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九月浪潮》  01菊苑第一顿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00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九月的广州,秋老虎肆虐,空气依然黏稠得仿佛能拧出湿漉漉的汗来。午后的阳光白得晃眼,炙烤着大学城新铺的柏油路面,蒸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焦糊气。风是热的,裹挟着亚热带植物特有的青涩气息、汽车尾气的微呛,以及无数青春躯体蓬勃躁动的荷尔蒙,吹过贝岗村喧嚣廉价的街巷,最终涌入广州大学略显老旧的校门。
    萧鑫拖着他那个用了很多年、暗蓝色帆布磨损发白、轮子时不时就闹别扭卡顿一下的行李箱,站在菊苑食堂门口,微微有些喘。这一路从泉州坐动车过来,再辗转地铁和接驳巴士,行李沉甸甸地装满了奶奶的牵挂和整个夏天的痕迹,体力已耗去大半。汗水早已浸湿了后背上那件简单的白色T恤,额发湿漉漉地黏在皮肤上,带来一种黏腻的陌生感。他抬起手,用手背抹了一下额角的汗珠,抬头看了眼食堂那块红底白字、历经风雨略显陈旧却充满扎实生活气息的招牌。鼻腔里,各种食物油脂的香气、消毒水与清洁剂的味道、还有年轻身体聚集带来的热腾腾的活气,混杂在一起,汹涌澎湃,构成他对这所大学最初也最直接的嗅觉记忆。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离开泉州锦尚镇那个总是飘着海风咸味和拜神香火气的小镇,离开奶奶身边,独自抵达这座以湿热、庞大和忙碌闻名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像潮水一样包围着他。报到点人山人海,各种手续表格繁杂得让人头晕目眩;宿舍楼迷宫一样,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那间,四张上床下桌的家具崭新却冰冷,另外三个舍友还没到,空荡荡的房间里只有他自己的呼吸声。匆忙将最重的行李塞进柜子,胃里的空虚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惶惑便尖锐地凸显出来,催促着他下楼寻找慰藉。奶奶临行前一夜,就着昏黄的灯光,偷偷塞进他背包最里层的那包自家烤的光饼和一小盒甜腻的桔红糕,早在漫长动车的颠簸里,就被他小心翼翼地吃完了,仿佛吃下去的不是点心,而是最后一点看得见摸得着的家的温暖。此刻,他急需一顿扎实的、滚烫的、能彻底安抚肠胃和驱散这庞大陌生感的饭食。
    食堂里人声鼎沸,几乎要掀翻屋顶。新生们脸上带着好奇与懵懂,在家人的陪伴下挑选食物;老生们则目标明确,步履匆匆,熟练地穿梭在各个档口之间,谈论着刚开的课程和即将开始的社团“抢人大战”。各个档口上方悬挂的菜单灯牌琳琅满目,字体不一,价格却都比校外实惠得多,透着一种校园特有的朴实。萧鑫慢慢走着,目光略带迟疑地扫过冒着红油的麻辣烫、油光锃亮的烧腊、滋滋作响的煲仔饭、香气霸道的铁板烧……脚步最终停在一个略显朴实却让他心头一动的小招牌前。
    “沙县小吃·清真兰州拉面”。
    很奇特的组合,但又莫名地和谐,仿佛某种微缩的南北交融。档口里,一位戴着白色礼拜帽、面容沉静的老师傅正心无旁骛地用力揉扯着一团光滑的面团,手臂肌肉贲张,面团在他手中听话地延展、收缩,仿佛一场沉默而有力的舞蹈;另一边,系着围裙的老板娘语速飞快,手脚麻利地从蒸腾着白气的蒸笼里取出一笼笼小巧玲珑的柳叶蒸饺,动作快得几乎带出残影。
    一种近乎本能的、源于味觉记忆的亲近感攫住了萧鑫。他几乎没怎么犹豫就走过去,声音在嘈杂的环境里显得有些小:“阿姨,一份拌面,加……加一份豆干。”他下意识避开了可能用虾干调味的配料,这是刻在身体里的习惯。
    “好嘞!同学,这边刷卡,一共八块五。”老板娘语速极快,带着难以辨明具体地域的口音,麻利地操作着刷卡机。
    萧鑫略显笨拙地在裤子上蹭了蹭手心的汗,才从裤袋里掏出那张崭新的、代表着全新独立生活的校园卡。刷卡时“嘀”的一声轻响,似乎正式宣告了他某种生活的开始。他端着沉甸甸的不锈钢餐盘,餐盘边缘还带着刚冲洗过的水渍,在拥挤不堪的桌椅间艰难地穿行,好不容易才在靠墙的角落找到一个无人的空位。对面坐着一对情侣,正头碰头分享着一份酸菜鱼,低声笑语,自成一方世界。
    拌面很快被送过来,热气腾腾,粗瓷大碗里,淡黄色的碱水面条盘踞其中,顶上浇着一大勺浓稠喷香的花生酱,点缀着几粒香葱和少许深色的酱汁。花生酱浓郁得化不开,混着少许猪油和酱油的咸香,霸道地侵占了他的嗅觉。面条粗细适中,看起来很有嚼劲。他拿起筷子,用力地将酱料和面条搅拌均匀,让每一根面条都充分地裹上酱汁,这个过程本身就有一种治愈的仪式感。然后,他低下头,几乎是带着一点虔诚,嗦了一大口。
    熟悉而踏实的花生坚果香气和咸鲜味立刻在口腔里炸开,汹涌澎湃。
    不是泉州家里奶奶做的那个精确味道,沙县小吃的风味自成一派,酱料更浓厚,味道更直接,但同样是闽地乃至整个东南沿海都常见的花生酱拌面。这一点点味觉上的遥远关联,像一根细细的、看不见的线,遥遥系着来时路,足以短暂地、有效地击穿那层离家的惶惑和初来乍到的孤独,给予他片刻的安宁与饱足。
    他吃得很慢,一口一口,仔细咀嚼。一边吃,一边不动声色地看着周围喧嚣的一切。三五成群的学生们嬉笑打闹,声音洪亮地讨论着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哪个老师的课容易过、哪个社团的师姐更漂亮;独自吃饭的人则大多和他一样,埋首于手机方寸之间的世界,屏幕的光幽幽地映在年轻却没什么表情的脸上,隔绝出一个个人为的安静气泡。他是一个人,但在这里,一个人并不显得突兀。这种置身人群的孤独,反而给了他一种奇怪的安全感。
    这份拌面分量很足,扎实的碳水很快填满了胃囊,带来沉甸甸的踏实感。餐盘里还剩下半块卤得入味深褐的豆干,他夹起来慢慢嚼着,目光无意识地落在窗外。窗外是南方校园常见的景致,高大的棕榈树舒展着巨大的叶片,在午后炽烈的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泽,更远处,是鳞次栉比、风格各异的砖红色教学楼和灰白色宿舍楼,无数扇窗户反射着阳光,像无数只窥探未来的眼睛。
    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的世界,就这样以一种具体而微的方式——一盘浓油赤酱的拌面,一个喧闹鼎沸的食堂,一个靠墙的、暂时属于他的角落——粗粝又温柔地在他面前展开了画卷。
    他拿出那部旧手机,像素不高,对着已经空了的粗瓷碗和餐盘拍了张照,背景是杂乱的人群和餐桌。他犹豫了一下,指尖在微信里奶奶那个熟悉的头像上停留了片刻,最终还是没有发出去——怕她担心自己离家万里只吃这么简单廉价的一餐,也怕这一张照片会勾出电话那头更多止不住的唠叨和想念,反而让自己刚筑起的心防决堤。手指滑动,照片被默默存进了名为“广州”的新相册里,然后收起了手机。
    离开食堂时,外面的阳光依旧炽烈得让人睁不开眼,热浪扑面而来。他眯起眼,下意识地抬手挡了一下阳光,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这混合着食物尾调、汽车尾气和陌生城市气息的空气,肺腑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填满。他拖起那个不听话的行李箱,轮子发出咕噜咕噜的噪音,朝着宿舍楼的方向坚定地走去。心里盘算着下一个迫切的任务:把从家里带来的、奶奶亲手缝的那床旧棉被,赶紧抱到天台上去,让它好好吸饱广东炽烈的阳光味道,或许,就能积蓄足够的热量,帮他抵御这初来乍到的、第一个异乡的漫漫长夜。那被子上,有家的味道,而阳光,或许能把它变得更温暖、更持久。
    风物小记·闽南语小课堂
    一、今日风物:广州大学城菊苑食堂,乃是广大学子共同的味觉记忆起点。其中沙县拌面,虽源自福建三明沙县,却因其价格亲民、味道家常而风靡全国高校食堂。花生酱香浓,面条爽滑,是许多离乡学子最初的胃囊与乡愁的慰藉。其味道与闽南拌面略有不同,却共享着同一种扎实温暖的底色。
    二、闽南语小课堂:
    1、“吃饭”——读作【jia  hpn  g】(谐音:呷蹦)-例:“来呷蹦!”(来吃饭!)
    2、“花生酱”——读作【huā-sing-jiùn】(谐音:花生润)-例:“拌面要加很多花生润。”
    3、“食堂”——读作【si  t-tn  g】(谐音:熄糖)-例:“大学熄糖的饭很好吃。”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