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一 中秋诗会的筹划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21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入秋了,农活渐渐忙了起来。晚上,线玲常常是没说几句话就睡着了。蒲英却会望着头顶窗户上渐渐明朗的月光,瞪大眼睛想很久。
    第二天课间的时候,她找到郝建军,告诉他说我们组织一次中秋诗会吧。郝建军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地。
    “不行不行,就我们这些人调皮捣蛋还行,诗会?还组织?简直就比赶着毛驴上喜马拉雅山还难。不行不行。”郝建军的态度坚决的像战士。
    “我们只说咱们的友谊是纯洁的,可纯洁和不纯洁怎样区分呢?没法区分,我们说不清。我们组织这样一次诗会,我组织女生,你组织男生,男女同学本来就该破除那种授受不亲的旧思想,有正常的交往,我们组建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各自吐出心声,交流思想,大家都是朋友,大家都建立了纯洁的友谊,你说谁还会说我们不是纯洁的友谊呢。”蒲英苦口婆心语重心长。郝建军虽一语不发,但还是没表示同意。
    “如果你不愿意,那我们的友谊就到此结束。”蒲英决然地说。郝建军在蒲英脸上盯了两秒钟然后勉强同意了。蒲英又和郝建军商量了一些具体行动步骤,就回到自己的座位,冥思苦想起来。
    蒲英首先要起草一份邀请函。因为在农村虽然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比如每家从一穷二白到有一架马车,这就是一个家庭最豪华的装备了。还有就是自行车,从有自行车进入家庭到普及只用了短短的一两年的时间,人们不再为有一辆自行车而骄傲不已了。可是除了这些,生活没有太多新鲜的血液。人们虽已经不在为温饱发愁,但贫穷还是让每个家庭饱受煎熬。有蒲英爷爷时,蒲英家每年的收入只增加二百元。就是那些劳动力多脑袋又好使的年轻家庭,最多也就纯收入一千元。一千元啊,那可是一个相当的高度。那时候国家提倡万元户。可人们都在脑子里打一个问号:一万元?可能吗?除非光挣不花。
    贫穷带来的不仅是煎熬,还有思想的保守和落后。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还很深的。蒲英和郝建军的交往所引起的社会效应,是蒲英郝建军他们自己都察觉不到的。但是蒲英清楚地察觉到了同学们思想中的授受不亲。所以,她起草的邀请函主要就是攻克这层堡垒。
    经过很长时间搜肠刮肚的思考酝酿修改,蒲英终于起草出一份邀请函:
    亲爱的同学:
    我们相遇在美丽的青春驿站,在同一间教室里度过了两个难忘的春夏秋冬。但是我们却只是相互知道名字并不熟悉;相互熟悉却并不了解;相互了解却并不相互珍惜:我们短暂的同学时光,我们短暂的青春年华!为了冲破旧的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为了丰富我们美好的青春年华,现决定在田家庄西枣树林举行中秋诗会。
    内容是每人选一首或几首能代表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古诗、现代诗、或歌曲谜语等。长短不限,内容不限,形式不限,只要积极向上表达自己就行。
    时间是八月十五晚六点。敬请参加!急盼参加!谢谢参加!!!
    
    邀请人:蒲英郝建军
    
    好容易写完,蒲英给郝建军看看行不。郝建军挑了半天毛病,什么格式不对啊,语法不对啊,标点不对啊,甚至内容都不对。可谁也找不出对得来,斟酌的半天,最后决定就这个了,回去找那种有点图画的日记本的纸裁下来,每人先抄十份,发下去,看看反响再说。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