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中华日月 第二十四章 天下第一关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02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坐火车我曾经多次路过山海关。一次是六十年代末坐火车往返经过山海关,七十年代中期,从北京乘火车过山海关到鞍山,后从大连经海路回金华。这次是由北京广播学院北戴河《有线电视技术及管理研讨班》统一组织,乘汽车到达山海关的。
山海关古称榆关,又称临闾关,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古城,位于河北省秦皇岛东北17公里处。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创建关隘,因其北踞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形势显要,古往今来一直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山海关东距沈阳400公里,西距北京350公里,山海之间仅有7公里,长城蜿蜒起伏,雄关显赫,如虎踞龙盘锁住咽喉,故又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谓。
山海关城楼建在高12米,宽23米的城台上,台下正中为砖砌拱券门,以通关内外。城楼采用我国传统的歇山重檐顶,顶脊双吻对称,灰色瓦顶的四角飞檐上,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城楼高13。7米,东西宽10。10米,南北长20米,楼分为二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高8米,建筑面积达198平方米。
到山海关,抬头仰望那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的“天下第一关”五个行楷大字,始信焉。匾额长5米,高1。5米。楼内外共有三块“天下第一关”匾额,楼内第一层的匾额为原匾,是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进士著名书法家肖显所书。楼内第二层匾额为清光绪五年(公元1875年)王治复制。楼外匾额为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杨宝清摹刻。
攀登上城楼,叉腰眺望,无不为祖国山河之壮丽而振奋。北揽长城,只见气势磅礴,雄伟的巨龙蜿蜒于燕山之中,南望渤海,舟船星点,烟波浩瀚。
老龙头是万里长城之首,位于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因人们把万里长城比喻成一条蜿蜒起伏的巨龙,由西向东,龙头在此伸入大海,因此称作老龙头。雄踞海滨这段老龙头长城长600米,墙高11米,宽10米,基础都以巨型花岗岩石砌成,上砌青砖,中间用三合土夯实,深入海中部分宽10米,长23米,接引高高昂起雄伟壮大观的龙头。在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的老龙头入海石城和澄海楼已重建,巨龙之首再现雄姿。
山海关是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旅游胜地,一年四季,一日四时都可以观赏到独特的景致。诗云:“不到长城非好汉”。而登上长城上这座古老而雄伟的天下第一关,实现了平生的一大梦想。山海关是一处特殊的教育基地,在陶冶、在净化、在激励、在奋发。
长城,是中华民族用血肉筑成的;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