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九章 劝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88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倪安之:“你说这是四大名剑,它们都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故事啊?”
倪安之的这个话题很成功地引起了徐翎的兴趣,他铺开包裹中的三柄古剑,取下他经常背在背后的一把玉剑,一字排开,依次讲起这些古剑的故事,说是剑的故事,其实是人的故事,一把名剑成名的过程,就是一个或几个剑术大师杀死另外一个或几个剑术大师的故事,这些故事必定有曲折的过程和悲壮的结尾,最后他们都化作土灰,烟消云散。
“正是这些人奠定了少白殿武学的根基,他们的英明将随着四大名剑永久流传。”
徐翎这样结尾,月光在他脸上映照出一层精致的银霜,连同他嘴角一丝自豪的笑容都凝固住,倪安之看着神采飞扬的三弟,头一次感觉到,其实他们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徐翎的世界他不懂,他的世界徐翎不懂。
两个人就像站在河流的彼岸,虽然天天隔河相望,熟悉对方每一个小动作,习惯性的表情,却根本不知道对岸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可笑的是,徐翎却三番两次强求倪安之度过河水到他的世界里去,而倪安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度过去,却发现徐翎的世界距离河岸还有十万八千里。
“最早失去踪迹的就是这把白玉楼,没想到它埋藏在摩罗城的旧址里,传说凤凰主用它来号令太白殿众弟子对抗摩罗王……”
徐翎仍讲得津津有味,倪安之看着他,一声不吭,然而徐翎没有发觉听众的兴致不高。
倪安之比较关心的是,他自己以后怎么办,至于那个江湖,那个古老的凤凰纪念,与他的切身利益没什么相干,他也就没有那么大动力去感兴趣它们。
“这把白鹇尾曾经转手过七个大宗师,你们叫做大宗师的……”
大宗师是精武界称呼武学造诣达到顶峰的江湖人士的名号,最后一位大宗师已经逝世,他是一位僧人,法号释明光,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杜家精神武学创始人杜元交好,曾经在杜元的支持下,与世界各地不同武学派系的杰出人物比武,并且立下百战不败的惊世业绩,也是因为他,武学才真正被主流文化接纳。
然而杜元之后,精神武学蓬勃发展起来,却与正统武学分道扬镳,精武主张的是利用科学技术来解释一切、还原一切,极端派甚至提出了创造大宗师机器人挑遍天下高手,奠定中国武学在世界上不败的地位。
重新回到杜家之后,倪安之一度被武学院那些考生们打了鸡血一般的态度所感染,翻看各种书籍报刊,大致了解了一下武学在近代的发展脉络,看到大宗师在昆仑悬圃剑挑天下英雄的事迹,他也热血沸腾了一把,毕竟武学神话在现实记录中展现出来的震撼效果,要远远超过那些以YY为原则的武侠小说。
后来,认识到精神武学的发展方向,倪安之又渐渐从狂热梦想中清醒过来,毕竟绝世武功是很少很少的,记录绝世武功的典籍没有流传下来,而且,就算流传下来,据大宗师所说,除非真正了解中国古代武学传统的人,一般人无法解读那些深奥的典籍。
绝世武功就像一项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代江湖中,终于烟消云散了。
而留下来的,用精武学者们讽刺的论调来说的话,只是一些会扎庄稼把式的形式武学爱好者。
他们试图通过对武斗的重复来追溯古代那个江湖,用撞了南墙不回头的态度,继续在现代社会的海洋中,固步自封为一座孤岛。
某种程度上来说,徐翎就是这些人的一个代表。
他从小就以古代武者为奋斗目标,进行的是一套苦行僧似的修行模式,当然,徐翎的师父徐清池还是有些本事的,徐翎在他的培养下,已经练成了几乎超越人体极限的轻功,虽然倪安之没见过,但他相信徐翎的“动手能力”也一定比一般的江湖混混强。
不过,问题的关键是,徐翎这样的人靠什么生活呢?他压根不懂的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也无意融入进来,他独来独往,对小时候结交的两个朋友念念不忘,试图把他们拉拢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来,八年来,他再没有结交一个超过幼年玩伴的朋友,他总是兴致勃勃地对倪安之讲述着江湖中的苦难生活,得意洋洋地讲述着“正常人”对他们的不理解。
徐翎和师父两个人从来都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徐翎不识字,有现代科技恐惧症,害怕坐电梯……
倪安之想,如果徐翎就这样走了,也许再没有机会好好跟他说说。
于是他开口:“三弟,你要是听我一句劝,别跟着你师父这么混了。”
徐翎似乎正沉浸于什么幻想之中,脸上泛着朦胧的喜悦,听到这句话,他笑意全失:“什么?”
倪安之:“你现在还小,只有十六岁,前面的日子还长着呢,你该学学怎么融入正常人的生活了。”
倪安之边说边观察徐翎的表情,果然见他不大高兴。
徐翎:“我觉得我过得挺好,你不是我,不能理解,我不怪你。”
倪安之苦笑:“这思想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扭转过来的,有些事你要自己多想想。比如帮大哥打发了这票事儿,我还得回到我的正常生活中,你呢,你去哪里,还继续漂泊不定,你现在小,不知道生活不稳定会造成多少困难……”
徐翎“噌”地站起身:“我们走吧,天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