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惊澜初现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63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云烨的车队跟在那名黑色驿卒之后,几乎是前后脚地进入了京城。
城门的守军显然已接到命令,看到公主的仪仗,立刻肃然放行,但空气中弥漫的那股因紧急军报而带来的紧张感,却挥之不去。
回到阔别数月的揽月阁,云烨甚至来不及换下沾染风尘的衣裳,宫中传旨的内侍便到了。
并非盛大的封赏典礼,而是皇帝于澄渊阁的紧急召见。
澄渊阁,顾名思义,取其“明察深渊”之意,是宫中一处相对僻静的殿宇。
此刻,这里灯火通明,气氛凝重。
萧凛负手立于殿中,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阴郁。
除了他,殿内只有钦天监监正、兵部尚书以及两位显然是刚被紧急召来的老臣。
见云烨进来,萧凛直接免了她的礼,将一份刚刚译出的军报递到她面前。
“看看吧,东海送来的。”
云烨快速浏览,内容与她在城外所感相差无几——
三郡七县,海潮一夜倒退三十里,海底现遗迹,黑影徘徊,诡歌惑心,民心溃乱。
“陛下,”
钦天监监正,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声音带着颤抖。
“此等异象,千年未见!海潮倒卷,乃乾坤倒悬之兆;诡歌惑心,非妖即孽!老臣……老臣恐是……天降责罚啊!”
他话未说尽,但殿内几人都明白,这“责罚”的由头,很容易就会被引到刚刚结束的、杀戮过重的南境之战上。
兵部尚书则更务实一些,但同样忧心忡忡:
“陛下,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调拨粮草,安置灾民,并严防沿海骚乱或……或有敌人趁虚而入。”
萧凛没有表态,目光转向云烨:
“公主,你刚从南境归来,于此类”非常之事”见识最深,依你之见,此事当如何?”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云烨身上。
她知道,这是危机,也是契机。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身体的疲惫与不适,声音清晰而冷静地响起:
“陛下,监正大人忧心天象,尚书大人关切民生兵事,皆是为国筹谋。然——”
她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
“若将此异变简单归为”天谴”,或仅视为寻常灾异处置,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毁长城!”
她抬起左手,虽未亮出诅咒印记,但那个细微的动作足以让萧凛和知情者明白其意。
“臣在南境,亲身与操控水虺、散播孢子的邪祟交手。
其力阴毒诡谲,绝非天地正道。
今日东海异状——反常退潮、海底遗迹、惑心歌声——与臣在南疆所遇邪术手段,其核心皆为”以异常之力,行混乱毁灭之实”,何其相似!
臣据此推断,此非天灾,实乃人祸!
或确切说,是类同南疆”万龙窟”的邪祟之力,已将其黑手伸向了我朝海疆!”
“将陆地之祸与海洋异变联系起来?”
一位老臣失声惊呼,觉得难以置信。
“为何不能?”
云烨反问,语气斩钉截铁。
“邪祟之力,岂会画地为牢?南疆密林与东海深渊,于它们而言,或许只是不同的猎场!
其本质皆是侵蚀与毁灭!
若此时仍以”祭祀”搪塞,或因循守旧只做表面安抚,而不彻查力量根源,恐待邪祟扎根深海,势力坐大,届时水陆夹击,才是真正的覆国之危!
南境之苦,血泪未干,岂能重蹈覆辙?!”
她的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
尤其是最后一句,将东海危机与刚刚用鲜血换来的南境胜利捆绑,彻底堵住了那些企图用“天谴”论来否定前期战功、打压她与萧凛威望的悠悠之口。
殿内陷入了短暂的死寂。
云烨的推断太大胆,却又有一种令人不安的逻辑。
萧凛眼中精光一闪,他等待的,就是这个打破僵局的契机。
他猛地一拍桌案,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公主所言,鞭辟入里,深合朕意!
非常之时,若再拘泥于常理,便是坐以待毙。
陆上有”司辰使”稽查妖邪,卓有成效;如今海疆生变,妖氛已现,亦需设立专岗,授予专权,以应对此非常之变!”
他目光灼灼,朗声宣告:
“朕决议,特设”巡海使”一职,总揽稽查海疆异动、协调沿海防务、应对一切非常之事之权,遇紧急情况,可临机专断,先斩后奏!”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云烨身上,带着无比的信任与沉重的托付:
“公主阿史那·云烨,于南境功勋卓著,深知邪祟本性,勇毅果决,即日起,兼任巡海使!”
巡海使!
云烨迎着萧凛的目光,感受到那目光中的重量——是帝国的信任,也是无法推卸的责任。
她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深深一揖,声音清晰而坚定:
“臣,云烨,领旨!”
这一刻,她手中的权柄与使命,已从陆地的“司辰”,正式延伸向了那片莫测的、正在酝酿着风暴的“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