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番外1:樟树下的“专业对话”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38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初夏的云渺村刚掀晨雾,湿润的空气里浸着稻田的清香,村口老樟树的枝桠间还坠着几颗晶莹的露珠,沾在深绿的叶片上轻轻晃动,两拨气质迥异的“A大校友家属”便先后踏碎了青石板路的宁静。
    第一辆黑色轿车稳稳停驻时,沈泽父亲沈宏业推开车门的动作都带着金融从业者的精准——这位前A大金融系教授如今执掌着数十亿规模的私募,熨帖的深灰西装袖口绣着枚低调的校徽,银灰色的袖扣折射着晨光,指节分明的手里攥着本卷边的《货币银行学》,书脊磨出的毛边是三十年来备课、演算留下的深刻印记。
    母亲苏曼莉紧随其后,真丝围巾上的水墨竹纹恰与远山云雾中的竹林相映,她抬手拢了拢被晨风吹乱的鬓发,精致的珍珠耳坠轻轻晃动,眉峰微蹙的模样藏不住连日来的焦虑与困惑:“当年在未名湖畔的银杏树下,我看着他捧着全国金融建模大赛的金奖杯,奖杯上的光比秋叶还亮,满以为他迟早要接你手里的量化基金班底,谁料毕业十年,倒把那些复杂的马尔可夫模型、风险对冲公式,全用在了这山坳里的乡村小学——修投影仪要算维护成本,帮竹编艺人做定价要画收益曲线,这哪是金融系高材生该干的活?”
    自家儿子沈泽曾是A大金融系的“建模大神”,大三时一篇《基于机器学习的股市拐点预测》就登上了核心期刊,毕业时华尔街三家投行同时抛来橄榄枝,如今却突然“裸辞”回村牵头搞“乡村教育赋能基金”,这趟云渺村之行,夫妻俩势必要探个究竟,更要把“走偏路”的儿子拉回“正轨”。
    几乎在黑色轿车停稳的瞬间,另一辆银灰色轿车也缓缓驶入村口,车身上还沾着几星山间的泥点,透着烟火气。
    林栀父亲林建国推开车门,棉麻衬衫领口随意敞着两颗扣子,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A大百年校庆”T恤,口袋里插着支磨得发亮的钢笔——那是他当年留校任教时,文学院老教授送的毕业礼,帆布包上“A大人文”的字样被阳光晒得有些褪色,拉链上挂着个小小的竹编挂坠,是林栀小时候的手作。
    包里除了刚校勘完的《云渺村乡土教材》手稿,还细心装着女儿爱吃的桂花糕——那是他特意绕路二十公里,去老城区巷口那家三十年的老店买的,油纸包着还带着余温。
    母亲王秀莲是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素雅的棉麻连衣裙外搭件米白针织开衫,手里的恒温箱里,银耳莲子羹还保持着适宜入口的温度,箱底压着几本文学院教授签名的《乡土中国》,费孝通先生的亲笔题字墨迹新鲜,是她特意托老同事从图书馆借来复刻的。
    “栀栀当年的毕业论文《竹编里的文化基因》,答辩时连费孝通先生的弟子都拍着桌子夸”有田野调查的真功夫”,我当只是篇拿优的作业,没想到她真把论文里”让非遗活在生活里”的想法,全搬到云渺村来实践了。”林建国摩挲着帆布包拉链上的竹编挂坠,语气里既有父爱的骄傲,又藏着掩不住的牵挂——女儿曾是文学院的“笔杆子”,大二时散文《未名湖的竹影》就登在校园刊物头条,毕业时出版社的签约合同摆在面前,足够她在城里租间带阳台的房子,安安稳稳写自己的文字,如今却把书桌搬到了漏过阳光的乡村教室,把文字写进了稻田的晨露与竹编的纹路里。
    “您是沈泽的家长吧?这帆布包上的校徽,跟我家栀栀当年的一模一样。”林建国先一步认出对方,目光落在沈宏业袖口的A大印记上,瞬间找到了跨越十年的“暗号”。
    沈宏业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伸手相握时指节微紧,掌心的薄茧蹭过对方的手背——那是常年握笔与敲键盘留下的共性痕迹,话锋却带着学者的锐利与不容置疑:“林老师是文学院的?当年A大跨学科研讨会,您讲《乡土中国》与当代乡村建设,我坐在第一排,印象很深。但恕我直言——乡村教育的公益属性太强,沈泽用夏普比率测算这笔教育投资的回报,在金融领域完全是”非理性投资”,风险敞口太大,收益周期长到不可控。”
    他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货币银行学》的书脊,磨旧的纸页边缘微微卷起,“资本的天性是逐利,把优质的金融资源投到这里,就像把精密的瑞士钟表扔进泥地,太不符合金融逻辑。”
    苏曼莉在旁轻声补充,语气里满是惋惜与心疼:“我们不是反对孩子做公益,周末去敬老院、捐资助学都支持。可他当年的同窗,有的在华尔街操盘百亿资金,深夜的交易记录能影响全球股市;有的执掌头部基金,年度报告一出来就被机构哄抢,他却在这儿修投影仪的线路、蹲在竹编作坊里算成本,这不是屈才是什么?”这话像温润的和田玉撞上坚硬的青石板,没有激烈的争执声响,却带着知识分子特有的、藏在措辞里的观点交锋,空气里都透着微妙的张力。
    “沈教授这话,我倒想和您商榷一二。”王秀莲温和地接过话头,声音里带着语文教师特有的舒缓语调,从帆布包深处掏出本封面卷边的作业本,纸页边缘泛着毛边,上面还沾着几点不易察觉的墨渍,“您看这篇《我的竹编老师》,是村里留守儿童月月写的。以前这孩子连说话都不敢抬头,栀栀用文学院的文本解读方法,带她去竹林看竹影、去稻田听风声,教她从生活场景里提炼素材;沈泽则用金融模型帮学校做年度预算,把每笔捐赠都拆分成”教学设备””营养餐””课外活动”,一分钱都没浪费——这不是非理性投资,是”人文+金融”的互补,是让知识真正落地。”
    林建国也连忙翻开帆布包,取出沈泽设计的乡村教育基金手册,首页印着星光教室的照片,孩子们戴着VR眼镜的笑脸格外鲜活,“您看这张乡村人才培养的长尾回报曲线,是沈泽用五年数据做的模拟。他算的不是短期的财务收益,是十年、二十年后,这些学会了金融思维、传承了非遗文化的孩子,给乡村带来的改变——有人回来办竹编厂,有人搞农产品电商,有人当乡村教师,这种价值比量化基金的收益更有温度,也更长久。”
    沈宏业低头扫过手册扉页上的A大校徽水印,那是燕大出版社特有的标识,忽然笑了——原来两个孩子早有默契,把A大“经世致用”的校训精神,悄悄种进了这片山坳的泥土里。
    苏曼莉接过王秀莲递来的明前龙井,茶叶罐是个小小的竹编筒,上面的纹路细腻精巧,竟是林栀亲手编织的,指尖触到篾条的温润触感,忽然觉得这乡村晨雾里的清新空气,混着淡淡的竹香,比美术馆里恒温恒湿的冷气更沁人心脾。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