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下访日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30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会散了,大伙儿火速撤离各自散去回到自己家中。从刚刚与会人群的规模上,似乎反应出了一种二毛深得人心的假象。但二毛岂能知道,人们心中只是在一厢情愿的相信着上级,期望着类似自由的东西。与会人群之所以这么齐,是因为大家坚定的相信着上级还没有忽略这里虽然渺小遥远却不平静的地方。
    薛七七一家人晚饭刚吃一半,左邻右舍四面八方传来了沙沙的扫地声。薛父皱了皱眉,脸色微微低沉了一下,但无别的动作,继续把碗端在嘴边,大口吃起饭来。
    这个年代,村里很少有人家可以用富裕两个字来形容。别说薛七七家所在的村子小,就连十里八村的加起来,恐怕也没有几家住的上像样的砖瓦房子。更别说什么先进的家电比如电视机什么的了。
    人们都是同样的贫穷,同样的衣衫褴缕,同样的愚昧但也同样忠厚老实。没有今天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没有今天的世态炎凉尖酸刻薄。
    大家站在同样的高度,没有俯视他人的轻蔑滋生,也没有被他人俯视的羞愧蔓延。有共同话题则可以抱拳相识,彼此不快顶多殊途陌路。没有你高我低之分,没有门户贵贱之别。
    那时,人们还没有“我爸是李刚的觉悟”,同时人们也不知道宝马奔驰什么模样也不顶礼膜拜。但最值得向往的还是人心起码善良,人品起码完好无损。
    远处传来“咔咔喳喳”的柴木被践踏断了的声音,循声望去,一个青年和薛父差不多年纪。一瘸一拐沿着矮矮的土篱笆墙过来了。
    再看院子里一家人吃态正憨,似乎完全没在意绕过院子进来的人,那人走到桌前,不请自坐,很显然已是常客。并且可以看的出来与薛父关系肯定很铁。
    “德宝叔,伟子呢,他怎么没来?”说话的小孩语不成调,口齿还不是很利索,这人便是小七七。
    七七口中的德宝叔,就是刚刚过来的那个人。此人齐刷刷的小平头,浓眉大眼四方脸,身板崩直,穿着一身破旧军大衣,衣衫褴缕却也一身正气,标致大方怎么看也是国家一级栋梁之才。
    只是好人一生不会平安,至于德宝叔的腿是怎么伤的,七七长大后也是只知道个大概。
    只听说德宝叔十几岁时,遇着饥慌,家里兄弟姐妹多,粮尽面绝。无奈之下随同村里一伙人外出做买卖,路途遥远,又年少无知,逢上一次车祸,当时人仰马翻,听说还死了几个人,德宝叔命大,但也搭上一条腿。
    说起军大衣,七七并不陌生,自家也有两件。老土屋里挂着一件,只是从来不见薛父穿过,倒更像一件神物。衣服古老的不为人知,但却整洁干净,外面用塑料袋包着。因为旧的可怜,所以薛七七也没打它主意。
    另在,七七三叔也穿一件,只不过相比于墙上挂的那件大不相同,七七三叔穿的那件新多了,不曾阅历过什么历史,是近几年买给七七三叔上学穿的,也成了七七躲猫猫的圣地。
    破旧大衣上面的绿一年浅过一年,等到七七能够察言观色的时候,大衣已是泛起了黄。只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七七就模模糊糊的感觉到薛父总是盯着这件破旧大衣发呆……
    一群十七八岁的青年,手里端着枪,夕阳留下的余光,足以将你的脸庞照亮。号角响起,冲锋陷阵,那威严,那气魄,只是年华尚少。
    未知的遥远处,多么遥远……眼下的青年,眼光浮动。一群七老八十的汉子,站在同样的夕阳里,绿衣摇摆,身影激荡,抬望眼,似飘渺,只是热泪两行。
    年华青春雨,有这样一群人,中流砥柱;功成名就时,却只有一人,对着历史,铭铭不休。
    原来却有这样一段销声匿迹的历史……
    这时候,薛父抬起了头,停住了手中的筷子,微笑着对德宝说:“正巧正巧,我正打算让七七去叫伟子呢,昨天给他俩买了点好东西吃。”
    说来也怪,眼前这德宝却是一句也没推脱,站起身来把七七撂到自己肩膀上,和薛父说了两句不打紧的话,扛着七七出门走了。
    再看七七,傻不啦叽的蹲在德宝叔肩头,也不害怕,被德宝叔逗得咯咯直笑……
    片刻功夫,七七从一所破旧院子里跑出来,身后紧跟来一个比他大几个月的男孩,却是刚刚提起的伟子。
    两个刚刚站稳的小孩,一前一后,你追我赶,淘气可爱。
    近处有的人家燃起了灯,猜想着可能是为了节俭,舍不得用电吧。但另一种灯光却是来自几处矮院古屋,一看便知至少是年近古稀的老人。灯影绰绰,或明或灭,但依然努力的亮着光。
    两个孩子的身后,远远跟着一个人,哼着小调唱着歌,走起路来有点跛。
    清晨第一缕曙光亮起,大街上异常的热闹,人声鼎沸,夹杂着凌乱的扫地声。
    今天人们比往日起的都要早,一大早上人们就开始议论下访的事,很显然老百姓都把这当成了大事。
    人们大谈特谈,热闹非凡,就比如新上任的领导是自己家亲戚一样。不只是谁提了句“应该搞个欢迎仪式”然后大家各抒己见,由说变吵,进而发生争执,只遗憾没有打起来。
    吵归吵,闹归闹,大家没把这事当真,但这事传到二毛耳朵里,立刻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毕竟二毛是一个全心全意为领导服务的人。
    此事一定,便由村委员之一的二麻子开始张罗,二麻子是何等人物,让他主持此事,本来或许有可能发生的事,可能性更小了。
    二毛一看不对劲,私下里找了自己的得力助手田四,田四相比于二麻子,那自然是管用多了。
    田四是何等人物,当地的土财神,能耐是建立在枪杆子的基础上,长的五大三粗,肥头硕耳,更主要的是当村一霸。不管你相不相信乐不乐意,人家就是霸了。
    起初,是没人理他田四,后来二毛准备重用之,封了他个电工。田四精神大振,一不做二不休,找几个人打了无儿无女无亲无故的矮胖子,并一举收回了村南先前免掉电费的几户老人家的电费,并且勾搭上了当地一伙土匪,从此地位一升再升。普通老百姓也渐渐地开始避而远之令行禁止。
    因此凡事一经田四出面,解决起来就方便多了,眼下这欢迎仪式的事自然而然就落到了田四头上。
    田四一出头,村里一半人的锐气顿时就消失了一半。不过转念一想也好。以前是对二毛赌气,眼下田四如此嚣张。平常时候只能忍气吞声,这次搞个联欢上级肯定会记着咱们的好,日后凭着一念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说不定上级领导会为大家除掉此患呢。
    矮胖子远远看到田四,闻风丧胆,当下陪着笑脸,手舞足蹈。不过最引人注意的是他手里的红领巾,迎风摇曳,红光闪闪光彩夺目。
    也难怪他拿个红领巾在那乱跳,村里没举办过什么活动,什么锣啊鼓啊的从来没有过,家家户户把家里翻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一块像样的工具。
    这下矮胖子立了大功,给村里树立了榜样。
    一时间村里又是一阵鸡飞狗跳。但奇怪的是,不久后陆陆续续从无数家传来了小孩子的哭声,那声音撕心裂肺,仿佛一时间哀鸿遍野。
    过一会从无数哭声中缓缓升起了无数的红领巾。
    举目望去,鲜红的红领巾迎风摇曳,迎着烈日光彩照人。
    同时孩子们的哭声渐渐模糊,战场最终沦陷在一片声嘶力竭中。
    红领巾纵然是村里最具代表意义标志了,但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红领巾虽然光宗耀祖,但并不是那么泛滥,能拿到红领巾的学生,那可是多方面的娇娇者。由此便知先前哭声的缘由了。
    红领巾一时洛阳纸贵,但没有红领巾的人家并不甘落后,可是大家找来找去竟是没找到一件喜庆的布料,出了粗布麻袋,再好的就是上鞋用的白布条了。
    这哪能上的了台面,办丧事还凑活,办这欢迎仪式……
    还是田宝度田四家的三宝贝比较有创意和胆识,遭到田母一波一波的抱怨后急中生智,当下拿出心疼的红内裤,交给田母,田母灵机一动,忽然觉得儿子是个可造之才,当下飞针引线,一会功夫院子里两面旗帜迎风飘荡。
    随后鲜艳的红领巾中混入了无数创意的布条……
    骄阳似烤,万鸟归林,人们日夜期待的日子,终于来临了。
    没有锣鼓用以喧天,人们聪明的选择了旗帜,在红领巾与红内裤比翼双飞的道路两旁,夹杂着各色各样的布料,大家都有共同的追求,红……
    忽然人群开始欢腾,偶尔也有呐喊,人们把目光聚焦在村西,原来是薛父一伙人出动了,大路两旁各有一队,为首的分别是薛父和德宝,两人手握竹芋,神情自若。后面两排人却都是手握竹笛,活灵活现。
    一群人混去人流,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们看起来似乎很专业,但实际上都是三脚猫的功夫,并且也都是平日里一起随着一位上了年纪的丧事班老大爷学的,可想而知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有人一声尖叫,大家转头望去,大路东边,尘土飞扬。
    人群顿时安静下来,大家转过头看向薛父一伙人。
    村东头,两辆黒轿车冲出尘埃……
    接着竹芋和笛声一齐响起,操作的人竭尽全力,人们渐渐陶醉泣不成声。
    村夫以及村妇摇晃着各种各样的旗帜,机械的扭动着身躯。弄音乐的那伙人,用尽生平所学创造性的在探索喜庆的曲调。
    一眨眼的功夫,黑色轿车又吃力的越过几处颠簸,近了……又近了……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