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让人摆烂的端平年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19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说起宋朝,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那繁华的文化底蕴,但是说起南宋,估计大家第一时间便是为岳大帅打抱不平了。
可以说南宋存在感低到不行,大家可能有点印象的皇帝便是赵构和赵昺了。
一个开创,一个灭亡。
一个求和,一个赴死。
而林长路出生的时间点则位于南宋时期,换其他的穿越者估计这时候想的便是起义了。
毕竟天大地大老子最大,这天下他姓赵的能拥有,咱姓林的凭啥不行?
林长路便如此振奋的挺过了穿越的前四年,在端平五年冬进入了一个老秀才所创立的私塾进行蒙学后,便放弃了起义的想法了。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现在的时间点,端平年间。
呵呵,端平年大家可能还是陌生,那南宋倒数第二个皇帝呢?
这可是鼎鼎大名的宋理宗啊!
死后被元人从帝陵中挖出来,头盖骨被制作成酒杯的皇帝!
一直到大明建国,头盖骨才被老朱送回墓里。
而这个时间点的话,宋朝的老对手金人已经成为了历史中的一员了,而新对手蒙古帝国正在崛起中。
前期蒙古帝国的实力直接让林长路选择了摆烂。
至于救国?起义?
怎么救?怎么起义?
这时候的宋理宗可是励精图治版的,就这样还是在几十年的战争中打没了心气,后期直接成了昏君。
所以你让一个二十一世纪一个在就业路上屡被蹂躏的,无钱无权无女朋友的古汉语专业研究生,并且在连续100次求职失败后,睡前痛骂古汉语专业的文科狗去救国,去起义……
抱歉!
一日是废物,我穿越了还是个废物!
不过放弃归放弃,“宿慧”的林长路可是村里老人的香饽饽。
也是因此,哪怕林长路屡次跑堂,也不会被徐夫子开除。
毕竟在徐夫子他老人家看来,孩童性子未定,跳一点就跳一点,功课完成无误便可。
林长路的表现值得他如此对待。
一路走来,茅屋土坯房不成规则的摆布,也亏得人少地多,才能如此摆弄。
二木村,顾名思义便是林姓大村,虽然依山傍水,但是仍属于穷乡僻野之列。
因为当地人对于山水的利用,仅限于满足生活的需求而已。
比如要盖房子,就上山砍几棵树拖回家做梁木底柱。
家里没米下锅了,就上山找点野菜野果,下水捉两条小鱼丢锅里。
古代的封建小农经济,还是以田地为生的。
大部分村人靠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为填饱肚子奔波,比较富庶的也只是那么几家地主而已。
自古地主便家大业大,随随便便就有良田几百亩,将其出租出去,一年的租金都够一般人家奋斗一辈子的了。
而有了钱就可以买地或者置办几个铺子,再钱滚钱,利滚利,财又生财,生活便过的越来越好。
而贫困人家靠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的产出还不够塞牙缝,只能租地种。
但是在古代又没有减免土地税的政策,许多家庭辛辛苦苦种一年粮食,除去苛捐杂税地租之后,能够一家嚼用果腹就不错了。
属于饿不死,但是也过不好,当然灾年例外,那是想活都难。
当然林长路家还算好一点,家里还有良田十余亩,算是村里中等人家。
在家里老爷子去世之后几个叔伯辈便分了家。
林长路他爹分得小屋两间和几亩薄田,后来再开垦出新田,将日子慢慢过好起来。
不过也难,毕竟南宋中后期了,问题也是积累一堆。
林长路家这样的条件还是只能勉强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