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梨亭日晚,摘星诗会(上)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85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三梨亭日晚,摘星诗会(上)
    母亲离开后,荒寂多年的采薇苑中只剩下我一人。
    父亲大婚后,管家徐伯给我送来了御寒了衣物和过冬的食物,当他转身时我听到了深深的叹息。
    屋中早已没有了炭火,我一如母亲有体寒之症。每夜用被子将自己团的极小极小,仍是不住的颤抖。
    无人再来过问这个陶府中的荒院,我亦不知该干些什么。
    每日只是依着栏杆,痴痴的看着天上云卷云舒,庭前风过草摇。有时思及母亲,不禁泪如雨下。
    当时虽然年幼,却依稀知晓,以后的岁月中,已不会再有如此温暖的怀抱,如此包容的眼神,
    再也不会有了。
    直至一日,我无意间发现书柜中那卷落满灰尘的《幼韵启蒙》回忆起母亲殷切的眼神,心想若有一日我如同父亲一般落笔成章,名满江南。母亲定会高兴的罢?
    至此,我在院角垒起了石头,费力的抱着书简翻出围墙,摇摇摆摆的穿过三条街道,在转弯便出了城。不一会,已来到了青青郁郁的桃林中。,我坐在林中的梨晚亭内,展开书简,按照当日母亲所念一遍一遍大声的读了起来。
    停下来时,日已西斜,我饮了几口溪泉,抱着书简回了院落。
    此后,我日日怀抱着书捡来桃林中诵读。
    桃林中人迹罕至,幽深寂寥。
    桃叶青青,日光呈影,泉水激石,莺声相和。
    开始读时总是咬音不准,断断续续慢慢的声音开始流利轻快起来。
    最后,我花了近一年的时间背完了这篇百余字的《幼韵启蒙》。
    母亲的书橱中还有几竹卷分别是《国语》和《抱朴夜话》。我一一拿去桃林中诵读。
    之后的一天,楠便出现了。
    记得那一日秋意已深,细雨濛濛,如烟似纱笼罩了整个青城。
    有水滴从桃叶上滚落,沁人心脾。
    楠一身青衣素服,撑着油纸伞,沿着林中的青石路缓缓而来。
    直至他走近我才惊觉。慌乱中正对上楠略带笑意的墨眸。
    当他看到我的眼眸时,墨眸中光华微滞,后又平复下来。
    他开口,声音平润而温和。
    “这三年,我一直听见有童音日日诵读古文之声从桃林中传出。是你吗?”
    我低垂着眉眼,未有回答。
    他却是不恼,又耐心的重复了一遍。
    一边伸过手来似乎想撩起我额间的碎发。
    我心中顿生惧意,猛的的推开他手臂,连台前的书简也未收拾便以最快速度跑回了家。
    第二日清晨,我站在离亭不远的桃树后,悄悄地探出脑袋往亭中张望。
    鸟声悠长,泉水激韵。
    清凉的风传亭而过,掠起片片枯叶。
    亭中早已空无一人,
    石桌之上,《国语》的书简已被卷起收好,一旁还有一碟以青瓷盛放的桃花酥,
    捻起一块,上面还带着丝丝余热。。。。。
    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我依旧日日诵读竹简,楠有时会出现。
    但他并不走近,只是远远的看着我。
    有时他会朗声提点我读错的字句,
    有时他会手持着一段木块,另一手细细的雕着。隔日,石桌上便会多一个容态可掬,抓耳挠腮的猴子,或一个眼眸低垂,浑身雪融的兔子。
    也有时他会对着渐渐西沉的斜阳,轻轻吹响竹笛,轻脆悠扬的乐曲中从笛孔中溢出。
    只让人觉得天地高远,无限寂寥。。。。。。
    有一日,楠牵起我的手指,将我环在满是松露气息的怀里,点上《抱朴夜话》上陌生的字时,我没有再拒绝。
    渐渐地我了解到,楠是寒门子弟,早年览遍群书,行走四方。平生志于报国,然吴昂规定非氏族不得为官。楠也只能空负一身才学,仅为他人鑚刻书简以谋生路。
    楠曾询问过的身世,为何在此读书,
    我未有隐瞒,一一作答。
    楠听了之后,沉默了很长时间,问道:
    “我虽是才疏学浅,但也毕竟读过几本书。你可愿认我为夫子?”
    我低头思索了片刻,便肃然起身,整理了衣袖,回想着曾见过的街边私塾中的拜师礼仪,
    对着楠认真的长拜下去。
    很多年后我才知道,楠是个多么好的老师。
    他教授范围极广,山川,河流,文赋,占卜。。。
    他授课语言通俗,从不故作高深,常引导我对先贤的话语提出思考和质疑。在说明事理时,又常旁征博引,综合多个或矛盾或相似的事例,让我一一辨析解答
    楠不允许我整日埋头于竹简,他总说
    “世间的道理那么多,读书又能明白多少呢?往往需要的是用眼去了解,去感受,用心去辨别,去质疑。”
    潺潺的溪流之上,桃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
    我的个头不知不觉间渐渐拔高,幼时灰褐的肤色渐渐变淡,最后转变为病态的苍白。青丝渐渐及腰,额际的碎发一日密似一日,细细遮住眼眸。整个身形显得愈发清瘦孱弱。
    转眼,我已是十六年华。
    楠已在一年前离开继续游历名山大川。
    在他留及我的信中提及让我去参加江南的摘星诗会。
    江南一带,氏族做官无非两条道路。
    一是推举孝廉,二便是摘星诗会。
    前者主要由当地有名望。威信极高的的长者推举德行美好的的人册封为官。后则是在每年七夕,青城摘星台,年青一代氏族被出题吟诗作赋,考校文采。在诗会上崭露头角的人也会被酌情考量,任命职务。
    而诗会的入帖早已与年前分发去了各门府邸。
    这是很多年间,我第一次去父亲的怡然居。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