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八)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81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八
张大仙张果老倒骑在小毛驴的背上,不急不燥地走着,但鲁班爷紧紧的追赶,就是追不上,但他穷追不舍,一直向西去了。
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曹国舅等众神仙各呈本领来到了白河岸边,看到了鲁班爷造的大桥,像长虹彩带一样,挂在河的两岸,而且在上下坡的桥面上留下了小毛驴的蹄印,也帮助人们上下桥时预防打滑摔倒。又看到河西岸地势的变化,给北边的伏牛山增添了新的屏障,遮着了巍峨陡峭的伏牛山脉,但这些山上缺青少绿,多石头少树,怪石耸立,荒凉凄怆,人不能行,水不能流,山上鸟儿不能落,地上兽不能走。只听何仙姑说:“这张老头也太慌张了,你看他把这些荒山野岭留在人间,给人们带来的麻烦会更多的,不如我们也献上本领,帮助鲁班也留些纪念吧!”
众神仙在何仙姑的倡议下,都表示同意,铁拐李拿着他的冰铁拐杖,掂着他的酒葫芦说:
“你们看,这肯定是张果老和鲁班师傅斗气玩的,这地上的土块石头是他在黄河入海口挖的,黄河顺畅了,归流到海里,而他挖的这些土块石头找不到地方倒,正好驼到这里派上了用场,他真是个有心人啊。”
“是的”,曹国舅接着说:“张老头比我们强,爱作好事,心也仔细,在人间留下他许多美谈,这通海填江,又将是人们纪念他的好词。来,我们也做点纪念吧,把这周围百里的穷山恶水重新治理一下,让我们也在人间留个名声吧!”
“八仙过海,各显本事”,他们用拐杖扫、用宝剑划、用脚踢,不一会他们筑起了长堤,围着白河不使他的洪水乱流,形成了现在美丽的麒麟岗,让白河驯服的一直蜿蜒往南,服服帖帖的流到长江,汇集一起,在滔滔的长江里载舟负荷,千船竟帆,作着对人类的贡献。又在三十多里的西边,筑起宝塔,像巨龙一样日夜守卫着狂怒无常的潦河,不使它乱流乱撞,为两岸的人们作着贡献。
还是何仙姑细微周到,她说:“这么大片荒草湖泊,没有草没有花,多没气氛,应该给人们制造点美景,让这山、这水、这岗都靓起来。”于是她从她提的花篮里把从黄海蓬莱仙岛采到的各种花籽树种,抛洒在这广阔的土地上,像百花园一样,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吕洞宾大仙也不甘寂寞,他说:“张老哥大神仙留下的这几座秃山,也没个名字,干脆我们连名字也给起了吧,免得让人费神。”
桥东的山像英雄一样,站在白河岸,监视着白河,不使它变坏,就叫它英山吧!桥西头低洼处,要们要在这小山包上下桥,支应着过往行人,就叫应山吧。像蒲扇的山,叫蒲山,蒲山内的石头可以烧炼成石灰,供人们使用,以次根据山的形状起名为磨山、羊山、紫山、杏山、遮山、独山等,神仙们各显其能,各显本事,撒豆成“兵”,瞬时,满山遍野茑飞兔跳、野獐鹿鸣,山山青翠,水水碧绿,香花四溢,吸凤引蝶,茑歌燕舞,看满山满岭、河晏沟塘,春风盎然,美不胜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到处是熠熠生辉,灿烂辉煌。
正在众仙们观察着大地美景的时候,又发现张果老的疏乎,把原于磨山背后的潦河水堵死了,淤泥多深,水深变小,致使下游鱼死虾亡,寸草不生,土地干枯。看到这里,铁拐李用他的铁拐杖举起砸下去,只听他说:
“这老头,只顾一时,不顾一世,没有长远的规划。如果水断流,怎么养活万物生灵,两岸的人们怎么生存?应该两岸是草茂粮丰,鸟语花香,把这的水顺畅的流下去,以滋润天上地下。”
说完话,他又拿起铁拐杖,狠狠砸在磨山的半腰上,一下子砸成了一个大坑,并且突突地向外流着清泉,一坑汨汨的水流,潺潺的溢出,哗哗地向山下滚去,他又在旁边突出的大石头,“噌噌”地磨去他铁拐杖上的污泥,使石头成了平面滑光。
巧在三国时的大将军关老爷关云长在新野奉了诸葛孔明的将令,大战博望坡,火烧曹操大将曹洪时,把他的青龙晏月刀砍得卷了刃口,他走到这里,遇到了这块天然磨石,让他的大将周仓在这块磨刀石上磨他的大刀,后人说的“关爷磨刀石”即是此石。
正在关爷磨刀的时候,这天是三月三日,天热日毒,玉皇大帝看到关老爷在此太阳日毒下,汗流浃背,就赶紧命令有关神仙起风赶雷,遮阳飘云,下起了大雨,立刻天凉阴爽,关节磨好了刀上马而去。
这就是传说的“三月三,关爷磨大刀”,天再好,再晴,这天准要下雨,已成了定律,所以人们在这一天总要下地带上蓑衣,割红薯秧,插秧子红薯等农活。
由于铁李拐的行动,又恢复了潦河的水流,一年四季,清水潺潺,鱼虾鲜肥,鹅鸭成群,两岸五谷丰登,人人丰衣足食。它日夜不息的向南蜿蜒,奔腾百里汇进长江的支流,和白河一道,流进雄伟壮阔、岸高水肥的丹江汉水,加入到滚滚咆哮着的浩淼无涯的长江洪流中,千百年来为民承载着负荷,输送着财富,造福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