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火红年代知青掌门人  第七章:副业破冰-编织组的诞生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04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春耕过后,农活稍稍清闲下来,知青点却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焦虑。食堂里的伙食越来越差,苞米面粥稀得能照见人影,咸菜疙瘩硬得硌牙。每个人都在悄悄计算着手里的粮票和零钱,脸上都带着菜色。
    这天晚饭后,陈建国注意到周薇在灯下补手套,那副手套已经补得看不出原来的样子。
    “怎么不换副新的?”陈建国随口问。
    周薇苦笑:“一副手套要五毛钱,还得有票。我这个月的津贴早就寄回家给弟弟交学费了。”
    旁边王志听见了,嘟囔道:“谁不是呢!我那双胶鞋底都快磨穿了,可新的要三块五,得攒半年!”
    陈建国沉默地看着宿舍里一张张年轻却憔悴的脸。这些来自城市的青年,原本应该在学校里读书,如今却在这偏远的农村为最基本的生存发愁。
    深夜,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记忆中,这个时期政策已经开始松动,有些地方悄悄搞起了集体副业。如果能想办法增加收入,不仅能改善生活,还能为将来积累资本。
    第二天出工休息时,陈建国故意溜达到老支书院子里。老人正在编柳条筐,手法娴熟,不一会儿一个结实的筐子就初具雏形。
    “赵书记手艺真好。”陈建国由衷赞叹。
    老支书头也不抬:“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没啥稀奇。”
    陈建国蹲下身,仔细看老人操作:“这柳条是后河滩那些吧?我看长得挺旺。”
    “可不是嘛,年年砍,年年长,烧火都嫌烟大。”老支书忽然停下手,眯眼看他,“你小子又有啥主意?”
    陈建国笑笑:“我在想,这么多柳条,光编筐自家用太可惜了。要是能组织人手多编些,送到供销社去,说不定能换点零钱。”
    老支书哼了一声:“又想搞资本主义尾巴?上次卫生所的事还没完呢!”
    “这哪是资本主义?”陈建国正色道,“是丰富集体副业,支援农业生产嘛!编筐编篓也是为生产服务,总比大家闲着胡思乱想强。”
    老支书不说话了,一个劲抽旱烟。
    陈建国趁热打铁:“可以先小范围试,产品优先供应本队使用,多余的再考虑外卖。赚了钱归集体,给大家改善伙食。”
    这时,周薇正好来送预防药汤。听见讨论,她眼睛一亮:“我会编草帽!我妈妈教的,可好看了!”
    老支书看看周薇,又看看陈建国,终于松口:“先试着编些自家用的看看。要悄悄的,别张扬。”
    得了默许,陈建国立即行动起来。当晚就召集了几个手巧的知青,在后院悄悄开了个会。
    徐丽丽第一个反对:“编筐?那多土啊!手上都会磨出茧子!”
    李卫红阴阳怪气:“陈组长又要带我们走资本主义道路了?”
    但大多数知青都表示支持,特别是女知青们——周薇会编草帽,另一个叫孙梅的姑娘甚至会编精美的手提篮。
    陈建国分工明确:王志带男知青去砍柳条,女知青负责编织,徐丽丽因为审美好看被推举为“设计总监”,负责花样设计。
    最初的尝试并不顺利。柳条处理不到位,编到一半就干裂;手法不熟练,成品歪歪扭扭;更麻烦的是,没有合适的工作场地,只能在院子里干活,容易被人发现。
    一天下午,马队长突然来了。看着满院的柳条和半成品,他脸色一沉:“陈建国!你又搞什么名堂!”
    徐丽丽吓得把手里的柳条一扔。周薇怯生生地想解释,却被陈建国拦住。
    “队长,您看。”陈建国拿起一个新编的粪筐,“咱们队里缺这样的农具吧?去买要一块钱一个,自己编只要花点力气。”
    他又指着一堆精美的篮子和草帽:“这些可以送到供销社,一个能卖两三块钱呢!到时候给大家添置胶鞋、手套,还能改善伙食。”
    马队长拿起一个篮子仔细看,语气缓和了些:“倒是像模像样...但这是政策不允许的!”
    “我们这是丰富集体副业,支援农业生产。”陈建国把老支书的话搬出来,“产品优先供应本队,多余的才考虑出售。赚的钱归集体,每一分都有账可查。”
    马队长还在犹豫,老支书不知何时来了。他拿起一个新编的草帽戴在头上:“老马,你看这帽子咋样?下地干活正好遮阳。”
    马队长顿时明白了老支书的态度,只好说:“那...那就先试一段时间。但要悄悄的,不能影响生产!”
    有了官方默许,编织组正式成立。陈建国争取到仓库一角作为工作间,周薇负责技术指导,徐丽丽意外地展现出设计天赋,设计出好几款新颖的样式。
    第一批产品出来后,陈建国亲自拉着板车送到公社供销社。供销社主任拿起一个精巧的手提篮,惊讶地说:“这真是你们知青编的?比县里卖的还好!”
    结果可想而知,所有产品被一扫而空,还预定了下一批。揣着第一笔收入——整整五十八元三角钱——陈建国感觉脚步格外轻快。
    他用这笔钱买了两斤猪肉、几副劳保手套和一些急需的药品。当晚,知青点罕见地飘出肉香,每个人碗里都多了几片油汪汪的肉。
    李卫红看着热闹的食堂,脸色阴沉。张芸凑过来小声说:“红哥,不能让他这么得意下去!我听说魏会计那边...”
    “闭嘴!”李卫红瞪她一眼,“我自有打算。”
    他盯着被众人围在中间的陈建国,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月光下,陈建国在日记本上写道:“编织组成立:1.开辟经济来源2.获得群众支持3.徐丽丽展现特长4.需警惕李卫红反扑5.下一步:规范管理,扩大规模”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李卫红正和魏会计在昏暗的灯光下密谋,一场针对编织组的风暴正在酝酿。
    而仓库里,周薇正就着煤油灯整理账本,徐丽丽则在设计新花样。两个姑娘相视一笑,眼中都闪着希望的光。
    在这个偏远的知青点,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作者闲话:

    感谢读者大大的支持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