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技术闪光-瘫痪的拖拉机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06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春耕时节不等人。拖拉机修好后的第三天,连绵的春雨让黑土地变得泥泞不堪。就在这节骨眼上,那台东方红-75再次趴窝了——这次是在地头作业时突然熄火,再也发动不起来。
马队长踩着泥水赶到现场时,脸色比乌云密布的天空还要阴沉。他直接冲着陈建国发火:“这就是你修的好机器?才两天就又坏了!耽误了春耕,你们知青组负全责!”
李卫红在一旁添油加醋:“队长,我看上次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有些人啊,就会耍嘴皮子。”
陈建国没理会这些,径直走到拖拉机前。王志打着伞跟过来,低声说:“和上次症状不一样,这次是干吼不着火。”
刘技术员也闻讯赶来,检查后皱眉:“奇怪了,油路是通的,电路也有电...”
陈建国仔细观察发动机。他注意到排气管附近有些许未燃尽的油渍,伸手一摸,指尖沾上黑乎乎的积碳。
“刘叔,您看这个。”陈建国指着积碳,“混合气过浓,燃烧不充分。”
刘技术员凑近看了看:“是啊,但为什么突然这样?”
陈建国沉思片刻:“最近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我怀疑是空滤进水或者堵塞,导致进气不足,油气比例失调。”
李卫红嗤笑:“说得头头是道,你倒是修啊!”
陈建国不理他,转向刘技术员:“刘叔,能不能拆开空滤看看?”
拆开空气滤清器,果然发现滤芯潮湿,还沾满了灰尘和草屑,几乎完全堵塞。
“问题就在这里。”陈建国说,“滤芯该换了。”
刘技术员苦笑:“说得轻巧,备用滤芯早就用完了,申请的新货还得半个月才能到。”
马队长一听又急了:“那怎么办?等着下雨半个月?”
人群开始骚动。李卫红趁机煽风点火:“陈建国,你既然能发现问题,倒是解决问题啊!不能光说不练吧?”
陈建国不慌不忙:“刘叔,我记得手册上说,紧急情况下可以清洗滤芯后暂时使用,只要彻底晾干就行。”
“那是理论上!”刘技术员摇头,“现在这天气,晾干得等到什么时候?”
陈建国目光扫过四周,突然定格在知青点厨房的烟囱上。一个主意在他脑中形成。
“有个办法可以快速烘干。”陈建国说,“但需要大家帮忙。”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他指挥开来:“王志,你去厨房借个大铁锅;周薇,找些干净的棉布;其他人帮忙搭个简易棚子挡雨。”
很快,一个临时工作点搭起来。陈建国将滤芯仔细清洗干净,然后架在铁锅上,锅底生起小火,保持一定距离烘烤。
“要把握好距离,太近会烤焦,太远干不了。”陈建国一边操作一边解释,“棉布用来包裹滤芯,既能吸湿又能防止直接受热。”
李卫红冷嘲热讽:“真是瞎折腾!这能行才怪!”
但令人惊讶的是,不到半小时,滤芯竟然真的烘干了。陈建国小心地将其装回,又做了个简易的防水罩安装在空滤器外部。
“试试吧。”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
王志跳上驾驶座,摇动启动杆。拖拉机咳嗽几声,突突地冒起一阵黑烟,然后在所有人惊讶的目光中平稳地运转起来!
“神了!”老机修员忍不住惊呼,“小陈同志,你这手跟谁学的?”
陈建国谦虚地笑笑:“书上看的,加上一点常识。”
刘技术员拍着他的肩,由衷赞叹:“后生可畏啊!这脑子活络!”
马队长脸上的阴云终于散开,但嘴上还不饶人:“算你运气好!以后多跟刘技术员学学,别就知道逞能!”
人群渐渐散去。李卫红铁青着脸,狠狠瞪了陈建国一眼,扭头走了。
周薇悄悄凑过来,眼镜片上沾满雨珠:“陈组长,你能教我这个烘干的原理吗?我想记下来。”
陈建国点头:“其实就是利用热空气对流带走水分。重要的是温度控制和防止局部过热。”
正说着,老支书赵大山披着蓑衣走来。他显然已经听说了刚才的事。
“建国娃子,过来一下。”老支书招手,“听说你又把铁牛救活了?”
陈建国简单汇报了情况。老支书抽着旱烟,若有所思:“你这些知识,都是从书上看来的?”
“大部分是,加上一些实践。”陈建国谨慎回答。
老支书点点头:“好,好。读书人就是不一样。”他顿了顿,“这样吧,以后农机方面你多费心,给刘技术员当个帮手。有什么需要直接跟我说。”
这话分量不轻,相当于给了陈建国一定的技术管理权。一旁的马队长张了张嘴,终究没说什么。
回去的路上,王志兴奋不已:“建国,你太厉害了!没看见李卫红那张脸,跟吃了屎似的!”
陈建国却不见喜色:“王志,你发现没有,这次空滤堵塞得不太正常。”
王志一愣:“什么意思?”
“按理说刚换不久的滤芯不该堵成这样。”陈建国压低声音,“我检查时发现,里面除了普通灰尘,还有不少细沙和草屑,像是被人为添加的。”
王志瞪大眼睛:“你是说...有人故意使坏?”
陈建国目光深沉:“还记得粮票的事吗?有些人一次不成,肯定会来第二次。”
雨渐渐停了,夕阳从云缝中洒下金光。拖拉机在地里重新轰鸣起来,但陈建国心中的警报却再次拉响。
技术能解决问题,却解决不了人心。他知道,自己展现的能力越强,遇到的阻力也会越大。
但当他看到周薇认真记录笔记的样子,听到远处传来的拖拉机轰鸣声,又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
这个时代或许落后,但这里的人需要知识,需要改变。而他,正好拥有这些。
夜幕降临时,陈建国在日记本上写下:“空滤事件:1.技术再次得到验证2.获得老支书进一步信任3.疑似有人为破坏,需警惕4.周薇可培养为技术骨干”
窗外,拖拉机的轰鸣声如同这个时代的最强音。陈建国知道,他正在慢慢撬动这个的世界。
而更大的风暴,还在后头。
作者闲话:
请读者大大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