。
    究竟家中可安好?不知道。
    秀才们心中既有对前途的忧思,又有对家人的挂念,还有科考完毕心中的轻松,一时间百感交集,唯有一醉排遣心中情怀。
    家境富裕的秀才们都去酒楼欢饮,攀上交情的三三两两结伙坐满了雅间和大厅,至于家境一般的秀才只得坐到街边酒肆中解闷。
    酒确实是好东西,至少现在可以让大家忘记许多不快,秀才们除去吟诗做乐就是讲起赶考途中的见闻,却绝口不提科考一事。
    越关心的往往越是说不出口的。
    正在这时,街上五匹马缓辔走来。
    马上三男二女,个个神情沉重,虽然他们目光平静,但那种由身上透出的忧伤让那些秀才的心不禁一颤。
    秀才们终于止不住心里的忧愁,一个个沉默不言了。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