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天盲 章二 杂货铺子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00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想想十五年前阿炳一家搬來后,才有了唯一一家的雜貨鋪子,不然大家都得去兩條街外的桂花街買,也只是应急的时候去,平常是不去的,太贵!不然就等趕集的時候大肆添購一番,帶著全家一起扛回家,別提多憋屈累人了。
梨花街的人從沒有人想過要開家雜貨鋪子,需要大把金錢的事,誰都沒往心裡揽過,人辛苦點也沒什麼,能安安穩穩踏踏實實的過日子,就什麽都不盼了,雖然錢是越多越好,可沒有精鋼鉆也攔不來瓷器活啊。
梨花街是個官商都撈不到油水的街,阿炳一家的出現是個八卦,他家的雜貨鋪子無異於個重磅炸彈。
街頭巷尾都知道新搬來一戶人家,一個跛子帶著個不足半歲的奶娃娃,還是從大城市搬過來的,這已經足夠成為談資了,半個月都有人好奇的往他家門縫里探,當然各種猜測也開始流言滿天飛。
你想想,在梨花街這地方,同街的人有誰能大手比的買下别人家的房子,雖然是舊房子,比起桂花街的房子也不貴,但一下子要拿出那么多錢來,跟拿命沒啥兩樣。同時大家也羡慕那周根生家,要不是他家爹娘过世还留下一栋老房子可以住,也不会有闲房拿来卖了,卖了自家住的这房,全家乐颠颠的搬去更旧的房子住。
钱是桂花街统一渴望的东西,所以一段时间内,大家心里都存在一种幻想:如果自家也有多余的房子就好了,那样就是自己得了那一大笔钱了。就这么一边幻想一边自我满足一边又羡又妒,同时也对买房居住的阿炳一家多少都带点忿忿的不满。
梨花街的人不坏,不会主动去攻击别人,处于同一条件下谁都没这个能力去干点欺人的事,可是对外来者,还是自认有点指手画脚的权利的,不说别的就说自家的根基都比你一外乡人牢靠啊,谁让阿炳一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伤了人家的自尊心呢,不招人待见也是正常的。
好在阿炳是个厚道人,安定好后,就抱着自家娃娃去了左邻右舍串门,捎带着还带点伴手礼什么的。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左邻右舍也不好把主动来攀亲近的老实人轰出门啊,况且对着新来的邻居着实是好奇的紧。
阿炳虽是个跛子可一脸正直,脾气温和,一口顺溜的标准普通话,也没什么自以为是的优越,和满口乡音的邻居,家长里短的聊的是热络的很,尤其是他怀里抱着的奶娃娃。
梨花街的人何时见过如此白净好看的孩子,看着都手痒心痒的想抱抱,可是又不好意思开口,可奶娃娃是个人精,瞅着有人逗她就咯咯笑个不停,叉开两只手要抱。阿炳这时候就憨厚的红着脸,对着邻居大婶媳妇什么的,带点歉意的口吻责怪自家娃娃闹腾,女人小孩早就瞅准了机会,顺势就将小娃接了过来逗弄。
奶娃娃不认谁都是咯咯笑,偶尔太兴奋了就呼噜噜的吐泡泡,小嘴粉嫩嫩别提多招人疼了。女人们抱着娃娃很快就察觉到孩子的异样,大大的眼睛就跟个玻璃似地,假假的镶在眼眶里,漂亮归漂亮可再漂亮也没有自家小孩的真实可靠,也就明白奶娃娃是天盲,看向阿炳的目光就开始尴尬。
阿炳这时候总是笑笑,接回自家孩子,抱进怀里大手轻轻拍着奶娃娃柔软的背,半是怜惜半是安慰,或许顺带连自己都安慰了一番。
小孩子这种时候是不太懂阿炳和自家大人的沉默的,依然围着漂亮娃娃叽叽喳喳。阿炳简单的解释了下家里情况,不悲不喜很是安定,这样一解释邻居对这家的好感是急剧上升。
这样可怜的一家子,遇着车祸,男人跛了,女人死了,留下个可怜的娃娃相依为命,也是没办法才搬来梨花街吧,不然干嘛不搬去桂花街?自家比阿炳不知要好多少倍呢,这么一比较,带着对弱者的怜悯同情,也就豁达宽容起来。
阿炳只说了一次自家情况,几乎是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梨花街,其实也没什么,媳妇婶子也不是故意去传播的,也没恶意只是总有人会有意无意的打听,也不是要藏着掖着的东西,或许让大家知道阿炳的难处也是好事,自己能帮衬点是一点嘛。再去别人家拜访的时候,人家对阿炳的态度很是热情,也不分他是从外乡来的,很轻易的就接纳了他。
阿炳在梨花街安顿下来后,就琢磨着怎么生活下去,琢磨着就有了杂货铺子。杂货铺子的出现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话题。意见不一,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各种滋味,但凡都是围观的心态,反正桂花街都有他们梨花街也终于有了自家的杂货铺子,这怎么着也是好事。东西要不要去那里买是自家的是,你不买人家也不会逼着你去,就是这么看看心里也舒坦啊,省得每次都要遭桂花街的挤兑。
杂货铺子很坚决的开起来了,开张那一天很多人都来围观,阿炳背上吊着奶娃娃乐呵呵的忙前忙后,招呼大家看看,不买也没关系。
这一看,还真看得人心痒难耐,阿炳家的东西价格公道,货品摆放的讲究,整理的很是爽利,尤其是还有大老爷们喜爱的廉价酒类香烟,媳妇婶子们要的厨房必须品也很齐全,还有些零嘴,笔啊本子反正是各式各样用得着的都有。这下梨花街沸腾了,他娘的再也不用累的跟个牲口似的去采购东西了,这可是他们梨花街一大骄傲啊。况且人家阿炳可是童叟无欺,自家媳妇灶上还添着火呢,转身就朝阿炳那跑,钱都没带就给把酱油拎回来了,回头再把钱送过去,阿炳也是大大方方的接过去,一点都没有那市侩的嘴脸。
杂货铺子开起来后,梨花街的生活都仿佛滋润了一倍,阿炳家也算是在这里彻底的扎稳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