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散文  让语言从心坎里流淌出来 ——散文朴实美例谈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63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美是多种多样的,雄浑阔大是美,激昂慷慨是美,热情澎湃是美,富丽堂皇是美,而含蓄朴素同样是美,而且往往是美的极致。”著名作家徐迟的经验之谈鞭辟入里。事实上确实如此,写作时有真情实感,言之有物,“述事则如其口出”,文句像平时说的话那样质朴无华,淳真自然,就能写出感人至深的美文佳作。实际上这样的朴实自然是经过良苦用心、惨淡经营而反璞归真的艺术美。
    吴伯箫的散文《记一辆纺车》就是一篇质朴无华、清新自然的佳作。文章以情节怀念纺车为线索,记叙当年延安生产自救的革命战斗生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延安军民“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即“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境界。文章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语言质朴自然,明快清丽。比如,讲到当年同志们对自己亲手纺线织布做成的衣服十分珍惜时,写道:“那个时候,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衣,或者自己打的一副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自然从心中吐露的真话,似在聊天,在拉家常,娓娓叙来,而字字句句饱含真情,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感觉和体验,真挚朴实,拨人心弦。在谈到纺线技术时,写道:“初学纺线,往往不知道劲往哪儿使。一会儿毛卷拧成绳了,一会儿棉纱打成结了,急得满头大汗……直等到纺线的人心平气和了,左右手动作协调,用力适当,快慢均匀了,左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线或者棉纱就会像魔术家帽子里的彩绸一样无穷无尽地抽出来……”,淳朴自然的大实话,从不会纺线到熟练灵巧,从纺不成线的焦躁到成功的喜悦,都在实话实说中淋漓酣畅地流露出来,感染了读者。说到纺线竞赛时,这样写道:“你看,整齐的纺车行列,精神饱满的竞赛者队伍,一声号令,百车齐鸣,别的不说,只那嗡嗡的响声就有飞机场上机群起发的气势……”用极其朴素的语言把场面记录下来,让读者去想象,去体味。这真是“大巧之朴”的质仆自然美,令人感到“淡极始知花更艳”(曹雪芹语)。
    魏巍的《我的老师》脍炙人口,师生百读不厌,这又是一篇朴素自然的美文。作者“爱戴——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感情波澜不是荡漾在字面上,而在蕴含在平实的字里行间,犹如一股涓涓细流贯串全文。你看,蔡老师对孩子们真挚的爱与孩子们对她举止的观察,写得朴实自然又情真意切:“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清如水”的赤诚童心,水**融的师生关系,全都透过浅显明快的文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文章读之,记您有一种“如坐轻舟泛中流”的恰悦感;思之,令人有拨动心弦,激荡肺腑的感受。
    鲁迅的《藤野先生》、冰心的《小桔灯》、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陆定一的《老山界》、萧乾的《枣核》、陆芸芸的《山的那一边》……都是妙语出天然,具有朴素美的典范文章,是我们写作的范例。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谈写作时说过:“艺术的艺术,表达的光辉和文字的光彩,都在于质朴。没有什么比质朴更好的了。”当代著名文学家徐迟说:“朴素的文采,本是与华丽的文采相辅相成的。文章写得朴素,其目的就是为了显出文采来。”这些话的确是指导我们写作的金玉良言,然而,有些青少年朋友总认为要写出好文章就非得多用“华丽的辞藻”、“优美的语句”不可,其实这是写作的一大误区。不少同学作文时不从内容需要出发,而是搜索枯肠,东抄西摘。刻意雕饰,滥用形容词,堆彻成语,甚至有些人还专门摹仿港台腔,结果是步入后尘,拾人牙慧,东施效颦,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矫揉造作,空洞苍白,毫无新意。语言大师老舍谈写作的体会的确值得我们借鉴,他说:“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不单不轻易用个形容词,就是‘然而’与‘所以’什么的也能少用就少用,为的是教文字结实有力。”
    古人云:“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切莫呕心并剔肺,须知妙语出天然”。让我们牢记这个道理,写作时千方百计让文句从心田中流淌出来,像平时说的话那样生动活泼、质朴淳真、清新自然!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