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辰晓星 第5章:第一次小组会议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80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第二天下午,按照约定,林晓星提前十分钟来到了图书馆三楼的研讨隔间。让她意外的是,江辰宇竟然已经在了。
他今天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卫衣,少了几分穿衬衫时的正式感,看起来稍微……柔和了那么一点点。他正对着笔记本电脑屏幕,手指在触摸板上滑动,神情专注。
“下午好。”林晓星推门进去,打了个招呼。
江辰宇抬起头,看了她一眼,算是回应,然后目光又回到屏幕上:“坐。我们开始。”
依旧是高效直接,没有任何多余的寒暄。
林晓星在他对面坐下,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和笔。她昨晚回去后,根据江辰宇提到的“用户体验”方向,又琢磨了几个优化页面交互的小点子,准备今天讨论一下。
“第一阶段的基础功能已经基本实现。”江辰宇开门见山,调出项目代码仓库,“我review了你昨晚提交的代码。”
林晓星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他的代码审查一向严格到近乎苛刻,之前几次提交,都被他指出了不少格式和逻辑上的小问题。
“整体结构清晰,没有重大逻辑错误。”江辰宇的语气平淡,听不出褒贬,“Ajax异步处理的实现方式正确。”
林晓星悄悄松了口气。
“但是,”果然,转折来了,“有几个地方可以优化。”
他切换屏幕,指向几段代码:“这里,重复的DOM操作可以封装成函数。这里,错误处理不够全面,需要考虑网络异常的情况。还有,CSS选择器有些冗余,影响渲染性能。”
他语速平稳,每个问题都一针见血,并且给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或参考链接。
林晓星一边飞快地记录,一边在心里暗暗佩服。这些问题她自己根本意识不到,但经他一点拨,立刻豁然开朗。虽然被指出不足有点小小的沮丧,但更多的是一种“学到了”的充实感。
“我记下了,会后马上修改。”她认真地说。
“嗯。”江辰宇点点头,关掉了代码页面,“接下来讨论李教授今天上午发布的新需求。”
他调出新的PDF文件。李教授要求在基础的学生信息管理之上,增加一个“课程成绩分析”模块,能够按班级、按课程统计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并生成简单的柱状图展示。
“这个数据分析模块,需要用Pandas库。”江辰宇看向林晓星,“你之前接触过吗?”
林晓星老实地摇头:“只看过介绍,没实际用过。”Pandas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确实是超纲的内容。
“这个模块由我负责。”江辰宇似乎早有预料,直接分配了任务,“你需要做的是,新增一个前端页面,用于选择统计条件和展示我生成的分析结果图表。”
他共享过来一个简单的接口设计草图:“后端会提供一个API,接收你的查询条件(班级、课程),返回处理后的JSON数据,里面包含统计数据和生成图表的Base64编码图片。”
听到不用自己处理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图表生成,林晓星心里踏实了不少。但展示图表?Base64编码?这又是她知识盲区。
“Base64编码的图片……怎么在前端显示出来?”她下意识地问出了口。
问完她就后悔了,这问题听起来有点小白,会不会又触碰了他的“效率优先”原则?
出乎意料地,江辰宇并没有露出嫌弃的表情,而是耐心解释道:“可以直接赋值给img标签的src属性,格式是data:image/png;base64,{这里放编码后的字符串}。”
他甚至在旁边的白板上写下了示例代码。
“哦!原来这么简单!”林晓星恍然大悟,赶紧记下。这种一点就通的感觉让她很开心。
“嗯。”江辰宇看着她恍然大悟的样子,几不可察地应了一声,继续道,“新增页面的UI设计,还是由你负责。风格与之前保持一致,但布局需要适应图表展示。”
“没问题!”林晓星一口答应,这个她在行。她立刻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有她昨晚构思的几个草图,“关于这个新页面,我画了几个简单的布局,你看看哪种更合适?”
她将笔记本推过去,上面用彩笔画了三种不同的布局方案,分别标注了优缺点,比如“方案一:侧边栏筛选,主区域展示,空间利用率高”、“方案二:顶部筛选,图表可并列展示,对比性强”等等。
江辰宇显然没料到她会准备得这么充分,而且是用这种……手绘的方式。他愣了一下,才接过笔记本,低头仔细看了起来。
他看得很认真,修长的手指轻轻点在其中一种方案上:“这个侧边栏筛选的方案,交互路径更短,用户体验更好。可以采用。”
他居然采纳了她的方案!林晓星心里一阵雀跃。
“不过,”他又指向草图的一个细节,“筛选条件的排列顺序,可以按照使用频率调整一下。班级筛选放在课程前面,更符合实际操作逻辑。”
“有道理!”林晓星虚心接受。他总能从她忽略的细节里发现可优化的点。
“还有,”江辰宇翻到笔记本另一页,上面是林晓星画的一些加载动画和成功提示的草图,“你画的这些交互状态,可以尝试实现。技术上不难,用到之前提到的CSS动画和JavaScript控制显示隐藏即可。”
“真的可以吗?”林晓星眼睛一亮,“我还怕会影响性能或者没必要。”
“适度的交互反馈是必要的。”江辰宇肯定了她的想法,“只要不影响核心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值得投入。”
这一刻,林晓星感觉眼前的江辰宇不再是那个冷冰冰的代码机器,而是一个真正在思考产品、关注用户体验的开发者。虽然他表达的方式依旧直接,但内容却让她受益匪浅。
接下来的讨论顺畅了许多。两人就新页面的具体功能、接口细节、完成时间节点进行了详细的沟通。林晓星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江辰宇则从技术实现和逻辑严谨性角度给予评估和建议。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主要事项就是这些。”江辰宇合上电脑,总结道,“新增页面的静态部分和基础交互,给你两天时间。完成后我接入数据分析接口。”
“好的,我尽力。”林晓星感觉干劲十足。
会议结束,两人一起收拾东西离开隔间。走到图书馆门口,外面天色尚早,阳光正好。
“那个……”林晓星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你昨天说的,关于DOM操作封装和错误处理,有没有推荐的参考资料或者示例代码?我想深入了解一下。”
江辰宇脚步顿住,看向她。女孩的眼睛亮晶晶的,里面充满了求知欲,没有半分被批评后的抵触或敷衍。
他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思考,然后拿出手机:“加个微信。资料我晚点发你。”
林晓星愣住了。
加……加微信?
这算是……从“被迫组队的队友”升级为“可以私下联系的同学”了吗?
她几乎有些手忙脚乱地掏出手机,扫了他的二维码。他的微信头像是一片纯黑的星空,中间有一个极简的白色齿轮图案,昵称就是本名“江辰宇”。
“好,好的!谢谢学长!”她通过好友申请,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嗯。”江辰宇收起手机,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走了。”
他转身离开,背影挺拔,很快汇入校园的人流。
林晓星站在原地,低头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个新添加的、头像是一片星空的联系人,心里有种微妙的成就感。
这次小组会议,和她预想的完全不同。
没有冰冷的指令,没有单方面的碾压,反而像是一次真正的、平等的“讨论”。她提出了想法,并且被采纳了;她问了问题,得到了耐心的解答;她甚至……要到了他的微信!
虽然他还是那副惜字如金、表情匮乏的样子,但林晓星能感觉到,那坚硬的冰山外壳,似乎裂开了一道小小的缝隙,透出了一点微弱的光。
而她,好像正小心翼翼地,朝着那道光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