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改革潮起遇新困,电机失踪现疑云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29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春末的铁山终于褪去寒意,红星厂老锻工车间的1号煤炉日夜不熄,火红的钢坯在孙老铁的锤下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这声音比任何时候都让人踏实。周铁军蹲在炉边,往炉膛里添了块焦煤,看着火苗舔舐着钢坯,想起三个月前这里还是荒草萋萋的案发现场,恍如隔世。
“周师傅,这是新一批C6140的零件图纸,你再把把关。”林晓燕捧着一叠蓝图走进来,蓝色的油墨味混着煤烟味,成了车间里最鲜活的气息。她已经正式留在厂里的技术科,接替父亲林建国当年的部分工作,蓝布工装穿在身上,倒有几分当年林科长的干练。
周铁军接过图纸,指尖划过标注着“淬火温度860℃”的字样——这是马德山用生命守住的参数,如今清晰地印在新图纸上。“晓燕,你看这里的倒角尺寸,比老图纸多了0。5毫米,是你改的?”他指着一处标注问。
“是孙师傅建议的,说这样更符合现在的装配需求。”林晓燕蹲下身,看着炉中翻滚的火苗,“我爸日记里写过,马师傅常说”技术要活,不能死抱老本子”,现在总算懂这话的意思了。”
正说着,张会计急急忙忙跑进来,老花镜滑到了鼻尖上:“周师傅,晓燕,厂部紧急通知,下午开全体职工大会,说是市里要搞国企改革,咱们厂要进行资产清查,不合格的厂子可能要兼并重组。”
这话像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水面。车间里的锤声停了,孙老铁直起身,围裙上的火星还在闪烁:“重组?那我们这些老骨头怎么办?红星厂的招牌要砸了?”
张会计叹了口气:“现在全国都在搞”三年脱困”,纺织厂已经压锭减员了,咱们机械行业也躲不过。这次资产清查就是要盘清楚厂里的设备、零件,要是账实不符,麻烦就大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个账本,“我先核对了下设备台账,发现二车间那台进口电机不见了,1995年买的,花了二十多万呢。”
周铁军心里一沉——二车间正是马德山遇害的地方,那台电机是当年为了生产高精度零件专门引进的,体积庞大,怎么会凭空消失?“台账上最后一次记录是什么时候?”
“1999年1月,也就是马师傅出事前后。”张会计翻着账本,“领用记录是空的,既没报废手续,也没调拨单,就像从厂里蒸发了一样。”
下午的职工大会开得人心惶惶。厂长站在主席台上,身后的横幅写着“深化改革,脱困增效”,声音透过老旧的麦克风传出:“市里给了我们半年时间,只要完成资产清查,保住核心技术,就能争取到技改资金。但要是查出来资产流失,谁也保不住红星厂。”
散会时,王桂兰推着轮椅找到周铁军,手里攥着个布包:“周师傅,这是老马头生前的工具包,我收拾东西时发现的,里面有个小本子,好像记着些设备的事,你看看有没有用。”
工具包是深棕色的牛皮材质,边角已经磨得发亮,里面的小本子是工厂发的劳保用品,纸页泛黄。周铁军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记着设备维护记录,翻到1998年12月,一行字让他眼前一亮:“二车间电机异响,拆检发现轴承磨损,李茂山说报损,我看还能修。”下面还画了个简单的电机结构图,标注着“进口轴承型号7310”。
“李茂山当年说电机报损了?”周铁军立刻找到张会计,“1999年有没有这台电机的报损记录?”
张会计查了半天,摇着头说:“没有任何报损手续。那时候李茂山管设备科,他说报损我们就登记了,没想到他根本没走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