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陈宋两家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29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听着外面雨打玻璃的声音,心也跟着归于平静。
终于下雨了,雨天不用找那人练车,雨天也不用撞到他。
雨天还适合睡懒觉,翻个身安心补眠……
宋建军瞧着外面的雨,掏出手机,拨通钟渝电话:“钟渝啊,你该忙忙,这天儿也练不成,车打滑,安全第一。”
“这我知道,宋叔儿,我闲着没事儿,一点也不忙,您不去厂里吧?昨儿给您带的茶叶,忘拿给您了,我这就给您拿过去。”
宋爸没做他想,欣然答应。
下雨天闲着也是闲着,干脆来壶茶在杀一盘,这不是陪玩儿就来了吗?
窗外淅淅沥沥,雨滴敲在空调外机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宋春妮迷迷糊糊翻了个身,把脸埋进枕头,试图继续进入睡梦。
那清脆的滴答声仿佛敲在她的耳旁,放大无数倍。
彻底醒了,顶着一头鸡窝发型爬起来,趿拉着拖鞋往卫生间走。
家里两个卫生间,自己要去的这个离客厅有点远,但过道还是有个她的身影晃来晃去。
钟渝的心思全在那一瞬的倩影,心猿意马……
他,还是想瞧瞧她,大老爷们怕什么?
小姑娘都表露出来,自己再不出现就是大孬包。
“将军。”宋爸的”炮”隔着”象”重重落下,把钟渝飘走的思绪震回棋局,棋盘上,自己这边儿已经被杀的所剩无几。
这一声的“将军”也把宋春妮给惊了下,心里纳闷儿,这自己和自己下棋能兴奋成这样?
也不怪她没多想,宋爸和自己下棋是时刻在家里上演。
叼着牙刷,睡眼惺忪的晃进客厅,头发乱蓬蓬的翘着,嘴角还残留着一点牙膏沫。
然后就是,她僵在原地,钟渝就看到这么一副场景。
眨眨眼,钟渝穿着一件深灰色衬衣,袖口挽到手肘,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
那双骨节分明的手此刻捏着那把自家爹珍藏的紫砂壶,重点是那把壶非常小,尤其和他那双大手形成鲜明对比。
被他拿在手里的小紫砂壶,水流如丝,稳稳注入两个小茶杯。
第一反应居然是想到自己额头爆出来了密密麻麻那层痘痘,是的,一层。
她几乎要崩溃了,现在自己这形象……被那人看了个满眼。
宋爸得意洋洋的笑着抿茶,这多半天都是自己赢,可不心情大好么。
自己爹听到声响回头:“嗬,看看这谁起了?大功臣这是中午该点餐了啊。”
宋春妮:……
讲真的,她真觉得自己走背运,点子太背。
这都什么跟什么?
最不幸的事儿都摊她身上了。
宋春妮咬着牙刷,心里冷哼,有这么冷吗?
哼,穿衬衣不会热吗?不过绷的有点紧,尽显好身材。
还有还有穿成这样是要勾引谁?
又一想,这狗东西,对自己好像并不感冒,再想到昨天自己那丢人现眼的举动,越想越恼,转身就走。
宋爸,看着上一秒还好好的人突然甩脸子,一阵无语。
至于吗,就说了个大功臣起晚了而已,也不至于撂脸子啊。
宋爸尴尬:“嗨,大了不让说。”好像解释给他听,自家孩子没礼貌是他惹乎的。
渝轻笑,接着给宋爸茶杯续上茶水,还是一派温和。
宋爸心说,多好的小子,孩儿他妈提起的单位新来的小姑娘,得好好扫听扫听。
要是条件什么的各方面都不错,就介绍俩人见一面,一会儿跟孩她妈在提提。
宋春妮中午饭不打算吃饭,怎么能在一个桌上脸对脸?
于是窝在床上,拿起翻了又翻的海贼王,继续啃书。
陈静芳一副恨铁不成钢,埋怨都是宋爸惯的,不吃就不吃,饿的轻。
但当着钟渝的面又不好教育孩子,只能咬牙忍着。
而罪魁祸首钟渝当着宋叔宋婶也不好私下找她说话,何况真不知道怎么开口。
他想到了小丫头额头的那片痘痘,上辈子接触过一养生高人,说是老茶油消炎养肤。
家里好像还有战友从赣省寄来的老茶油,据懂行的老中医也说,这是东西,年头越久越好用,还能除痘印。
家里那瓶是十五年的,一会儿拿下来给她用。
下午自己就要归队,时间有点赶,找不到机会和她说话,只能悻悻离开。
姑娘长大心思多,宋建军觉得可能当着外人面说她,脸上挂不住才闹情绪。
故而,就让陈静芳进屋瞅瞅,陈静芳觉得这死丫头就是欠抽。
就到底谁让孩子受委屈了,开始互相指责。
陈静芳也懒得和宋建军吵吵,因为管孩子没少有分歧,尤其是管教宋春妮,极为难统一。
宋春妮在宋家和陈家是截然不同的位置,宋妈娘家姓陈,姥爷是洲城师范的老师,姥姥学校管后勤的,目前在家养花种草。
时代洪流中最闹腾的那几年,姥爷姥姥还算安稳的度过,没被卷入是非也是做人低调,他们用老实本分诠释了什么叫”隐形人”。
他们的三个孩子都在体制内工作,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家庭,在洲城也是非常体面。
在90年代,能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或者高校那就属于杠杠的”铁饭碗”。
不说稳定和社会地位,就说这时候住房和各种福利都和这份饭碗息息相关,工资不高却有保障。
春妮的妈妈陈静芳在陈家是第一个孩子,被宠的有些过头,也没经过生活的捶打,也可能性格使然,就是过于天真。
她脑子里好像就没”坏人”这俩字,但凡是看着谁,她都说人家好,没个好坏之分。
上了个中专,分到农业局,和姥姥也一样也在后勤,单位里混日子,她那心眼儿也上进着实有点难。
宋舅舅陈学明,人如其名“勤学明理”,一股书卷气,温和又斯文。
春妮印象中,自家大舅没发过脾气,就是好好先生一个,和姥爷一样,在师范做了老师。
小姨陈玉华,和自家妈一样并没有继承到姥爷的温和气质,大嗓门儿咋咋唬唬。
不过比自家妈强的是,她没那么——单纯!
用洲城话讲:心眼儿挺多,沾上毛就是猴儿,在文化剧团,差不多也混日子。
由于姥姥姥爷对自家妈的偏爱,再是宋春妮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因而也得到了更多的溺爱。
说是疼闺女也好,说是疼外甥女也好,反正惯的有些没规矩。
要单说具体表现在哪,都是些宵小不严的事儿。
比如:家里单有宋春妮的时候,多吃多占那都没嘛的,可后续舅舅小姨分别结婚生子。
两家都是男孩,和宋春阳三个孩子前后没错几岁,吃东西什么的就抢着都是香的。
因而吧姥姥总给宋春妮吃独食儿,人家舅妈就不老乐意的,哪有这样的?
要不就都给,要不全别吃,你这偏心眼儿惹呼的孩子见天儿哭闹,意见那是一天比一天大。
小姨姨倒没这么多想法,她也没闺女,拿着宋春妮也当自己孩子,故而多一口少一口的也无所谓。
有时候陈玉华也跟自家妈念叨,老这么惯孩子相当于害孩子,规矩还是得养好。
陈静芳耳朵根子软,谁说句啥她就听句啥,宋春妮耍混的时候,说急眼了就上去打两下。
宋建军觉得男孩打两下不碍的,小丫头上手揍怪不落忍,孩子又不是听不懂,好好跟她说也是听话的。
再加上他也觉得岳母教育有问题,大老爷们对女人间的小九九这些不敏感,但也不是不懂。
孩子舅妈脸色不好看,那少往那边去就完了呗。
可这话也不好跟自己那傻娘们说,她那俩心眼儿还没2两沉,啥都往外突突,别最后丈母娘在和儿媳妇矛盾升级。
他只一味要求,不能动手。是啊,回姥姥家惯着,在家你看不过眼就上手,孩子能管好才怪。
孩子都不知道哪头对,哪头错,这一护就出现了这么个性格的孩子。
陈静芳则不认为是自己家惯的,她觉得是老宋家的原因。
宋家重男轻女,宋奶奶一农村老太太,她才不管老亲家如何宠孩子,在老宋家闺女位置就是垫底儿。
所以就俩极端,在陈家宋妈怕给闺女惯坏了,总是跳出来第一个纠正错误,充当严加管束的“恶”人。
到了老宋家,由于家里重男轻女的观念,宋爸倒是一反常态,他就格外偏爱自己闺女。
生怕闺女受了自己老娘的白眼儿,所以,宋春妮就是在宋爸宋妈一文一武的教育环境下长大了。
动不动和宋妈顶牛,宋爸则是无条件袒护。
宋爸家里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个哥哥宋建国,弟弟就是老三宋建民。
宋爷爷年轻那会儿,还是工分制,都在一起劳动,村里组织打农药。
也不知道是保护措施没做好,还是得了什么疾病。
反正下工回家,吃完饭就歇晌睡觉,下午上工铃声响的都快结束了,这个憨厚能干的人也没能爬起来。
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力就这么没了,村里都在传,宋爷爷是吸入了农药,中毒死的。
最后谣言愈演愈烈,村书记和村里领导班子一商量,给算因公死亡,还给补助了一点钱。
那个年代钱不多,但落了个好名声。宋奶奶也没再走一步,就拉吧着三个半大小子,继续过起了上工的小日子,也没在闹腾。
这也成就了宋爸的求学,村里大队的支持并推荐,算是有了个还不错的待遇。
进了城里读到中专,那会儿包分配,因此祖祖辈辈老农民的宋家,也出了个端铁饭碗的。
宋爸是家里比较有出息的,虽然进了个闲职单位,工资也少的可怜,可说说出去体面啊。
要弟弟宋春阳那会儿还有计划生育,公职人员不给生二胎,要么工作全丢。
没辙,宋爸和宋妈商量后决定他辞职,为啥宋妈不辞职,当时宋爸考虑得失,觉得自己辞职比宋妈辞职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