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98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鱼香肘子的做法也不算难,就是很麻烦,赵方先把肘子用小火煨软然后捞起装盘。然后把自制的辣椒酱放入锅里,倒入蒜姜末,再放些白醋,冰糖熬开,熬开后加入住肘子的汤,放入少量的盐,因为辣椒酱本身就很咸,最后用水淀粉勾芡,把烧开的汁倒在肘子上,再撒些葱花,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鱼香肘子就好了。本鱼来需要豆瓣和剁椒,但是现在不是做豆瓣的时候,剁椒赵方也不会做,也就只能不用了,赵方打算如果没这些东西酱汁炒不出鱼香的话就叫红烧肘子,反正都是肘子,好吃就可以了,赵方很遗憾不能事先尝尝,不能让灶王爷吃别人吃过的东西,这是赵大娘很强调的一点。
鱼是三斤的鲤鱼,也是要整只的,赵方怕做不好,也清蒸了,把鱼收拾干净,鲤鱼的刺稍微多了点,赵方就把鱼的一些大刺给剔了,在鱼上切了几刀,把葱姜塞进去,下面也垫上葱结、姜片。用淀粉、鸡蛋清、盐、五香粉、黄酒调了料汁,均匀的涂抹在鱼身上。
鱼蒸好后把葱姜捡出来,把五香萝卜、酸白菜、还有抄过水调了味掐去头的豆芽整齐的摆放在鱼身上,然后浇水事先做好的浇汁,香气扑鼻啊。做菜期间赵方的口水就没停过。
最后打算赵方打算做道溜肉段。
先把猪肉切成稍微粗点的小条,加鸡蛋清、盐和水淀粉搅拌均匀,腌上十分钟。
锅内倒入约一碗的油烧热,中火将肉段炸成金黄色,盛出滤油,在复炸一遍。锅内留少许底油,加葱姜蒜碎炒香,放入红辣椒,再加肉段翻炒,醋、料酒、白糖加少许腌肉段的淀粉汁,倒进锅里,翻炒均匀,使每块肉段都能沾上酱汁。
溜好的肉段每个都裹满了酱汁,色泽晶莹透亮,辣椒特有的香味,加上葱姜的调和,闻起来十分的诱人,尝起来(咳,每个厨师都要试菜的)更是……不能再说了,口水要出来了。
把菜都仔细的码放在盘子里,放进蒸笼里保温。
赵方在小板凳上发了一会呆,外面的声音就热热闹闹的传来了,祭灶开始了。
先把菜都按规矩的摆放好,方糖放在桌子的最中间,上香、磕头、祈愿,用方糖在灶王爷嘴上涂了涂,赵方都一一的按赵大娘吩咐的做,虽然他不信,但是几千年的传统也要尊重。
做好后,把墙上灶王爷的画像撕下来,贴上新买的画像,然后到院子里把纸马和旧的画像一起烧掉就算是送灶王爷上天了。
然后才是重头戏。
这里的习俗,祭过灶后,每家人都会带着祭品到村长家聚集,大家一起吃祭品,聊天,也算是古代的晚会了。
把祭品稍微热了一些,赵方一次也拿不了许多,就只能先拿一部分过去,虽然不重,但是拿着要十分小心,所以,赵方走着也十分吃力。
小心翼翼的提着篮子走到村长家,已经有很多人在了,刚进门就有人把篮子接了去,里面的菜一拿出来就引的一片惊呼,透明的猪皮冻中隐隐能看见笋丝和小粒的猪皮,笋丝随意的形状加上像雪花一样的猪皮在鲜嫩明亮的猪皮冻中显的格外有艺术感,赵方又把切好的猪皮冻摆成花瓣形,中间是一茶杯的辣椒酱,雪白的瓷杯上是简单的水墨画,衬的里面火红的辣椒酱格外的鲜艳。
漂亮的外形很受孩子的喜爱,很多小手立刻就伸上来了,当然也毫不意外的被打了回去。
鱼香肘子(因为材料的缺少,没有一点鱼香,貌似叫葱烧肘子更合适一点),红色的酱汁浇在金黄的肘子上颜色格外好看,碧绿的葱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冒出的热气带着诱人的香味,这道肘子也十分让人惊艳。
接下来的是白白嫩嫩的清蒸鸭,香糯甘美的卤水猪蹄也都很受欢迎,赵方拿了篮子准备再回家拿其他的菜的时候被赵大娘拉着了。
“你还去哪,都快要吃饭了。”村长里的很多媳妇都过来了,赵大娘也没那么忙了。
“回去拿菜啊,我拎不动,还有些菜在家里。”
“真是傻孩子啊。”旁边的人立刻笑开了:“那么多菜如果都拿过来怎么吃的完,每家只拿来两三个也就够了,家里人很多的才会多拿几个菜过来。”
“不过方块糖一定要拿过来,等赵三叔走的时候让他带着。”
“不用,就直接把我家的糖都给他也就是了,我们两个也没的去吃糖,小方的就留着自己吃吧,别走了,到桌子边做好,就要开饭了。”赵大娘把赵方拉到桌子边,正是他放菜的桌子,村长已经在桌子边坐着了。
吃饭的时候赵方所在的桌子挤的满满当当,几乎所有的小孩子都跑来了,不能坐就站在旁边吃,里里外外围了两层。
赵方看了一下,很多桌子都没坐满,就只有这里热火朝天,他的菜他还没来的及下筷子就已经下去大半了,他就只来的及夹了一筷子猪蹄,再抬头肘子就只剩骨头了,猪皮冻的盘子里也只有茶杯在里面孤零零的站着,连辣酱都干干净净,猪蹄的盘子是彻底的被清空,清蒸鸭倒是还有一些,很多筷子正在奋斗着把肉从骨头上扯走。
桌子上还有很多东西,也不会吃不饱,不过赵方还是很遗憾他吃不到自己做的菜,毕竟这里的人做菜都很少放调料,也不会细致到讲究口感,只是简单的调些味。
吃过饭,大家都到村长的正屋里,赵大娘拿了好些糖果瓜子的放在桌子上,然后就开始收拾桌椅碗碟,把每家的碟子都洗干净分放好,村长就吸着烟斗和大家聊些收成和天气。
很多小孩子都支撑不住在父母的怀里直达瞌睡,赵方也有些熬不住了,目光呆滞,身边的人在说些什么完全都听不见了,勉强出去转了转,精神才好了些,走到门口就被赵大娘拉到另外的屋子里去了,里面是忙完的媳妇和姑娘们,十岁以上的小女孩也全在屋子里。
赵大娘拉着赵方的手很慈爱的摸着他的头:“小方今天做的菜真好看。”
“也好吃呢,我家柱子一直都念叨着没有多抢几块猪蹄呢。”那是明婶子。
“就是,还有那肘子,闻起来就很好吃啊。”这是赵五婶。
“还有拿成块的,不知道叫什么,我家小英拿了一块给我吃,真是又好看又好吃,还十分的清爽。”一个中年大婶,怀里抱了一个小女孩,这个不知道。
“我什么也没吃到,就看了几眼,很好看,想来味道不会差,小方的手真巧。”这个好像是三大娘。
“那是自然,想当年他娘的手艺就是村长里数一数二的,不论是做菜还是针线,样样都是极好的。”
……
这些大娘婶婶们很生动的给赵方上了一课,让他深切的理解了什么叫三姑六婆。
大概三更天,人才慢慢的散开了,赵方走的时候看见一个人背着大半麻袋的东西,赵大娘往里面装方块糖的时候赵方也看见了,大概知道他就是赵五叔了。
到家的时候赵方已经困的不行了,简单的洗漱就立刻挺尸在床了。
往后的日子就是在不停的准备东西,不过赵方还算很轻松的,大部分东西赵大娘都是直接做好了送到他家,他只需要拿原料过去就好了。
“小方就一个人,准备那些东西很麻烦,我这边稍稍加些功夫就好了,比小方自己做方便多了,再说小方还小,我们不帮谁帮。”这是赵方拒绝时赵大娘直接说出来的原话。
知道赵六婶的针线很好,赵方请她做了一些过冬的衣服,连鞋子都备的很齐全,鞋子里还加了些兔毛,穿上很暖和。
过年的时候村里很多人都会把自己养的猪送到孙大叔家杀,如果吃不完要卖的话也直接在孙大叔家寄卖,赵方到他家买肉的时候,又被送了些骨头和清理干净的大肠小肠,村子里的人很少吃猪身上奇怪的东西。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九,这里的习俗腊月二十九吃过晚饭一定要每家都要有一个人绕着村长转九圈,查看田里的庄稼的同时,也顺便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赵方吃饭晚了些,开始绕圈的时候很多人都已经绕好回家了,等赵方绕到最后一圈的时候能遇见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赵方只是象征性的绕着村子走了,范围缩小了很多,不过走完九圈还是很累,在往家走的路上,赵方突然被什么东西给绊了一下,他猛往前跑了几步才勉强稳着身子。
疑惑的走回去查看,赵方记得他家门口的路是很平的,不应该突然冒出来什么把他绊到的大东西。
天色暗沉,看什么都不清楚了,走进了才发现,绊到他的是很大的东西,勉强能看出人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