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传之《胭脂》 三、朝会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78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相爷,都督府的密札。”
尤少荃翻看完毕,吩咐左右:“准备好车马,等会宫里会来人。”
四分之一个时辰后,一辆马车从相府门前驶离。着皂衣的家仆待车马远去,直起身,跨过高高的门槛,慢慢合上镶有足够黄铜钮的朱漆大门。
炯灵殿
“各位爱卿,前些日子翟人调兵频繁,似有南下侵扰之迹,今日兵部收到薄州的紧急公文,翟族右贤王部于两日前突袭亳堰、吕安等县,众卿有何良策?”这是近一个月来臣子们第一次听到他们君王的声音,那声音并未因一个月的休养生息以及边疆烽火的炽烈而变得有力高昂激越,依旧宛如平静的湖水,只偶尔蹙皱出几晕微波。
“自献宗时我朝与翟人在塞北大战后,惠、玄二朝翟人便不曾大动干戈,只有一些零星战役,多是因为遭灾草枯畜亡而南下劫粮掳人,今年北方并无天灾,翟人南下盗边应该另有原由。”年近七旬的兵部尚书隆恒禀,“据报,汗王乌维年老,左右贤王正值壮年,双双觊觎王位,以至不和,右贤王且绨性格火暴,行事往往卤莽,左贤王翊稀邪却周圆深谋。翟人尚武,轻礼仪,遇事以武决为其俗,从原猎至征战莫不如是,是故持重兵、善征战者,人咸服。乌维不豫,少子年幼而左右贤王正值鼎盛,结果必为左右贤王相逐鹿,虽乌维少子理应继汗位,但正如臣适才所说,翟人尚武,左右贤王其中之一若最终居以大宝之位按其俗算不得十恶不赦,是故左右贤王必全力相争,胜出者王。今右贤王所犯之亳堰、吕安一线属薄州北部,物产丰,薄州境内有射姑山,屏于亳堰、吕安南,山体连绵,山势险要,是为一道天然屏障。若右贤王侥幸夺得薄州北部,碍于天堑终难推进南下,臣窃以为,右贤王的目的不在南下,而是获得一块他日与左贤王抗衡时能依靠的补给地。翟人游牧为生,右贤王帐所处草原大小、水草皆不及左贤王,是故一块能稳定提供战时所需粮草的土地颇为重要,而射姑山之屏屏于双方,也在一定范围内保护了夺取亳堰、吕安的翟人。南部有射姑,北部是一望无垠的草原荒滩,翟人的老巢,他们可守亦可退。”
兵部尚书隆恒说出他最初的推断。与翟人交手已然数十年,双方早已落得如朋友般熟悉,没有大爱大恨就没有细密如丝的关注。隆恒知道这将是他在兵部尚书任上最后一次与那位北方强敌较量了,想来有股莫名的慨然。
“为什么偏偏选择此时进攻呢?”
“现今乌维虽不豫但余威尚存,翊稀邪难以大肆兴风作浪,此可保且绨后方无虞。待乌维薨逝,新汗即位,大权执掌未牢,面对实力盛于己的翊稀邪,且绨定周转不出多大的新天地。是故乘此左贤王庭无法有过激举动,汗庭亦无意多加干涉之时,为自家增加将来的胜算。
“隆大人高见。”随着这清悦的男音,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到吏部尚书旒盈那张清秀的脸庞上,“陛下请容臣下狗尾续貂。首先,关于翟人为何选择此时进攻,还有一重要原由。今年天灾少,北方草原水草繁盛,翟人的羊群、马匹繁殖顺利,保障了过冬的口粮,同时现在时值秋末,翟人秋狩业已完结,既锻炼了队伍又补充了粮食,所以在后勤补给上已做好战争准备。右贤王庭不及左贤王庭水丰草嘉,攻打薄州本为平衡补给条件,所以值此数载难遇的好年头发兵,而且此类丰年在北方草原并不多见,良机不可失。第二,翊稀邪不仅不便出兵,更不愿出兵,可借由我朝之手打击且绨,使之两败俱伤。”
隆恒点头。前任吏部尚书旒皎的二公子旒盈曾是京城有名的“神光少状元”。六年前,也就是神光三年,时年十七岁的旒盈按制应试,以一篇《吏治三论》拔得头筹。其行文溯古拂今,行云流水如银瓶乍泄,却也异常严谨细密。文章从“朋党”、“防弊”、“下之效”三方面来论述吏治中的三大问题。当时的主考官礼部尚书孙嘉曾称誉道:“此文作者必是苦心孤诣多年,对历朝吏治了解体察透彻,不然断不会有如此立意,此文观点犀利切中要害,在遣词上温婉恰当,情之切切溢于纸端,不想却是名门翩翩少公子的手笔,令我等老朽大感意外。平日里只道旒公子才高,颇受陛下青睐,是为口舌如莲之故,未料实乃八斗之才,今日卷上殿前应答如流,恣意汪洋,点得头名状元实至名归。旒尚书有子如此,今生大幸,陛下得臣若此,国之大幸!”紫凌霄帝本想将旒盈招为附马,待八岁的女儿成年后大婚,后因故作罢,遂将右丞相尤少荃的女儿许配于旒盈,三年后,这位二十岁的青年接替告老的父亲,成为紫凌霄历史上最年轻的二品尚书。隆恒一向很看好这位年轻后生、官场同僚,作为官宦子弟能勤学不辍且知书达理,实属凤毛麟角。适才一番言论,再次证明了他的看法,旒盈虽非沙场战将,却定是一帷幄之才。隆恒继续倾听。
“所以在下觉得有一点值得和陛下、隆大人以及各位大人商榷。对于亳堰、吕安一线早年有人认为此处频频遭受翟人骚扰,乃多事之地,不如弃之。如隆大人适才所言,其南有射姑山之屏,我朝坐享天堑之利,何不坐享其成?从薄州中部进军亳堰、吕安一线破费周章,实属吃力不讨好,翟人分批突袭,我军疲于奔命,今次料想也难逃此窠臼,照军文上所见,此次右贤王部出兵三千众,必采用此策略,因为且绨亦须保存实力,以备他日。所以,请陛下恕臣不敬,射姑以北,弃之有利,其远不及西边的牧平关、东边的五原关。”
整个炯灵殿安静得能分辨出每个人的呼吸,谁都没想到原本商讨如何击退敌人的廷议最终竟演变为商榷是否要放弃疆土。这个史上最年轻的尚书之所以能年少有成,是因为拥有这种异想天开的本事吗?许多大臣思量着,同时看向右丞相尤少荃——旒盈的岳父大人。
“万万不能作此想!”说话的还是隆恒,“这是紫凌宵的江山社稷,怎可轻易毁弃?!翟人频频骚扰的目的即在于此,等我们厌倦了放弃了,他们可以刀不血刃地占领那里。老朽适才还暗自钦佩旒大人的见识,但旒大人此番言辞老朽不敢苟同,此举无异于数典忘祖,老朽可能说得不中听,老朽也不想多说,陛下!”隆恒跪于丹樨前,“此次战役老朽愿意全权负责,定不让翟人得逞!”
“隆恒啊。”紫凌宵帝想说什么,最终没说出口,“你看着办吧。豫相以为呢?”
左丞相豫华道:“隆大人、旒大人皆忠心为国,昭之日月。臣以为兵者,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才是上策。而国之为国,有疆域,有臣民,亦有国威,国威不可丧!半月后便是国诞,希望隆将军能献上一份大礼。至于以后如何,待将右贤王部赶出去再作商议。”
“尤相以为如何呢?”
“臣附议。”尤少荃只简单地回答了三个字。原本一个向左走,另一个必然向右走的两位首辅大人今天取得了暂时一致。
“另外…”尤少荃又说,“臣奏请封国西原出兵。”
众人又一惊。西原,这个名词似乎久未在朝堂上露面,以至一些人显现出困惑的表情,那个被玄宗皇帝赶到西陲的封国何故要在这出戏目里插一脚?
“西原至赭默无须多少时日,且封国本为勤王之师,安边护国实是分内之事!”
“这位西原王今年才十七岁,即位仅两年,西原属军一千余人,尤大人认为这样一支队伍有必要混迹于亳堰、吕安千人之中吗?”豫华捋须笑问。
“豫大人可曾听过那个传闻,只要是有亲王的队伍就可以战胜翟人?!”
“尤大人信?”豫华听得出,在这金殿上,关于传闻的内容,尤少荃有意用了个暧昧的说法。
“所以此次就请这位年少的封王做一下大家的福星。”尤少荃也相信豫华绝对知道他的真实用意。
洎泰殿
“尤相,适才在朝上应该不是说笑吧。”下朝后紫凌宵帝将右相尤少荃单独传到了洎泰殿的御书房,“有何不便吗?”
尤少荃慌忙下跪:“臣岂敢!陛下,请容臣上禀,先帝在位时深知封国赐土之策不可常存,日久必成大患,是故忍痛加以打压,可惜天不假年,先帝龙驭西殡,以致封国未及根除,终为一患,臣以为各封王毕竟是皇室宗亲,碍于皇室体面不可做得过激,须徐图之,但每一步均不可踏空,渐渐剥夺封国各权。此次与翟战正是可用之机,如臣刚才朝上所言,西原断无推脱之理,如此便可以借翟人之手削除西原的兵力,要知道历代西原王都十分重视行伍,削减兵力好比去其一臂。”
紫凌宵帝沉默:“尤相的想法与那左贤王不谋而合。”
“臣惶恐!!”尤少荃伏地深拜。
“说起来现在的西原王是朕的堂侄儿……”
“望陛下了解臣的一片苦心。”尤少荃又拜。
“尤相,适才朝上有一句话似乎不妥?”尤少荃皱眉,他没料到皇帝会说这么一句话,“外面的传闻应该是,只要是亲王的队伍便攻无不克!”
尤少荃大惊:“陛下!……”
紫凌宵帝缓缓开口:“准奏。”
“旒大人今日在朝上可谓语出惊人啊!”大理寺卿绪徽山饶有兴趣地说。
“那可是天大的实话!”旒盈笑着说,他的笑一向很“薄”,如刀刃般薄,很难想象这种笑容是怎样组合到那张娃娃脸上的,“右贤王要保存实力,不会倾巢出动,此役应该不难打,只是……”旒盈摇头蹙眉,不知在思量什么。
“尤大人,这次作战说来似乎可稳操胜券?另外,五原的穆定一和刚调往牧平的元正尊都和豫相相善,尤大人不怕功劳都归了他们?”绪徽山转向另一边的尤少荃。
“绪大人,你可知道你明日是凶是吉?你现在是否为此胆战心惊?”尤少荃回问。
“明日之事今日怎会知晓?”
“那我为何要担心老豫头。”尤少荃笑,“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不再深述,现任西原王无兄弟,如果时运不济,西原王在此战中战殁,那正廷就可名正言顺地除其国。
“另外,我听说元正尊的夫人半年前刚刚亡故,元大将军按礼不能出征吧?”
“不能出征就能出轨?!尤大人您有所不知,近几日元将军频繁出入城东的阅香楼,俗话说‘女子如衫’,丢了件再换一件呗,不稀奇!所以也犯不着为此顾虑。”
尤少荃捋胡而笑。
“相爷,霍大人让您去画院,他说柳先生带来了新作。”等在宫门外坐轿边的家仆见主人出来赶忙上前禀报。
“绪大人要不要同去?”
“岂敢岂敢,在下哪有尤相会鉴赏,就不打扰大人的雅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