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萧何追韩信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4930  更新时间:12-12-15 13:0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原文: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翻译:
    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同他谈话,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荐给汉王。汉王派他做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还是不认为他是个奇才。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责备道:“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在汉中称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汉中的“拜将坛”
    “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编辑本段背景项羽进了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还下命令烧阿房宫。跟随项羽进关的五十多万兵士,谁没受过秦朝的压迫?他们见了豪华的阿房宫,想到他们过去受的罪,心里燃烧起报仇的火苗。项羽一声令下,大伙儿就放起火来。
    这场火一直烧了三个月,把阿房宫烧成一堆瓦砾。
    项羽原来是楚国的贵族,趁着农民起义的机会,参加了反秦战争。灭了秦朝以后,他不可能为广大农民着想。他决定重新划分封地,把统一了的中国又弄得四分五裂。
    当时名义上的首领还是楚怀王。项羽把他改称为义帝,表面上承认他是帝,实际上只让义帝顶个虚名,一切分封的事,都得听他主张。他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一共封了十八个王,自称为西楚霸王。春秋时期不是有霸主吗?项羽自称霸主,等于宣布他有权号令别的诸侯,诸侯都得由他指挥。到了第二年,项羽干脆把挂名的义帝杀了。
    分封诸侯以后,各国诸侯就都分别带兵回自己的封国去,项羽也回到他的封国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在十八个诸侯中,项羽最忌的是刘邦。他把刘邦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
    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没法跟项羽计较,只好带着人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去。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羽争夺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们却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开小差逃走,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丞相逃走了。”汉王急坏了,真像突然被人斩掉了左右手一样难过。
    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汉王见了他,又气又高兴,责问萧何说:“你怎么也逃走?”
    萧何说:“我怎么会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汉王又问他:“你追谁呢?”
    萧何说:“韩信。”
    萧何所说的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了,又跟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韩信好几回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赶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汉王。
    韩信到了南郑,汉王也只给他当个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法被抓了起来,差不多快要被砍头了。幸亏汉王部下一个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高声呼喊,向他求救,说:“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士?”
    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真是一条好汉,把他放了,还向汉王推荐。汉王派韩信做个管粮食的官。
    后来,丞相萧何见到了韩信,跟他谈了谈,认为韩信的能耐不小,很器重他,还几次三番劝汉王重用他,但汉王总是不听。韩信知道汉王不肯重用他,趁着将士纷纷开小差的时候,也找个机会走了。
    萧何得到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跺脚,立即亲自骑上快马追赶上去,追了两天,才把韩信找了回来。
    汉王听说萧何追的是韩信,生气地骂萧何说:“逃走的将军有十来个,没听说你追过谁,单单去追韩信,是什么道理?”
    萧何说:“一般的将军有的是,像韩信那样的人才,简直是举世无双。大王要是准备在汉中呆一辈子,那就用不到韩信;要是准备打天下,就非用他不可。大王到底准备怎么样?”
    汉王说:“我当然要回东边去。哪能老呆在这儿呢?”
    萧何说:“大王一定要争天下,就赶紧重用韩信;不重用他,韩信早晚还是要走的。”
    汉王说:“好吧,我就依着你的意思,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叫他做将军,还是留不住他。”汉王说:“那就拜他为大将吧!”萧何很高兴地说:“这是大王的英明。”
    汉王叫萧何把韩信找来,想马上拜他为大将。萧何直爽地说:“大王平日不大注意礼貌。拜大将可是件大事,不能像跟小孩闹着玩似地叫他来就来。大王决心拜他为大将,要择个好日子,还得隆重地举行拜将的仪式才好。”
    汉王说:“好,我都依你。”汉营里传出消息,汉王要择日子拜大将啦。几个跟随汉王多年的将军个个兴奋得睡不着觉,认为这次自己一定能当上大将。
    赶到拜大将的日子,大家知道拜的大将竟是平日被他们瞧不起的韩信,一下子都楞了。
    汉王举行拜将仪式以后,再接见韩信,说:“丞相多次推荐将军,将军一定有好计策,请将军指教。”
    韩信谢过汉王,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
    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BL译:
    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话,萧何对他很好奇(这只是含蓄的表达,其实是惊为天人。哇塞!好漂亮!)到南郊的时候,逃跑的官员多到了十几个,韩信猜测萧何他们已经很多次向刘邦进献自己,刘邦都没有重用他(所谓“重用”就是yy啦!),心想:大爷我天生丽质难自弃,刘邦没眼光不要我,我可不能在这里浪费青春,得赶快再去找一张长期饭票,于是也逃了。(可怜的小信信不知道,不是刘邦不要他,而是萧何从中作梗,萧何垂涎韩信已久,不甘心在还没有yy他之前就这样把他献给刘邦,所以就。。。。。。)
    萧何听说韩信逃了,大惊失色,(萧何内心独白:小信信我还没有yy你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呢?你走了我怎么办,以后还要靠你打江山,你就这样走了我以后就没有出人头地之日了,不行,你不能走,最起码不能在我还没有yy你之前走),于是不甘心的萧何还没有来得及向刘邦汇报之前就自己去追了(其实他是故意不报告的)。
    有人对刘邦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刘邦大怒,就像失去了左右手(刘邦内心独白:你这家伙吃我的穿我的用我的,我只不过叫你让我yy而已你居然敢给我私奔?!太过分了,决不原谅你!)(大家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萧何会被刘邦yy?其实很简单,《文言文助读》第93页有解释:“古代称宰相为‘相公’,所谓‘相公’就是清朝对小受的称谓,我于是推断历代丞相都和皇帝有一腿,而刘邦又是著名的同性恋,所以萧何和刘邦肯定也有一腿。又刘邦是皇帝,所以是萧何被刘邦yy而不是刘邦被萧何yy,明白了吗?)。
    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刘邦(问题就是这“一二日”。萧何贵为一国丞相,追个人哪用得着他亲自出马,但他却是亲自去的,说明了什么?呵呵,说明他对韩信不死心啊。一两天的时间可以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哦呵呵呵呵)。
    刘邦又高兴又生气说:“你不是私奔了吗?为什么?”萧何说:“臣不敢私奔(对啊,丢掉了你这张长期饭票娘可是会打我的,我才没那么傻),我是去追逃亡的人的。”
    刘邦说:“你去追谁啊?(小何何这么漂亮,万一出了什么事怎么办,得问清楚,找个理由把他给xx掉,小何何只能是我的!)”
    萧何(笑得像只偷腥的猫)说:“是韩信。”
    刘邦又骂说:“(韩信?韩信是谁?虽然不知道,但面子还是要的)逃亡的官员有十几个,你不去追,追韩信是在骗我。(肯定是,不然为什么我不知道韩信是谁?)”
    萧何(不屑地想,那些官员又不漂亮,我去追干什么?万一我被。。。。。。了怎么办?)说:“那些官员的容色都很普通,是容易得到的,像韩信这样的人,是一国之中无双的绝色佳人(这就是‘国士无双’的意思)。大王如果想长期在汉中称望,那用不到韩信;如果想要夺得天下,那除了韩信就没人能帮您了。(是的是的。因为韩信的无双丽色可以让刘邦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明白,再怎么争宠也是争不过韩信的,知难而退,这样就会安分。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刘邦家事无忧,那打起天下来肯定是没问题的。而韩信不仅有绝美的容貌,打仗更是好手,米话讲的棒。这样能主内又能主外而且又漂亮的人才舍他其谁?)只是看大王您的决断了。
    萧何之所以改变主意将韩信献给了刘邦,是因为他已经把韩信给yy了,他甘心了,为了自己将来出人头地,所以就将韩信献给了刘邦。(小信信真是可怜!)
    其实萧何在说上面这些话的时候是很不舍的,但为了坚守自己“始乱终弃”、“yy过后绝不再要”的原则,他还是忍痛将韩信献给了刘邦。
    就因为他死守原则,造成了韩信——这个天姿国色的绝代佳人香消玉陨(因为刘邦不爽韩萧两人相爱,所以就杀了韩信,韩信就是这样死的,明白了不?),而他自己也难逃情网,最终随韩信而去(萧何就是为了韩信殉情而死的,晓得了?),独留刘邦于人间。这位佳人中的佳人,最终因思念萧何而含恨离世。唉,美人啊美人,自古红颜多薄命啊!这令世人扼腕的惨事,就是因为萧何他死受原则,所以说,原则是用来打破的。
    三为绝代天香因为萧何而亡,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这句话就是这样来的,了解了吧?)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