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抗生素的线索:辐射病的共性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59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陈锋把证物袋塞进内袋,拉上外套拉链。走廊的灯还亮着,但办公室里已经没人了。技术员刚走,桌上的纸片被收进密封箱,保险柜空了,墙上的医疗执照也不见了。他站在门口,回头看了一眼那扇被战术笔卡住的门锁,没说话,转身下楼。
    林悦在车里等他。赵大川已经带人回支队,张明远被押上警车时一句话没说,右手小指微微颤了一下。
    “药的事得查清楚。”陈锋坐进副驾,声音很平,“那不是普通药,也不是医院能随便开的。”
    林悦点头,发动车子。“我刚才在路上查了省疾控的公开目录,没有”复合抗辐射制剂A型”的备案。这种名字不像正规药品编号,倒像是内部代号。”
    “那就不是走正规渠道的。”
    “对。如果它真用于治疗辐射病,那只能从有核应急资质的单位出。”
    陈锋盯着前方路灯一盏盏掠过。“港口集团医疗站。”
    林悦没接话,但手指在方向盘上轻轻敲了一下。
    回到支队,周明已经在网安室等了。他面前两台显示器同时亮着,一台连着内部档案系统,另一台跳着不断刷新的日志流。
    “你来得正好。”周明抬头,“我刚接到你电话就在查药物数据库。这玩意儿查不到公开记录,但我记得省疾控有个封闭药理库,专门存高危药物使用档案,得审批才能进。”
    “能进去吗?”
    “常规流程走不通。审批要三天,还得政工科签字。但现在——”他敲了几个键,“我用老周的警员编号模拟了一个紧急协查请求,借了法医中心的权限通道,正在试跳转。”
    屏幕上跳出一串验证框,进度条缓慢爬升。
    “这种药,”林悦站在两人身后,“如果不是用来治辐射病,那就是假药。但如果真是治辐射的,那老周当年接触的污染源,比我们想的更严重。”
    “不只是他。”陈锋说,“张明远说父亲被接走时已经在好转。说明有人用了这种药救人。可救了人,又把他弄走,还让医生闭嘴。问题不在治疗,在谁需要这种药。”
    周明忽然抬手,“进了。”
    屏幕刷新,跳出一个分类目录。他点开“核应急药物管理”,再进“1998年度配额使用记录”。
    列表跳出来。
    “看这里。”他手指一划,“”江州市局特勤人员应急医疗包”,登记了六次领取记录,每次一支,时间集中在七月下旬。”
    “七月二十号凌晨,父亲被送进医院。”陈锋声音压低,“就在同一天,市局有人领了这种药?”
    “不止。”周明往下拉,“领药人签字栏是代签,但单位盖章是真实的。审批人是时任副局长王振海。”
    屋里静了几秒。
    林悦开口:“也就是说,这种药本来就是给警察准备的。他们知道会有人受伤。”
    “或者,”陈锋缓缓说,“他们早就知道那天会发生什么。”
    他转身就走。
    “你去哪儿?”林悦问。
    “人事档案室。我要查当年参与”4·12案”的警员名单,特别是码头执勤的。”
    “健康档案是加密的,你调不了。”
    “我不调全部。我只要伤亡名单。”
    林悦没拦他。
    半小时后,赵大川在档案室后门碰上他。他手里抱着一摞扫描件,纸角发黄,边沿有虫蛀的痕迹。
    “你要的纸质档,”赵大川把文件递过来,“九八年到九九年,所有因病退役和死亡的警员记录。电子系统没存健康详情,但这些老档案里有医生手写的死因备注。”
    陈锋接过,直接翻到最后几页。
    一页纸上写着:李建国,男,三十七岁,原巡警支队三中队副队长,1999年3月因突发性血液衰竭死亡,家属拒做尸检。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长期服用“复方免疫调节剂”,用药来源为市局医务室特批。
    陈锋手指停在那行字上。
    “李建国?”赵大川说,“那是老周的搭档。两人一起跑码头线好几年。他死后老周请了三天假,回来就没怎么说话。”
    陈锋继续翻。
    又一页:张立新,男,四十一岁,交警支队外勤,2001年肝肾功能骤衰,家属称病前常感乏力、皮肤易破。
    再一页:王德海,男,三十九岁,治安大队,2002年因“不明原因骨髓抑制”去世,生前多次申请调离岗位。
    一共七个人。
    七份死亡证明,六份写着“器官衰竭”“血液异常”“免疫崩溃”,三个人用过和老周同款的药。
    “这些人,”赵大川低声说,“都在九八年参与过码头清查任务。有四个,是当天夜里在现场的。”
    陈锋把文件一张张摊在桌上。
    林悦赶过来时,他正盯着李建国的警员证复印件看。照片上的男人穿着九十年代初的警服,肩膀宽,眼神直。
    “我刚做了比对。”林悦把平板放在桌上,“我把这七个人的死亡时间,和核电站废弃区的环境监测数据做了交叉分析。”
    她点开一张图表。
    “反应堆冷却池在1998年七月发生过一次微泄漏,持续四个月。辐射值在当年年底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而这七个人发病时间,集中在1999到2003年之间。”
    “延迟发作?”
    “对。高剂量辐射暴露后,有些人不会立刻出现症状。骨髓受损是慢性的,可能几年后才爆发。这种”复合抗辐射制剂A型”,就是用来压住初期症状的。它不能根治,只能延缓。”
    陈锋抬头,“所以他们不是突然病死的。他们是被拖了几年,最后撑不住了。”
    “而且,”林悦声音沉下来,“这种药早就停用了。因为它有一个严重副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肝肾代谢紊乱,反而加速器官衰竭。”
    “也就是说,”陈锋慢慢说,“给他们用药,不是为了救命。”
    “是为了让他们活着闭嘴。”林悦接上。
    周明这时从网安室打来电话。
    “我刚查完药物代号。”他说,“”复合抗辐射制剂A型”,在省疾控内部档案里的正式名称是”抗γ-6”,专用于治疗急性造血功能障碍。但它还有一个别名,叫”封口剂”。”
    “谁起的?”
    “不清楚。但备注里写了一句:仅限内部人员应急使用,严禁对外流通。”
    陈锋把电话挂了。
    他把李建国的档案重新装进文件夹,手指在封面停了几秒。
    “他老婆还在江州。”赵大川说,“去年社区登记显示住在老城区东街17号,独居。”
    陈锋没说话,把文件夹塞进公文包。
    林悦看着他,“你要去问她?”
    “她丈夫死前,有没有提过那天晚上在码头看见什么。”他拉上包链,“有没有人给他用过那种药,有没有人找他谈过话。”
    “可她要是不知道呢?”
    “她可能不知道病,”陈锋走向门口,“但她一定知道人是怎么变的。”
    他拉开办公室门,走廊灯光照进来一半。
    “老周留下警号牌,是为了让人查。李建国死了,但他的档案还在。七个人都死了,可他们留下的痕迹,够拼出一块拼图。”
    林悦跟出来几步,“你要小心。这些人死得不正常,但没人追究。说明有人不想让这事浮上来。”
    陈锋站在电梯口,按下下行键。
    “所以现在,”他说,“我得替他们问一句:到底谁该闭嘴?”
    电梯门开,他走进去,公文包夹在腋下,手指在按键上停了一瞬。
    门开始合拢。
    就在即将闭合的瞬间,他忽然伸手抵住门缝。
    走廊尽头,一个穿白大褂的背影正快步走过拐角,手里提着一个银色药箱,箱角印着模糊的字迹:港口医疗站。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