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于学习哲学时的态度问题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55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在学习哲学时,我个人认为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自身在基于什么样的立场背景下开展着自己的思维活动。比方说,在中国,我们从小被教育的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但其实大家需要认真去思考,除了这种唯物史观,西方的或者说西方现存的主要思维观念是什么。不要着急去否认所有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的其他任何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诞生的事实背景也足以说明,我们不可以、也无法切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近代西方哲学思想的联系(注意,不要搞混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的朋友可能在教科书中学到过,马克思主义思想汲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思想,但是教科书(如果这个教科书还是中学和大学公共课程的教科书,那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是什么性质和什么定位的教科书?比如是在高中学习过哲学的朋友,你们是不是在政治课上学习的?)中对黑格尔的定性(或者说扣的帽子)往往是唯心主义者,对费尔巴哈的定位往往是机械唯物主义者。可是大家需要思考,这个定性,到底是谁给他定的性?唯心主义这个说法一开始就已经是站在了唯物主义者的角度对观念论者进行批判甚至是抨击的角度上了。只是现在他的这种贬义性基本上弱化成了中性而已(正如佛教中的小乘和大乘的说法)。
    个人认为,明确哲学立场并不是为了论证其政治立场的对错然后给其扣帽子,而是为了得到真理必须做出的一步。不要将政治和哲学划等号。政治立场这一词的含义不可能等同于哲学立场一词。是当下热门的达尔文主义和新达尔文主义与哲学的关联性,艺术的定义,语言与人类文明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但不限于)进行严肃的哲学思考的。之前与工科专业学生谈论哲学问题时候,让我最头疼的就在于此。这个学生从头到尾运用的词汇全部都出自哲学或者从哲学上普及到人文社科其他诸多学科上,但是这学生根本就没有搞清楚这些词汇的真正含义,仅仅是把通俗化的(尤其是政治语境下的通俗化)、已经对其本身解读产生了偏颇或是过于片面的用法拿到了哲学讨论上。这种就是典型的问题(具体的例子正如上面所说唯物与唯心等等)。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哲学不是泛泛而谈的茶余饭后闲聊(韩国对这种闲聊有一种“昵称”,直译成中文叫做“狗屎哲学”),而是从不同于现在的自然科学的方法试图去解惑。还有不少工科学生对哲学的误解源自哲学无法量化这一说。可是此理论对一个哲学专业学生学者来说简直是荒谬。有量也有质,有关系有样态。这是近代哲学为当下人类作出的重大思想贡献。你们为什么认为只有量才是衡量科学的标准?数字是一开始就是客观存在的?单说数字零的起源,还有自然科学中的假设,第一·二·三次数学危机等等,有太多基础科学的问题尚待解决或完善(注意,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同)。还有,有一次一位工科朋友说,文科(根据当时的语境这位朋友所指的文科应该是包括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现在地位低下就是符合达尔文主义即淘汰论,按照他的说法,“文科”无法定量不具备生产性质,所以现状如此惨淡而且会从历史上淘汰。实际上这是又一个非常典型的逻辑漏洞(我个人认为这个朋友对自然科学学习得不是十分扎实,不然哪怕是对数理逻辑掌握得比较好的朋友也不会犯这种错误)。当下不是主流就意味着没有价值或者是已经被注定淘汰出局了吗?建议持有这种想法的朋友可以回去了解一下德谟克利特的理论,当然更简单的方法就是可以思考一下在地心说为唯一正确宇宙说的历史背景下,日心说刚“出道”时的情境。什么叫做历史,如何把握时间空间概念,是需要真正意义上的认真思考的,站在所谓“普世理论”上对哲学或者对整个基础科学品头论足说三道四,只会显现出你不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你个人尚需锻炼的思考能力。现有的普世理论与一次次世纪性哲学大讨论、大思考、大革命有着直接性联系,严肃而低调地从基础开始扎实学习才是王道。莫要用哲学伪装你哗众取宠的企图。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