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都市龙王炮灰逆袭记 第十章:叶枫的警觉与升级打压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35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苏清雪对曜烨科技的“技术考察”,像一根细微却尖锐的探针,轻轻刺破了叶枫自信的壁垒。尽管她回来后并未多言,但那份刻意保持的沉默和偶尔出神的状态,让叶枫感到极度不适。
他安插在苏氏的人很快将苏清雪私下调阅曜烨技术资料、甚至匿名前往考察的事情汇报上来。
“曜烨...林烨...”叶枫坐在真皮办公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眼神阴鸷。他第一次真正将这个原本视为蝼蚁的纨绔子弟,放到了需要正视的位置上。
一次偶然的运气?或许。但接连化解苏家的抹黑、陈氏的数据危机,甚至还能引起清雪的关注...这绝不仅仅是运气。
他调阅了手下能收集到的所有关于曜烨科技和林烨近期动向的报告。越看,眉头皱得越紧。技术圈的口碑、与陈氏不断深化的合作、周明轩的投资、甚至开始涉足数据安全领域...这家小公司的发展轨迹,稳健得可怕,完全不像一个纨绔子弟的玩闹之作。
更让他警惕的是,林烨的行事风格。低调、务实、精准,每一次出手都打在要害上,而且对危机的预判和反应速度快得惊人,仿佛...仿佛总能提前知道会发生什么。
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让习惯了运筹帷幄、一切尽在掌握的龙王,感到由衷的厌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不能再让他这么顺利下去了。”叶枫冷冷地对身后阴影中的手下吩咐,“小打小闹没用,该动点真格的了。既然他靠技术吃饭,那就从根子上,把他的名声搞臭。”
几天后,一场针对曜烨科技的风暴骤然升级。
这一次,发难的并非花边小报,而是业内一家颇具影响力的财经媒体,发布了一份长达数页的“深度调查报道”。文章声称接到“内部人士”爆料,详尽“揭露”了曜烨科技的“三大罪状”:
一、技术抄袭:声称曜烨的核心算法“高度借鉴”了某海外开源项目(正是之前抹黑文章提过的那个),却未遵守开源协议,涉嫌侵权。二、数据泄露:隐晦地暗示曜烨的产品存在“未公开的安全后门”,可能导致客户数据泄露,并意味深长地提及“某大型传统企业客户需警惕”。三、资本操纵:影射曜烨的快速增长背后有“不明资本”推动,其天使投资人周明轩也被描绘成“擅长操纵市场、收割韭菜”的投机客。
文章写得极具煽动性,看似客观引用“业内人士”和“专家”观点,实则通篇引导性极强。它选择的发布时机也极为刁钻——正是曜烨科技的数据安全新产品(DSA)结束内测,准备召开小型发布会推向市场的关键节点。
报道一出,瞬间在更大的范围内引发了关注和讨论。科技圈、投资圈乃至传统企业圈都开始议论纷纷。“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发展这么快!”“数据后门?太可怕了!幸亏还没用他们的产品。”“周明轩投的啊?那难怪了,这人手狠着呢...”
质疑的电话和邮件开始涌入曜烨科技,之前谈得差不多的几个DSA潜在客户立刻变得犹豫不决,甚至有一个直接暂停了谈判。连陈国庆都打来电话,语气沉重:“林小子,这次动静闹得有点大啊!到底怎么回事?那数据后门是不是真的?”
公司内部的气氛再次降至冰点。员工们上班时都低着头,窃窃私语,脸上带着忧虑和不安。
张浩气得脸色发白,拿着那份报道的手都在抖:“无耻!完全是污蔑!那个开源项目我们根本就没用核心代码,我们的架构完全是原创的!数据后门更是无稽之谈!”
林烨的表情却异常平静。他仔细看完了那篇报道,甚至嘴角还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浩子,冷静点。愤怒解决不了问题。”他放下平板,“对方这次下了血本,找了专业写手,用了更隐蔽的手法。但破绽,依然有。”
他立刻部署应对:第一,法律层面:让合作的律师事务所立刻起草律师函,对媒体及文章作者提出严重抗议,要求立即撤回不实报道并公开道歉,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同时,准备材料,向相关开源基金会申请官方鉴定,以证明代码原创性。第二,技术层面:立刻准备一份极其详尽的、可供第三方审计的技术白皮书,对比自家算法与所述开源项目的本质区别。同时,开放部分核心模块的只读权限,邀请业内真正的技术专家和潜在客户进行代码审查(CodeReview),自证清白。第三,客户层面:由林烨亲自带队,逐一拜访最重要的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直面问题,提供技术资料和解释,甚至愿意接受对方指定的第三方安全机构进行penetrationtest(渗透测试)。第四,舆论层面:不再沉默,准备召开一次小型的、面向特定技术媒体和核心客户的发布会,不吵架,不卖惨,只讲技术,用绝对硬核的数据和演示回应一切质疑。
“最重要的是,”林烨目光扫过管理团队,“所有人对外口径必须一致:自信、坦诚、专业。我们不怕查,越查,曜烨的底色就越亮。”
应对方案迅速且有条不紊地执行下去。
律师函的发出,表明了强硬态度。技术白皮书的发布和CodeReview的邀请,在真正的技术圈子里赢得了不少认可——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报道的牵强附会。而林烨亲自出马的客户拜访,以其冷静、自信和对技术的深刻理解,有效地稳定了军心。陈国庆在听完林烨的解释并亲自安排了一次内部审计后,再次选择了信任,甚至主动向几个生意伙伴推荐了曜烨的DSA系统。
然而,叶枫的攻势并未停止。那篇报道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新的谣言变种仍在各个小圈子里滋生。
林烨站在办公室的玻璃幕墙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他知道,这只是叶枫新一轮打压的开始。法律和技术上的自证清白需要时间,而舆论战场上的脏水,往往泼出去容易,收回来难。
这场仗,从暗处打到了明处,变得更艰难了。
但他眼神依旧锐利。压力之下,曜烨团队的凝聚力反而更强了。而叶枫的步步紧逼,也让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对手的套路和...潜在的弱点。
他拿起内部电话:“浩子,CodeReview的邀请名单里,加上这几个人...特别是这位,从海外刚回来的安全大牛,想办法请到他。”
他指着一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这个人,在原著的后期,曾因理念不合与叶枫发生过剧烈冲突。
敌人的敌人,或许能成为朋友。至少,可以成为一枚关键时刻的棋子。
风暴已然来袭,唯有迎风而上。
作者闲话:
感谢读者大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