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上 施以援手解困忧 报答致谢私心浓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84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留学生宿舍是一座二层楼。灰白色的外墙上已有不少斑驳脱落之处,很多地方攀附着褐色的干枯扭曲的藤蔓。从建筑风格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出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产物,年头可谓久远。
    不知不觉的,大学毕业已经两年有余了,跨出校门后,就是每日枯燥重复的工作,如蜘蛛一般沿着既定的轨迹来回往复,一点点编织自己的人生之网。期间心血来潮过一次,约上几个大学室友重返母校看了看,但再次走在曾经往返四年的校园小径时,得来的不是期盼中的那份熟悉感,心绪也没有预想中的起伏波动,那感觉说不清楚。如果不是今天因为急事,突发奇想地跑到久美子老师所在的这所大学来找她,真不知自己何时会再次踏进大学的校园。
    我反复在门外踱步,不知该如何是好。从出租车跳下来,我突然察觉到一个很棘手又很实际的问题:我没有久美子老师的联系方式。我在课间休息时曾看过她用手机和别人交谈,可是我并没有问她要过号码,也曾经想过留个联系方式会便于联络,但终究未能付之行动。
    不时地,三三两两的金发碧眼的应该是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从宿舍的大门进进出出。看看时间,已快六点多钟了,不知道久美子老师现在是否在这座楼里。我也想直接冲进去,挨个房间找找,或者干脆就在走廊里大吼一声;可这样干实在有些愣头愣脑,会给久美子老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不好的影响,而且此刻我也被一个人牢牢地盯上了,热辣辣的视线刺得我浑身的不舒服。
    她好像是这个宿舍的管理人,一个年纪五十岁左右、身形有些臃肿的女人。第一次她出来倒垃圾时,正好碰见两个俄罗斯女留学生,两个女孩儿都很热情地和她打招呼。她像所有上了年纪的中老年妇女一样马上打开了话匣,对两个女孩儿问长问短,浓厚的本地口音及如机关枪似的语速直接把两个女孩儿讲晕,最后强行和她说了拜拜,撒丫子便跑。
    很不幸地,我与她不经意间四目重合。凭着多年来的“反特”经验,她马上将我这个行为“异常”的目标锁定,她那犀利的眼神让我不得不往大门一侧避了避,先隐匿起来再说。不到两分钟,这位敬业的管理大妈又冒着凛冽的寒风从那挂在大门口厚厚的棉帘后把头伸了出来,四处窥探,其动作堪称典范。好在我仍隐身于暗处,没有被她发现,最终她点点头,满意地把头缩了回去。这下子也彻底断送了我进去找人的念头,更不敢求助于她,那样的话,估计她得把我的身世背景查个里里外外清清楚楚不可。
    正当我举步维艰,前也不是后也不是的时候,寒风中打我的身后突然传来低低的呼唤我名字的声音。音量虽然不大,但在寂静的校园里我听得十分真切清楚,那声音当时听来就是天使普世的圣音。一回头,望眼欲穿的久美子老师正站在身后,感动得我差点流出两行热泪来。
    两口热咖啡下肚,总算让我被吹得有些发僵的身体暖和过来,每一根神经也活泛起来,逐渐恢复了正常的思维。久美子老师带我来到离宿舍不远的第二食堂,在自动机贩卖机买了两杯热咖啡,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我连忙准备掏钱,可手指却僵硬的无法顺利地夹出硬币,久美子老师笑了笑把我推向位子,示意我只需要坐好。
    我是来向久美子老师求助的。虽然公司在我的主导下拟好了一个眼下最佳的补救方案,但如果联系不上松冈先生,不和日方达成协议,则丝毫不管用。而眼下关键的任务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让日方知道方案的内容,哪怕一分钟的延误都有可能影响最后的结果。一旦松冈先生先与那家日本客户达成了共识或者决定,就更来不及了。
    时间就是一切。百般思量之下,我决定把方案内容言简意赅的译成日语,直接通过邮件给松冈先生发过去,电子信箱不必说,手机也给他发一份。我不得不佩服日本的科技发展水平,可以从中国发电子邮件直达他的个人手机,比电脑又先进一步,效率更高。这翻译的重任自然得拜托久美子老师施以援手了。
    我中日文掺拌着把事情的原委向久美子老师解释了一遍,对紧急性和重要性加以强调。她听完我的讲述,虽然很理解我的境遇,但面露难色。她也中日文掺拌着告诉我害怕自己的汉语水平不够,加之又涉及一些专业术语,担心自己的翻译出现问题,进而引发严重的后果。我反复向她说明,这里边并没有太多的专业问题,就算是有,我也早把平时使用的工业字典和资料带来了,何况我也能帮着参谋参谋,虽然我不是一线的生产者,但最起码的知识词汇我还是懂的;关键是只要把我方的核心思想简洁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即可。久美子老师最终答应了我,表示可以一试。
    她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了电子字典,拿出笔和本来,我连忙把包里的笔记本电脑拿出来,开启电源,让她直接在上面用日语输入。我在一旁关切地看着,有时还要对某一处内容的意思与她进行确认,以印证对于某句话或者某个措辞她的理解是否正确。她在翻译过程中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意思模糊的地方,有时还打电话向别的日本留学生确认,直至满意为止。其实她的汉语水平还算不错,尤其是阅读和写作方面。由于日语中也要使用汉字,虽然也有假名,但毕竟对于汉字不陌生,所以在意思的理解和写作上比使用字母的欧美留学生有天生的优势。但这恰恰又是一个劣势,导致了大多数日本留学生的口语比不上欧美的留学生,因为熟悉产生了障碍。
    三十分钟后,经过反复确认,久美子老师终于满意的停下来,不再修改,告诉我可以按此译文给日方发过去。她的额头渗出一层浅浅的汗水。我千恩万谢,她反倒有些不好意思。我收拾起东西,也来不及多说与她多说什么就往公司返。
    事情的结果却是出奇的完美。赶回公司后,我连忙把译文发到松冈先生的邮箱和手机上,随即又返回车间进一步地完善细节。不到十分钟,松冈先生就打来电话。电话那头的他显得格外激动,他表示如果我方真的可以按照发过去的内容实行的话,日方可以同意方案。他这几句日语我是听明白了,但事关重大,我说你再正式发一份回复来,我们双方再做确认,只要确认无误,我方马上就按此进行。松冈先生连连称是,于是挂了电话去履行程序。
    发到松冈先生手机上的译文被他及时看到,马上联系了本公司,得到许可后与那家新客户按此条件商谈,最终得到了对方的承认,总算是有惊无险的把此次突发事件平息,保住了信誉。在邮件里,松冈先生连连向我表示感谢,并夸奖和惊奇我能写出如此简洁又地道的日文,切中要点,让他很好地理解了意思,以致事情顺利地结束。解决完这一切,已是晚上八点半。窗外远处的立交桥上,仍是车流汹涌,红红的尾灯排成长龙,来回穿梭。我掏出手机,输入“一切顺利,十分感谢。”这八个字,按照刚才向久美子老师索要的手机号码发送过去。
    由于我反应及时,处置得当,公司和日方都避免了不小的损失。生产车间按照重订的计划按部就班地生产,也没有冲击到其他的生产任务。生产车间的负责人夸我脑子灵,为他们设身处地寻找到一条最佳的解决办法;我的部长也在每周的例会上在其他部门长面前,特别是在老总面前报告此事,夸奖我,也就是说自己领导有方;而老总自然满意公司带没有遭受损失,并且还在新客户面前证实了一把自己企业的应变力和生产力,那也是相当满意。各方面都是心情不错,好评如潮,歌功颂德的大有人在。对于我最实际的则是由老总特批的一千块钱的特别奖金,十张崭新的红票子泛着特殊的“香味”,让我的一双小眼眯成了一道缝,
    高兴!高兴归高兴,我却没有丧失理智。因为这一切的背后是因为一个重要人物的存在,如果没有她,也许事情是另外一个结局,那就是那一天如天使般出现在我眼前的久美子老师。我决定不来虚的,以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不尽的感激之意。想来想去,也没想出跳出局限和老套,决定还是请她吃饭保险。既然花样单一,那么吃什么就变得格外关键了。
    久美子老师来中国也有几个月了,估计该吃的中国菜也都吃过一圈了。记得上课时,她曾经提及刚来时由于不适应比日本料理油腻许多的中国菜,胃肠足足闹腾了几天,直到两个礼拜之后才算是真正适应。直到现在问她最喜爱吃的中国菜是什么,她居然回答是米线!让我们大跌眼镜。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有着那么多的菜系,那么多的美味,为何却偏偏选了这个米线呢。
    那么换种调调,吃西餐?不行,不行。我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西餐可以说是我的软肋之一,禁区之一。和刀叉一打照面我就头晕,实在不适应,是一种体质上的过敏。还是老老实实地拿筷子心里踏实,也别在久美子老师的面前出什么洋相,被人说成没见过世面。(当然,世面见的确实不多)
    韩国菜?老看我妈盯着韩剧发呆,那里面的韩国人家一吃饭就是泡菜锅、泡菜锅的,偶尔吃上一顿烤肉就幸福的像花儿一般了。这个城市倒是随处可见韩国料理、韩国烤肉的,地方不愁。可是很不幸,久美子老师又说过,她的那个班里韩国人占了三分之二,成天拉着其他同学去吃韩国料理,已然有些“审美疲劳”。
    “对了。吃日本料理!”我的脑中突然闪过这个念头。我马上意识到这也许是个很不错的主意。这个城市里,日本料理店也不少,有中国人开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日本人出的资。从前年起,突然兴起了吃日本料理的风潮和时尚,日本料理成了健康饮食生活的代名词,成为一种身份意识的象征。不管是朋友聚会还是请客搞关系,大家纷纷一改往日里大圆桌子大转盘琉璃异彩的中式酒店,换以幽静安谧竹林滴水的日本料理。一时间都开始吞生鱼片,炸天妇罗,烫清酒……我料定久美子老师到了思念家乡菜的时候了,何不剑走偏锋,请她吃日本料理呢,或许能请到点子上。
    打定主意后,我准备向久美子老师发出邀请。恰巧后天是周六,下午口语课之后正好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剩下的只取决于久美子老师的态度了。说实在的,我的心里还真没有底,先不论后天久美子老师是否已经有约在先,即便是没约,她是否会答应和我单独一起吃饭呢。我的心里还真有些忐忑不安,或许是我把问题想复杂了,但不论怎样,我都准备试试看。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