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云.清风传 风雨日记  少年,路还得走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424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1
    最后一次确定自己的英语答题卡的选择题答案没有涂错之后,我把目光转向考场之外那片下着哗哗的大雨的天空——看样子这个重要的日子:高考结束的那天,将会在我的脑海中成为带有雨后的清新气味的记忆。
    梦一般的迷幻与清醒夹杂着,让我仍然不敢相信这高中三年就此结束——在收拾东西往校门口走的时候,我看见了三年前那个穿着一身黑色衣服的自己,狼狈地顶着烈日,搬家似地拿着一堆东西走进校门,眼中的兴奋与激动依旧清晰可见。
    但,当我回到家,一身轻松地走进网吧,打开电脑打算打一晚的LOL庆祝一下时,我知道:
    “不管怎么样,总算是结束了。”
    2
    回首我的高中三年,似乎有点没啥可说的感觉——对于我而言,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仍然是那三年的初中岁月:尽管彼时年少,但所幸我在那时就遇到了将我从孤独中拯救出来的朋友,并在跌跌撞撞中寻到了自己的梦想:执笔改变世界。
    但如果硬要寻找一番的话,我想高三留给我的东西,便是一份更为成熟的对待这个世界的清醒——在自恃清高的我在自我放逐中挣扎,最终无可奈何地来到了普通的常平中学,也在这让自己那狂热的梦想降了温。
    常中并不是什么名校,因而在这三年里我的耳朵里也没被天天被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传说所充斥。在这里,被谈论得更多的往往是“你以后要去哪个本科或专科混四年。”虽说如此,但这里的人应该说是幸福的——因为对于他们而言,那为高考奋战的三年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像学会走路一般平凡的过程,而非一个可以改变命运的契机:作为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的一员,他们无需像内地的安徽、河南那些省份的人那样拼命地想要逃出自己那个养育了自己却也落后贫穷的家乡——家族长期的经营让得广东人在本地已经有了足够的势力。考好了,那就去个好的学校寻求比待在在广东更好的人生;考砸了,那也大不了是去个差点的学校混个四年而已,然后理所当然地在父母对孩子的盼望挂念中回到家里,接受家人给自己安排的工作、婚姻与平凡富足的人生。
    所以,搞笑的是,由于大部分人都不想去外省,那些普通的二本学校在广东招生的分数线神奇的高,让得其他省份那些想要挤来广东的考生们咋舌——世界这么大,咋的你们就不出来看看呢……
    但我知道,这并不是我的人生——家族留给我的,只有活下去的权利:除了我的梦想,我一无所有。这让我无比憎恶这个养育了我十几年的地方,拼了命地想要到外面的世界,哪怕这一去就最终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局——我的朋友,正,就曾经这般预言我未来的命运。对此我并不否认——血液中流淌着的不安让我永远不满足于现今的生活,渴求着外边的精彩——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
    3
    彻底坚定我浪迹天涯这个浪漫而不切实际的念头的,便是那在初三的暑假时出现在我的人生中的尼采——三年高中,他的传记《我是太阳》,一直放在我左上角的桌面上,直到高考之前那晚:我很庆幸,在那时我便遇到了他。
    父亲与弟弟早逝,在一片阴霾中度过了阴暗的童年,尼采过早地领会了人生的悲伤与黑暗;随后又摒弃了自己的新教信仰,开始独立的思考人生,而那十年的语言学者生涯为尼采日后能够写出优美的哲学奠定了重要的文笔基础;在而立之年就因病痛选择从语言学教授职位上退休,开始了他那精彩而又孤独的漂泊生涯——他没有弟子,没有家室,像是一个寻宝者一般四处漂泊,似是在寻找着什么东西一般——最后他便在这种无人理解的孤独流浪中疯去,留给了后世精美绝乱却也疯狂而难以理解的尼采哲学。
    第一次看完《我是太阳》之时,是高一的一个晚修,那时我差点要流出眼泪来——一如我听到了自己的挚爱的朋友的死讯一般的悲伤充斥在我那颗孤独自卑的心灵中:这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就如当年尼采看完叔本华的《作为世界的表象的意志》那时感叹叔本华刚刚去世,而自己没能去拜访一般让人遗憾。
    毋庸置疑的,我疯狂地喜欢上了尼采。一开始我只是迷醉他那种孤独而自在的人生,到后来我才真正去想着明白他那些狂乱的哲学——最终尼采给我的馈赠,便是对我大学专业选择的规划:选择那被人冷落的哲学专业。对智慧的寻求,或许能让我更好的明白,什么是写作。
    当然,尼采也在我参加自招时帮了大忙:我写的一篇简略论述了尼采哲学的部分观点的论文,让我得以通过中山大学自招的初审,让我离中山更近了一步——虽然我现在仍不知道,自己能否考上。
    或许这种对尼采的狂热会随着我年轻的锐气的消磨而日渐褪去,不过我相信,它的影响是永远的:尼采让我学会了如何让文字充满一种个人主义的疯狂而有节奏的幻想,也让自卑的我看到自己重新定义自我存在价值的希望——尼采曾说他希望看到的是有着自己信仰的人:我想,寻求到自己的人生,而非一味地崇拜和正确地理解他与他的哲学,方才是他希望看到的吧?
    4
    论学习,我绝对不是最用功的那个——在下课的时候我总是喜欢靠着走廊边上的围栏,两只眼睛要么就凝望着那片永远被淡淡的灰蒙覆盖的天空,要么就颇为**丝地来回扫视着在我眼前经过的别的班的妹子的脸蛋。高一时的我由于对自己的户籍问题感到绝望,一度放弃了学习,成日捧着课外书,理科课成了我补觉的时间。
    不过,最终我还是头脑清醒了一些——随着对尼采的书的阅读深入,我愈发看见自己的无知:一堆的哲学术语我看不懂。于是,为了能进入大学学哲学,我决定不能再浪下去了——尤其是我那落魄的父亲终于提起精神来严肃对待我的户籍问题:我再这么不争气地一边放假打游戏一边在学校里头吊儿郎当就真的有点说不过去了。不管我自认为我自己以后能靠写作赚到多么多的钱,我还是明白在这之前,我必须得乖乖地接受高考这人生中必经的一环。
    高中认识的两位朋友:康与崇林,让我多了一个习惯:在黄昏时分,像个幽灵一样漫步在学校里头——摘下眼镜,看着这片模糊了不少的世界,享受夏日黄昏时凉爽的晚风:我宁愿少刷几道题也要来享受这种触手可得却也常被忽略的舒适愉悦。即便是冬天,如果室外温度不是太低,风不是太大,我也会准时地出现在校园的小道上——最后我会走到升旗台那里,有些装逼地背着双手,放眼凝视着远方的天空或者不远处的理想广场,像个疯子似的用英文和中文自问自答。
    其实我知道,若是我真的能够发起狠来去拼命学习用功,我高考肯定能考得很好——但我终究没这么做:总有一种对平凡人的幸福的渴望让我想着放纵自我。我当然也想做个普通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少年:用功学习之余打打游戏,谈场恋爱,两个人携手共同面对那看似可怕的高考——这对于我而言只是一种奢想。我只有做得比别人更好,我才能有出路。
    因而,高三之后无数次的模拟考,我那波动不断的成绩让我心里头也是有些虚,班里的老师对我的“轰炸”更是让我心烦。我当然知道我考不上好大学的后果:打工,在一种平庸中失去自我,沦为众人——不过我还是忍不住偷偷地在晚修剩下的一个小时里头,即便不完成今天的作业,也要提起笔来在纸上写些东西,翻翻放在一旁的《我是太阳》或是《告别天堂》。
    高考前的那个晚上,我在凌晨两点翻来覆去,脑子里头一片混乱,生怕自己明天会因为失眠后的疲惫而考砸了——那时我突然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再用功些,那样我就不会像现在这般心虚到睡不着觉。
    四个小时的睡眠之后,我决定放弃挣扎,放下手中的《高考古诗文必背》,和班里的一个男生在一张作文格纸上玩起五子棋来——最后在进入考场的时候,我想着:
    该刷的试卷刷得差不多了,该看的课外书看得差不多了,该睡的觉也睡得差不多了——该偷的懒也偷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该正常发挥一次了吧?
    于是,高考完之后,我放弃对答案这种对于大多数包括我在内的人来说是自寻烦恼的行为,开始了疯玩,然后就是后来带着去玩的心情去中山大学面对那些天马行空而又让人感到有话可说的自招面试题:“美与美女的区别”、“俄罗斯人开始怀念斯大林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虚构的材料是否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
    当我走下火车,回到常平火车站时,我就想:是时候该动笔把当时一直念想着的东西写下来了……
    5
    还有一段不得不提到的记忆便是新概念——多亏了我那落魄父亲的一顿酒疯,我才带着他留在我身上的伤痕,写下了那篇让我入围决赛的《一个人的旅途》,最后像是干不见得人的事一般与康一同去邮局偷偷地将它投了出去——最后便有了我一月的上海新概念之旅:在这场旅途中,我看到了许多和我一样怀揣着文学梦想的人,平日那种无处可诉的孤独终于在此时消失了……再接着就是题目古怪的复赛,还有我梦寐以求的一等奖落入我怀中:一切都像梦一样让我感到不真实——我知道,我的命运从此改变。没有它,也就不会有我后来的中山大学之旅,更不会有我能够以低分选择中山的今天。
    6
    高考完之后,出分前那段日子,对于所有的高三学生来说,是最为平静快乐的时光——此时的我们能够不问世事,能够从那段煎熬的日子中解放出来,尽情地释放自我内心中的澎湃。
    当然,在内心那股被高三的紧张压抑了一年的欲望释放完毕后,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又会充斥我们的心灵:我们要去哪儿?我们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高考出分前那几天,我看到了太多的期盼转运的说说——人之常情罢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样决定命运的事情基本都是第一次经历,有所害怕自然是难免的。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即便转发了那条所谓的转运说说,自己也不见得会真的就转运了:那时的试卷早就已经改完了。但是这能够让他们多几分勇气去面对那个已在冥冥中成为定局的分数。
    我知道自己不会考得太差——考完之后那种自信的感觉给了我一定的资本淡定地去面对,而后来的查到的分数也印证了我的预感:543分,虽然不算顶尖,但是加上自招的降分应该是足够上中山的了。不过,查到自己的分数的那一刻,我还真的是有些激动的——虽然我未曾为这个分数付出最大的努力。
    7
    又是一段路程走完了。
    我并不是高考落榜生,我也无法感同身受地理解到那些努力了一年却是换来失败的分数那些人的感受——轻飘飘的“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只会让他们的耳朵听得生茧。我们听了太多那些落榜生摇身一变成为让人仰视的传奇的故事,但当那样的命运真正降临在我们身上时,再多好听的话语也只不过是彩纸做成的盾牌,挡不住这利剑般锋锐冷漠的现实——我们只是我们自己,只是这样一个既平凡而又独一无二的存在,那些所谓的绝境逢生并不是我们能轻易地做到的:我们失望,我们迷茫,我们陷入在自己的悲伤之中。
    但不管怎么样,至少我们还年轻——少年,不管你的过往多么的辉煌还是让你不堪回首,你都不得不承认,眼前的路还是要走的:高考能决定的只是我们日后将走上哪条路,至于这条路的终点处是什么样的风景,没有人能够知道,除了那个愿意走到最后的你自己。当然,这一路自然少不了辛酸与孤独,但谁又不是如此呢?
    莫再驻足回首了,少年,这前方的路,还是要走的。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