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女与极品贱男 第二十二章 雷死人不偿命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43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甄坏满意地一笑:“这次表现很好。对于史湘云的结局,高鹗笔下描写说史湘云最后嫁给了一个人品相貌皆好的夫婿,可惜短命早逝,害得史湘云立志守寡。从相对应史湘云的那首曲词上来看,高鹗给史湘云安排如此结局与曹雪芹的原意基本相符,但写得很是粗浅,忽略了‘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那回的伏笔。按照曹雪芹在这回的描写,许多学者都推测史湘云后来会因麒麟与某位公子结缘,但婚姻短暂,结局同样凄凉。有人说,史湘云最终与宝玉结为了夫妻,对此推测我认为是站不住脚的。宝玉既然可弃宝钗而去,他又怎么会与史湘云再结夫妻?史湘云的某些思想是很传统的,与宝钗相似。有一回她劝宝玉学仕途经济,但遭到宝玉斥责。由此可见,即使宝钗早逝,宝玉也不会再娶一个与他思想有隔阂的女子为妻的。难道又是被迫,不会那么巧吧?其实,史湘云的结局在第五回已定,结局是逃脱不了悲哀的,所以这种观点是荒唐的。”
甄坏停下,指了指茶杯。
江瑶双手拿起恭敬地递给了甄坏。待甄坏喝了两口,江瑶又接过放下。
甄坏继续说道:“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污泥中。这四句是妙玉的判语。有人说妙玉最终沦落青楼,有人说妙玉最终被迫嫁给了权贵,而高鹗笔下的妙玉呢,则是最终被强盗掳去,下落不明。以上几种结局据我看皆不可能。妙玉师父死后,妙玉想扶柩回乡,但她师父却临终遗言,说她不宜回去,让她留下静居,日后必会有她的结果。你要知道,她师父乃是精通先天神数的,能预知后事,若妙玉乃是以上几种结局,她师父又怎么会让她留下得此恶果?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妙玉最终离开了佛门。妙玉为人孤傲,一般人难入其眼,且颇爱洁净。在她眼里尘世是污浊的,世人大多是庸俗的,只有佛门才是干净的。她想高洁自处,看破一切,但可惜她青春年少,七情未净,六欲未断,难免会春心萌动,为情所扰。所以说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她师父知道她尘缘未了,修行无果,所以便让她留在京城,历经一番情劫。依我猜想,妙玉最终是因情还俗,离开了佛门。她喜欢的是谁,无疑是宝玉。因为她在贾府唯一有机会接触的男人只有宝玉。书中有回提到,妙玉将自己用过的茶杯给宝玉喝茶,由此可见那时妙玉对宝玉便已有好感。妙玉暗恋宝玉,但她又自知无法与宝玉在一起,致使情萦心中,忧伤缠绵。后来,宝玉与宝钗结合,让妙玉心灰意冷,难以静心修行。如此,她自然会心生罪恶,觉得愧对佛门,致使她还俗归乡,孤老一生。与之对应的曲词有句说:‘到头来,风尘肮脏终违愿。’可能说的就是她最终离开了佛门,返回了污浊的俗世,违背了自己高洁的思想。而最后一句说:‘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可能是说妙玉既然割断不了情根,还了俗,又何苦孤老终身,让爱慕她的王孙公子叹惜无缘。上面所说的污泥其实比喻的是尘世,不是指妙玉在现实里的结局有多凄惨,只不过是暗喻从精神层面来看妙玉还俗归尘是好比陷落污泥的。”
江瑶拍手道:“精彩。”
潘紫菱的掌声更热烈了。
甄坏接着说:“王熙凤的结局,从她的判语及相对应的曲词来看,学者认为她最终是被休了,死得凄惨。对此,我没什么不同看法。高鹗对王熙凤结局的安排,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而巧姐的结局,高鹗是同样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巧姐的结局在第五回里暗示得很明白,可以此推测到巧姐后来被其舅和其兄所害幸得刘姥姥搭救,最终为报恩与板儿结合,成了一个普通的农妇。对此结局没人提出异议,我也觉得很合理。而高鹗写她最终嫁给了一大户人家,生活很好。若是这样,画像中巧儿又怎么会在纺绩?还有,探春的结局高鹗也没遵从曹雪芹的原意。探春远嫁海外他没写错,但他不该后来写探春荣归探亲。与探春相对应的曲词上明明写道‘从此分两地、各自保平安’,显然有永不可见之意,又何来归家探亲之说?”
甄坏停住指了指烟。江瑶拿了根给甄坏含住,潘紫菱拿起打火机给甄坏点燃了。潘紫菱说:“姐夫,你的谱可真大。”
甄坏笑道:“嗯,伺候得不错,爽。秦可卿是十二钗中唯一一个由曹雪芹亲自写了结局的人物,但写得很含糊。秦可卿究竟是怎么死的,无疑是吊死的。曹雪芹给了暗示,但最终却又未明说。有红学家说秦可卿的真实身份很高贵,非同一般。对此,我不以为然。在我看来,秦可卿与贾宝玉、林黛玉一样同来自于天上,下凡不过是为了历经一番情劫。她托生于何家,亲生父母是谁?其母是谁,我不知道。但其父是谁据我猜想可能是秦业。秦业之子秦钟,谐音‘情种’。秦钟为智能儿而死,可称得上是‘情种’。秦业谐音‘情孽’,曹雪芹如此安排并非那么简单吧。何为‘情孽’,因情而产生的孽缘。何为孽缘,自然是指违背道德的,为世人所不容的,不应该发生的,没有结果的情缘。由此可推想秦业一定和一个女人发生过孽缘,并与此女子生下了孩子。秦业无法娶这个女子,但他可以养他们的孩子。所以秦可卿就被送到了养生堂,尚未有孩子的秦业也就名正言顺地抱养了秦可卿。秦可卿因情孽而生,又因情孽而亡,称她‘情可情’真的很配。”
潘紫菱说:“姐夫,你这观点真是雷死人不偿命!”
江瑶说:“我倒觉得有点意思。”
甄坏嘿嘿一笑,说:“散扯而已,不要太认真。至于元春、迎春、惜春及李纨的最后结局曹雪芹暗示得很清楚,高鹗也基本遵从了他的原意。对此,红学家也没提出什么不同的看法,我就不说了。还有一些人物的结局,高鹗写得也不合理,如香菱等,我就不一一说了。高鹗续写的四十回虽然有不少地方不如人意,但也有地方写得还不错。例如,他就将紫鹃这个丫头描写得很到位,刻画得有情有义,让人印象深刻。其实高鹗改写曹雪芹的某些初衷也是有无奈之处的,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大有关系,不能全怪他。不管怎么样,高鹗能续写完《红楼梦》就是一种贡献,这对《红楼梦》的广为流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红楼梦》确实写得很细腻很深奥,让人读起来回味无穷,感叹其妙。它有许多地方都埋了伏笔,有很多地方都藏了锋机,的确值得探讨,值得研究,但不是所有地方都是如此。某些红学家把简单的搞得复杂了,把虚无的想得真实了,他们有些研究观点难以让人信服。以上就是我的拙见,二位美女可当是胡说八道,可以批评,但不接受唾骂和拳脚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