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线人的真相:老陆遗孀的辣椒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80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陈锋站在摊前,风从菜市场口灌进来,吹动案板上的塑料袋。他没说话,掏出一张五元纸币放在案板角上。
“称一斤豆腐。”他说。
张秀兰低头看了眼钱,没动。她的手指还搭在笊篱柄上,水珠顺着木杆往下滴,在水泥地上砸出一小片湿痕。
陈锋也不催,就那么站着。身后有人推着三轮车挤过,铁皮擦着水泥墙发出刺耳的响。一个买葱的女人挤进来,又挤出去。声音来来去去,像潮水。
过了半分钟,张秀兰伸手抓过塑料袋,捞了一块白豆腐放进去,称了,递过来。
陈锋接过,没走。
“老周死前,也站在这儿。”他声音压得很低,“他说——别信结案报告。”
女人的手顿了一下。她抬起眼,盯着陈锋看了三秒,目光像在确认什么。
然后她转身从身后的泡沫箱里拿出三个辣椒。一个青的,一个红的,一个干瘪发黑的。她把青椒放在收款码旁边,红椒压在账本下面,干椒塞进蒸屉夹层,动作很慢,像是在完成某种程序。
陈锋看着,没问。
她擦了擦手,又拿起抹布把案板边缘抹了一遍,来回三次。
“你手机开着?”她忽然问。
“开着。”陈锋说。
她没再说话,只是朝他看了一眼,又低头去捞豆皮。
陈锋明白了。他掏出手机,关掉数据,调成飞行模式,再把手机推到案板边缘,离收款码不远,正好压住那根红辣椒的一角。
“现在是干椒级别吗?”他问。
张秀兰手上的动作停了。她盯着手机看了两秒,轻轻点了点头。
陈锋没动,也没说话。他知道接下来得等。
大约过了十分钟,一辆三轮车运着新到的豆干停在摊后。张秀兰朝他抬了下下巴:“帮个忙。”
陈锋走过去,两人一起把一筐豆干搬下来。筐是竹编的,底下垫了层油纸。搬动时,张秀兰的手在筐底摸了一下,顺势塞进陈锋手里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纸包。
他没打开,直接揣进战术内袋。
回到摊前,张秀兰已经恢复了动作,捞豆皮,剪袋,收钱,脸上看不出变化。
陈锋站在原地,等人群又挤过来挡住视线时,才把纸包拿出来。外面是层旧报纸,里头用油纸裹着,打开后是一张泛黄的塑料工作证,正面写着“鸿海物流-陆德海”,背面贴着一枚用透明胶带封住的指纹印,边缘有一行铅笔小字:**七月二十,他来了**。
陈锋立刻从包里取出便携扫描仪,对准指纹拍了三张不同角度的照片。他把原件重新包好,放进证物袋,贴身收进内袋。
他退后两步,最后看了眼摊位。
张秀兰正把蒸屉里的干椒拿出来,扔进旁边的潲水桶。
陈锋转身走出市场后巷,巷子窄,两边堆着空筐和烂菜叶。他找到公用电话亭,投币拨通林悦的号码。
“听好。”他说,“指纹特征:中心箕型纹,左上角有断裂线,主弓线偏移七度,乳突纹间距不均,右下角有半个磨损点。编码是F7-L9-K2。”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别挂。”林悦声音压得很低,“我马上比对。”
陈锋靠着电话亭站着,目光扫过巷口。一个穿灰夹克的男人正站在菜市场入口抽烟,手里拿着保温杯,视线时不时扫向豆制品摊。
三分钟不到,电话响了。
“匹配上了。”林悦的声音很紧,“指纹和刘建民十年前备案的右手拇指样本,吻合度98.6%。原始数据来自市局档案科,2013年干部体检登记表。”
陈锋没出声。
“你还在听吗?”林悦问。
“在。”他说,“收到。”
电话挂断。
他把硬币盒里的零钱全部倒出来,一枚一枚捏在手里,再扔进旁边的垃圾桶。手机恢复数据前,他手动清空了通话记录和录音缓存。
然后他靠在电话亭边,摸了摸胸口内袋。证物袋贴着皮肤,能感觉到油纸的粗糙。
他抬头看向菜市场方向。摊位还在,人影晃动,张秀兰低着头,正在换新的一筐豆干。她把青椒摆回收款码旁边,动作自然得像每天都在做。
陈锋转身,朝公交站走。
路上他没回头,但能感觉到那个灰夹克男人已经不在原地。
走到第二站台时,他停下,从包里翻出一张旧地图,摊在站牌下。他用笔在码头区域画了个圈,又在市政府位置打了个叉。笔尖顿了顿,写下“7.20”和“刘建民”两个字。
然后他把地图折好,塞进战术包最里层。
公交车还没来。站台上多了几个等车的人,有个穿校服的女孩抱着书包打哈欠。陈锋站在她旁边,右手一直插在内袋里,手指贴着证物袋的边缘。
车灯从远处亮起,越来越近。
他往前走了一步,踩在站台白线上。
车门打开时,他刷卡,没看司机,径直走到后排靠窗位置坐下。
车窗映出他的脸,还有后面街道的倒影。他盯着窗外,一动不动。
公交车启动,经过菜市场门口。那个摊位还在,张秀兰正把一叠零钱放进铁盒,动作平稳。
陈锋闭了下眼。
再睁开时,他从包里拿出对讲机,按下通话键。
“林悦。”他低声说,“准备一份放射性残留的加急报告,用私人通道发我。标题写”豆制品摊位环境采样”,内容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