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天资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447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皇上吉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异口同声且声音嘹亮的跪迎康熙回宫。
艾情忽然觉得这一切都象在演戏一样,可是这场戏似乎不会有尽头吧?在这一瞬间,真的好想好想爸爸妈妈,永远都不能再见到他们了吧?
康熙看到艾情一直低着头闷闷不乐的,边走边低声问:“情儿?怎么了?是不是怕朕法你太重?别担心,最多就是罚你到宗人府去受几天管教而已。呵呵~~”
艾情听到康熙的话,抬起头看着康熙。“宗人府?为什么是那里?”
“因为皇家的人犯了错都被关在那里。朕经想好了,你回晴空阁去拿一些衣服就到那里去吧!”康熙耐心的回答。
艾情点头不再讲话。
宗人府。
艾情开心地坐在椅子上吃水晶梨,一个满身官服的老人正气喘吁吁的瞪着她。
“格格,请您按照老臣的吩咐抄《女诫》一百遍。否则老臣会如实禀报万岁爷,老夫管不了格格,请万岁爷另请高明!”
“听说傅大人你做过皇阿玛的老师对不对?”艾情不仅对傅善的话充耳不闻,而且还自顾自己的问他问题。
傅善本来已经七十有三了,早已退休在家养老,但是这一次康熙居然专门把他调来看守艾情,可见艾情在康熙的眼中的确与众不同。但他这一与众不同可把他的老师给害惨了!艾情对他的话总是充耳不闻不说,还不停的问他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把他气的够呛!这不,又开始了!
傅善虽然已经被气的觉得自己一定会短寿几年,但是因为艾情是康熙最宠爱的格格,所以他不敢真的骂也不敢打艾情,所以到最后只有窝了一肚子的火儿。
他继续语语重心长道:“格格,您身为万岁爷最宠爱的格格,难道不应该给万岁爷争光吗?如果让人知道万岁爷最宠爱的格格原来是个不听教诲的野丫头,别人会怎么想万岁爷您知道吗?格格,请听老臣一言,好好的抄《女诫》吧!”
“本格格饿了!要先去用膳,然后再考虑到底要不要听傅大人你的安排!”
好不容易终于听话了,她要去吃饭?!傅善闻言差一点儿没被气的背过气儿去!但是他还是不能阻拦,因为艾情是格格,他是臣子。换句话说,没资格不让人家格格吃饭!
艾情看了看被她气的满脸通红的老人,居然让他不存在,自己在那儿喃喃自语。“宫里的膳食都已经吃腻了,我自己去做点儿好吃的吧!正好试试自己的厨艺到家了没有。”
御书房里,傅善满脸气愤的在向康熙报告他三天以来的工作。
“万岁爷,您一定要好好管管艾情格格,否则一个这么好的姑娘就这么毁了,老臣也觉得可惜!”
康熙看着自己的启蒙老师不善的脸色,有些诧异,他从来没看到老师这么失态过!“傅老师,情儿那丫头怎么惹您生气了?”
一提起艾情,傅善就气的全身发抖,“她、她她、、、、、、格格她,老臣在她到宗人府的第一天就好言相劝。她只要乖乖的把《女诫》抄上一百遍,老臣就会向万岁爷禀报格格已经悔过自新了!但是格格她、、、、、、咳、咳咳、、、、、、”
康熙眼中已经满是笑意了,旁边的裕亲王福全和恭亲王常宁都是忍俊不禁。因为他们三个小时候都是由傅善教过的,从来没有见到过他情绪失控,他这样子实在太过好笑!特别是艾情还在一旁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他满脸的气愤之色就更好笑了!
终于还是裕亲王福全比较老实的开了口,但还满眼笑意,“傅老师,您慢慢说,别激动、别激动!”
傅善拍拍自己的胸口,继续革命!“格格她!居然当老臣不存在!要不就当没听到老臣的话,自顾自己的在那儿说她的,还不时的问老臣几个完全与老臣的话无关的问题!万岁爷您一定要好好管管她!”
康熙装模作样地捂住嘴干咳两声,眼中却笑意更甚,故作严肃的对着正抬着头看房顶的艾情训导。“情儿,傅老师可是做过你皇阿玛的老师,你怎么如此不尊敬他老人家?”
艾情闻言看了斗鸡一样的傅善一眼,耸耸肩,无所谓地说:“老师您为什么要让我抄《女诫》?不就是想让我记得以后不能一个姑娘家太过随便吗?可是我做已经倒背如流了,还抄它干什么?”
傅善看到艾情的态度恶劣,终于不再顾忌她是一位格格,怒斥道:“胡说八道!老臣让格格你抄《女诫》,你只是在老臣说第一遍时把书拿起来草草的看了一看。以后从未见你再看过,你怎能在万岁爷面前说谎?格格果然需要好好调教!”
艾情惊奇地看了他一眼,“哇!傅老师您是不是气糊涂了?我是不是真的会背在这里背给你听,你不就知道了?我干什么要说这种谎话?”
“好!那你就背给老臣听听!若格格真的会背,老臣就心服口服,以后再不说格格的不是。格格开始背吧!”
艾情眨了眨眼睛,胸有成竹地笑着开始背:“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绌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知免耳。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谷负辱清朝。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吾今疾在沈滞,性命无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间作《女诫》七章,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远哉! ”
夫妇第二。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睢》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事,其用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敬慎第三。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虎。”然则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夫敬非它,持久之谓也;夫顺非它,宽裕之谓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媟黩。媟黩既生,语言过矣。语言既过,纵恣必作。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矣。
妇行第四。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
专心第五。《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行违神只,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故《女宪》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曲从第六。夫“得意一人,是谓永华;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舅姑之心,岂当可失哉?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自破者也。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然则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故《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叔妹第七。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已也;舅姑之爱已,由叔妹之誉已也。由此言之,我臧否誉毁,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自非圣人,鲜能无过!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而况妇人者也!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此必然之势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之谓也。夫嫂妹者,体敌而尊,恩疏而义亲。若淑媛谦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援,使徽美显章,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声誉曜于邑邻,休光延于父母。若夫蠢愚之人,于嫂则托名以自高,于妹则因宠以骄盈。骄盈既施,何和之有!恩义既乖,何誉之臻!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布于中外,耻辱集于厥身,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荣辱之本,而显否之基也。可不慎哉!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诗》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其斯之谓也。”
傅善越听眼睛瞪的越大,艾情背完以后,他已经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艾情只在三天前草草的看过一遍,其它几天她的确是没有看任何书籍。平常人背的东西三天不复习一定会忘的差不多,所以不管她是以前背的还是在三天前背的,记忆力都十分可怕!简直是过目不忘!
他伸出手,食指慢慢的指着艾情,“你你你、、、、、、格格你居然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格格果然是天之骄女,老臣对格格心服口服,佩服的五体投地!”
然后他转身告退了。康熙和其他两位亲王都瞪大眼睛看着艾情,最后异口同声道:“情儿你果然能过目不忘?”
“啊?好象是吧!我也不太清楚啦!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怎么试?”
“御书房里这么多书,皇阿玛您随便拿一本让情儿看一遍,然后看情儿是不是会背不就试出来了吗?”
“那好吧!朕来找找、、、、、、你就看《孟子》的这一段吧!”
三个人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艾情草草的看了康熙随便指的那一段。不过一盏茶的时间,艾情就和上书扬起头,“我已经会背了哦!这一段好简单,一点也不费脑力!”
康熙看着艾情笑着说:“朕不相信,你背给朕听听!”
艾情还是无所谓的耸耸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康熙和两个兄弟对望一眼:她真的能过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